大燕朝除了国子学,尚有三座闻名遐迩的书院。
位于帝都东郊巨麓山中的‘麓山书院’,就是其中之一。
麓山书院始建于前朝,原本隶属皇家,后来遭逢战乱,就荒废了多年。
直到大燕建朝后,才由大士族王家接管重建。
此后连续几任山长,都由学识广博满腹经纶的当世鸿儒担任。
山长厉害,地理位置当然更佳。
恰处在皇城根下,路上随便走走,说不定就有与权贵重臣偶遇的机会,若得了青眼,岂不是少奋斗很多年?
而且京都里不少王孙贵子,也都在书院求学,一不小心成了莫逆之交,那未来自然就一片坦途。
多少有才之士,虽未在科举中取得成绩,却被权贵请回府做了谋士。
比如先帝时的司马长丰,就是从学子时被先帝看中,一路扶摇直上,从白丁做到了高高在上的尚书令,甚至还给当今做过数年太傅。
在大燕朝的十大励志名臣里,司马长丰能排到前三。
如今,司马尚书令早已在先帝薨逝后,急流勇退,泯然于朝廷。
但他传奇励志的人生,却仍在年轻一辈文人学子们中广为传颂,特别是寒门学子,更是以他为毕生楷模。
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传奇的司马老大人,自致仕后,就一直隐居在巨麓山内。
与麓山书院比邻而居,与如今的山长王河相交莫逆。
书院深处,竹林幽幽。
一张石桌前,一老一少正在对弈,另有一老者,在一侧边饮茶边观棋。
下棋老者年逾古稀,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斜倚着竹椅,姿态一派悠然闲适。
对面是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年郎。
一袭烟青长衫,身姿笔直端正,骨节分明的指节捏着黑玉子缓缓放下,眉目清朗,气质隽永,宛若一幅泼墨山水画。
观棋老者看了眼棋局,又看着少年郎露出个满意的笑容。
片刻,少年郎无子可落,翩然起身,垂手恭敬一礼,声若清泉,“老先生棋艺高绝,学生甘拜下风。”
“哈哈,”观棋老者正是山长王明朝,先捋须笑道:“依我看,寓年这次倒是大有进益,虽则输了,却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要知道司马老哥的棋艺,连玄寂道长都不是对手,我说的对吧老哥哥?”
下棋老者正是隐居近二十年的司马长丰,闻言慢悠悠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然后才问,“十八要下场?”
大燕朝每三年举行一次会试,日期定在三月的十八这天开始,就称为春闱。
“山长认为学生可下场一试,学生自认一甲或许不足,但二甲尚在把握。”
面对大燕朝的传奇,顾重久恭敬有礼又不乏自信。
前世的他,自负才学,却为求功利,曾三次想入司马长丰门下,没想到被毫不留情拒绝。
今世,再踏进这个幽静的竹居,面对这位叱咤官场半生的老者,想起那时被拒后的羞恼和不忿,心里不由一哂。
老先生如此通透的人物,岂会要一个浮夸浅薄,连自己位置都看不明白的小子做衣钵弟子。
很多事,不经历永远不会明白。
比如前世他得中探花郎,名动京都,世人追捧,可又如何,木秀于林,转瞬迎接他的就是各方阴毒算计。
大概司马长丰没想到顾重久是这个回答.
与王山长对视一眼,挑挑白眉毛——你可是说此子恃才傲物定在三甲之列。
王明朝笑眯眯,这叫谦虚,反正重久公子他很看好。
司马长丰最看不上王明朝的就是这一身书呆子气,转而突然问顾重久,“若定国公在这几天请封世子,你还继续下场吗?”
顾重久几乎没有考虑,“自然,学生下场考试与身份并无关系。”
司马长丰一双老眼藏在白眉毛里,漫不经心问,“中了二甲,你会先进哪部?”
类似顾重久这种家世显赫的高门公子,哪个不是家有余荫.
凭科举进官场的着实不多,但凡能中二甲内的,就是有点真材实料的,加上强大的家世背景,走上朝堂就是一个各方争夺的香饽饽。
况且他早前就因南疆棋局在圣上那挂了号,若能中榜,想进六部任何一部都不在话下。
这问题顾重久想了一下,抿唇笑了笑,“若得中学生会选大理寺,不过,无论中不中,学生尚未及冠,想继续在书院修习两年再谈其他。”
大燕朝常科登第后,会有个选试,过了吏部选试才能授官。
常人授官只能听从安排,顾重久这种特权阶级子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自主选择权。
大理寺,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是重生回来后顾重久思虑多日作出的决定。
司马长丰总是严厉下拉的嘴角上挑了一点,没说好,也没说不好,最后来了个犀利得吓人的问题,“你觉得皇城里那几位殿下,哪位值得定国公府攘扶。”
这老头是真敢说。
顾重久暗自腹诽,面上却淡然道:“在其位才会谋其政,定国公府站的是帝王身侧,攘的是百姓的安危,不管哪位殿下,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说完这话,司马长丰就再不言语了,然后扔给了他一本书,让他回去抄,顾重久恭敬地收起书告辞出了竹居。
并不知道身后两个白发苍苍的老头的对话。
王明朝:“你这糟老头子也不怕给我这书院招祸,什么你都敢说。”
司马长丰:“事无不可对人言。”
“呸,不过是仗着无人知晓你龟缩在此罢了,你觉得寓年如何?够不够格做你关门弟子?”
“比起上次急功近利,这次心思缜密不少,乍一看,倒是有几分老夫当年不骄不躁宠辱不惊的气势。”
“嗤,宠辱不惊你能得先帝爷倚重?你当我不知道你年轻时啥模样?这么说来,你是同意了?”
“老头子啥都没说。”
“没说我也知道,那是你的手稿吧?手稿都给人抄了还嘴硬?”
“大理寺倒是出乎我意料之外,呵呵。”
……
顾重久从竹居出来,并没有回前面学堂,看左右无人,就顺着竹林外的小径,悄然拐向了另一个方向,再穿过一片林子,就是学院外了。
若记忆没有偏差的话,今日午时武侯总都尉张卫山,将会出现在距此数里外的‘大无相寺’,因为其独子的缘故,不得不与大皇子达成秘密协议。
大皇子陈正,人与其名相反,行事暴虐,手段狠辣。
上世陈正拉拢他,他不屑与之为伍,反而与端正文雅的三皇子陈绍走得颇近,惹怒了陈正,连累了家族,自己也落了一个不得好死的下场。
陈正与陈绍两虎相争,却没有人想到,最后会是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人得了那个位置。
如今他得上天恩赐,可以重新回来改变一切。
即使最后陈正登不上那个位置,他也要尽量利用记忆的优势,斩断他无处不伸的黑手,在保住国公府的前提下,让他少祸害些朝臣。
陈正此人极为阴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连臣服他的,他都会用秘药控制,不臣服他的,那下场就和定国公府一样,家破人亡。
张卫山统领整个京都武侯卫,自然是皇子们竞相拉拢的对象,偏他看似刚正实则滑不丢手,在几位皇子中左右逢源,谁也不知他到底偏向谁。
定国公被诬陷通敌身殒后,正是张卫山接管了西北大军。
那时候谁都不知道,早在之前,陈正就借张卫山唯一的儿子控制了他。
顺利接下西北军军权,本以为储君之位唾手可得,只可惜二十万西北军只认顾戬一人,在北戊大举入侵时,张卫山兵败身亡。
大燕在这一役连失五城,也让陈正彻底失去圣心。
与储君无缘的陈正,在与陈绍两败俱伤之前的两年时间里,性格越发扭曲,把折磨仇人当成了排遣怒火的节目。
两年内大皇子府内冤魂无数,顾重久就是其中之一。
似乎是因为想起过往,四肢陡然传来一阵抽疼,让正快速行走的顾重久突地一顿。
肮脏的地牢,满地的血水,切断的四肢,惨烈的哀嚎……
前世的记忆,今世的梦魇。
世上最残忍的手段,不是让人直面死亡,而是深陷炼狱,却永远等不到死亡。
恨意如同潮水,汹涌侵袭,如玉的面庞瞬间狰狞。
“公子。”
身边出现一个低沉的声音,让挣扎在地狱的顾重久倏然惊醒。
他重活一世是为改变曾经发生的那一切,他不应该放任那些梦魇侵袭自己的意志。
多日来自我调整还是有成效的,几乎在来人出声的同时,他就恢复了常态,除了眼睛幽红外,丝毫看不出异样,“如何?”
顾阿青回道:“果然如公子所料,一个时辰前,张都尉的公子和一伙人进了无相寺,我等已按照公子吩咐,只等张都尉出现,我们就冲进寺内。”
“盯紧了,若是看到张家公子,就安全把他带出来,不要惊动那些人。”
“是,”顾阿青应着,又忍不住好奇,“公子,你觉得张都尉真的会来?”
其实他更想问,公子你是咋知道张公子是被人胁迫的?
明明看起来,就是张公子和狐朋狗友逃学溜进寺庙里玩耍的.
要知道,这春暖花开的时候,无相寺里不少游春上香的女眷来着。
大燕朝权贵家养私兵名目繁多,只要明面上不超规定的数量就是合法的。
国公府的部曲护院,大部分都是顾家军伤残退伍的老兵,或者是他们的子孙后辈,既让伤残老兵得以维持生计,又能保护后方妇孺安定。
顾阿青和阿贵几个就是退伍老兵的后代,被赐了顾姓.
打小跟在顾重久身边,各司其职,与他的情分就和兄弟一般,说话间也没那么多规矩。
虽然顾阿青觉得最近公子变了很多,比如突然不爱吟诗爱锻炼身体了,或是想一出是一出跑出门去偶遇个江湖人,等等等。
但他们几个,都觉得公子定然是被希岭公子来府给刺激的。
想想可不是嘛,当了好好十几年的顾大朗,突然变成了顾二郎,这落差得多大啊。
二郎也罢了,连妥妥的世子之位也保不住了,搁谁不得疯一阵子。
所以,作为青梅竹马的发小,他们几个心疼公子的表达方式,就是公子指东绝不往西,让打狗绝不撵鸡。
顾重久抬眸看着远处山峦,那里隐约有佛塔金色的尖顶露出,面色有一瞬的索然,“我亲眼看见张公子被抓走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我媳妇是憨批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