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北辰的密令如同无声的涟漪,在黑水城平静的表面下悄然扩散。明面上,迎驾筹备工作依旧如火如荼,锣鼓喧天,彩旗招展,一派盛世荣光。暗地里,一场针对潜在致命威胁的精密排查,已如一张无形的大网,悄无声息地撒向每一个可能与圣驾接触的环节。
镇北将军府的书房,成了这场暗战的核心。陆北辰坐镇中枢,运筹帷幄。他对外宣称因连日劳累,需静养几日,将日常军务暂交副手,实则闭门不出,通过韩青这条绝对可靠的暗线,指挥着一切。此举既是为了保密,也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让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察觉风向已变。
沈清弦则成为了陆北辰最重要的参谋和情报分析者。她心思缜密,视角独特,尤其擅长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琐事中发现不寻常的迹象。她不再局限于内宅,而是在陆北辰的默许下,开始有限度地接触一些非核心的文书和账目,以其特有的敏锐,梳理着可能存在的隐患。
排查工作分多条线秘密进行,如同梳子般细细篦过迎驾准备的每一寸发丝。
第一线是核心区域安保与工程。 由韩青亲自负责。他调动了最精锐的暗卫,对圣驾行宫、献俘礼高台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地毯式的秘密勘察。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木的来源、每一位参与修建的工匠背景,都被反复核查。高台的搭建过程被严密监视,夜间加派了伪装成野猫、乞丐的暗哨,确保无人能暗中做手脚,埋设机关或炸药。御前侍卫营划定的防区被暗中标注,韩青的人则像影子一样,潜伏在更外围的制高点和视线死角,形成了第二道、甚至第三道隐形防线。
第二线是人员筛查与背景调查。 这项工作最为繁杂,也最可能发现问题。沈清弦将重点放在了随驾人员名单上。这份名单冗长,包括皇室宗亲、文武重臣、内侍太监、御前侍卫、乃至负责杂役的工部小吏和御膳房帮厨。她采取了一种看似笨拙却极为有效的方法——交叉比对。
她向陆北辰要来了近年来与晋王府过从甚密、或有贪腐劣迹、或在朝中明确属于晋王派系的官员名单。然后,将这份名单与随驾名单进行逐一比对。果然,发现了几个值得玩味的名字:
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 王德贵。此人官职不高,但负责部分行宫修缮材料的调配。沈清弦记得,之前调查军械贪腐案时,曾隐约提及工部有位王主事与“隆昌号”有染,虽证据不足,但嫌疑未消。此次他随驾前来,负责的又是具体工程物料,位置关键。
光禄寺署丞, 赵有财。光禄寺负责部分宫廷膳食采买。此人是晋王妃一个远房表亲,虽已出五服,但早年曾得晋王府提携。此次随行,负责协助管理本地采购的食材。
御马监太监, 小顺子。此人是内侍省新晋的太监,据说是走了某位与晋王府关系密切的大太监的门路,得以随驾。职责是照料部分随行宗室的马匹。
这几个人的官职都不高,处于随行队伍的边缘,极易被忽略。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与晋王府有或明或暗的关联,且所处岗位,一个涉及工程物料,一个涉及饮食采买,一个涉及车马管理,都是看似不起眼、实则能做手脚的环节。
沈清弦将这份标注好的名单悄悄递给陆北辰。陆北辰看完,眼神一冷,立刻让韩青对这几人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严密监控,记录其一切交往接触,但暂时按兵不动。
第三线是物资流转与账目核查。 沈清弦以“协助清点劳军赏赐,以免出错”为名,向负责后勤的官员要来了近期大量物资调入的清单。她仔细核对着每一项,从绸缎布匹到美酒佳肴,从仪仗器物到药材炭火。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一项看似寻常的物资上——御用炭薪。
清单上注明,为迎圣驾,特从京郊皇庄调拨了上等的“银骨炭”和“红罗炭”各千担,用于行宫取暖和御膳房烹调。这本是惯例,但沈清弦却注意到一个细节:这批炭的验收和入库记录,比正常流程快了许多,且经手人之一,又是那个工部主事王德贵。而负责在行宫炭房看管、分发此炭的,是一名刚从帝都调来的老太监,据说是御用监的人,但背景模糊。
炭火……沈清弦心中一动。炭在燃烧时若无色无味的毒烟,是自古以来的暗杀手段之一。而且炭房靠近厨房和寝殿,若要做手脚,机会很多。她立刻将这一发现告知陆北辰。
陆北辰闻言,眼中寒光一闪,当即让韩青秘密取样检查,并严令对炭房和负责炭火的所有人员进行监控,御厨所用炭火,暂时改用黑水城本地提供的、绝对可靠的存货。
排查在高度紧张和绝对保密中进行,每一条线索的浮现,都让气氛更加凝重。敌人就像隐藏在水下的毒蛇,狡猾而致命。沈清弦和陆北辰都知道,他们正在与时间赛跑,必须在銮驾抵达之前,揪出那条毒蛇,或者,至少拔掉它的毒牙。黑水城的天空,看似喜庆祥和,实则已暗流汹涌,杀机四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娘亲,爹又被陛下拖去砍头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