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公司的航船,看似平稳前行,但水面之下,暗流已然开始涌动。利益的重新分配、观念的碰撞、资源的争夺,如同隐藏的礁石,考验着“北匠”这艘刚刚适应新航道的小船。
第一块礁石:利润分配的争议。
联合公司运行一个季度后,首次进行利润汇总和初步分配。李杏枝严格按照章程,将“北匠”的利润单独核算,数据亮眼。然而,在公司管委会审议分配方案时,农机厂的刘厂长提出了异议。
“山河社长,‘北匠’的效益是好,这没得说。”刘厂长敲着桌子,“可公司成立后,我们农机厂可是把最好的仓库腾出来给公司做展示厅,还抽调了骨干参与公司管理,这成本怎么算?‘北士’用了公司的统一采购渠道,成本降低了,利润更高了,这部分‘超额利润’,是不是应该拿出来,支持一下公司整体发展,或者帮扶一下效益暂时落后的兄弟单位?”
这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实则暗藏机锋,是想让“北匠”为联合“买单”。砖瓦厂的王厂长也随声附和。
陈山河早有准备,他不慌不忙地让李杏枝出示了数据:“刘厂长,王厂长,联合采购确实降低了成本,但‘北匠’支付了相应的管理费。展示厅示公司资产,各厂社都有使用权。至于抽调人员,‘北匠’也派出了王老蔫参与采购部工作。‘北匠’的高利润,主要来源于我们的工艺水平、品牌溢价和市场认可度,是全体社员辛苦干出来的。按章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利润归己,这是联合的基础。如果效益好反而要受罚,那谁还有积极性?”
他语气平和,但立场坚定,有理有据。公社派来的协调员也支持按章程办事。刘厂长见状,只好悻悻作罢,但不满的情绪已然种下。
第二块礁石:资源使用的摩擦。
公司统一采购的一批优质东北松木到货,按计划分配给各厂社。农机厂因一批紧急订单,需要临时加班,申请优先使用公司那台唯一的平板货车运输产品。而这天,恰逢“北匠”有一批紧急发往友谊商店的家具需要送货,也预定了车辆。调度上产生了冲突。
农机厂以“支农”、“紧急”为由,要求优先。石根据理力争:“友谊商店的订单是长期合作,信誉至关重要,延误会影响整个品牌!而且我们是按计划预定的车辆!”双方在调度室争执不下,差点误了发货时间。最后陈山河亲自协调,临时高价从外面雇了车,才解了燃眉之急。此事暴露了联合公司内部资源调配机制的不完善和“大厂”心态的滋生。
第三块礁石:品牌管理的分歧。
县里要举办一个工业成果展,要求联合公司统一布展。公司宣传部门设计展台方案时,为了突出“红旗”整体形象,将“北匠”的展品与其他厂社的产品混杂陈列,并使用统一的“红旗制造”标识,弱化了“北匠”品牌。
李杏枝审核方案时发现不妥,提出异议,要求突出“北匠”独立品牌和工艺特色。宣传部门负责人却认为:“要强调联合的整体性,不能各自为战。” 陈山河得知后,直接找到公司总经理(由公社副书记兼任),严肃指出:“‘北匠’的品牌价值是联合公司的重要资产,模糊品牌等于自毁长城。必须明确品牌归属,可以体现联合,但不能淹没特色。” 最终方案进行了调整,为“北匠”设置了独立展区,品牌标识醒目。
第四块礁石:人才流动的隐忧。
联合公司成立后,为提升管理水平,从县里请了老师来给各厂社骨干培训企业管理知识。“北匠”派了石根和李杏枝参加。培训结束后,公司管理层见石根能力突出,有意调他到公司生产部任职,协助管理各厂生产。这看似是重用,实则可能削弱“北匠”的核心管理力量。
陈山河敏锐地意识到风险。他一方面肯定石根的能力,支持其到更广阔的平台锻炼;另一方面,他与石根深入沟通,明确其人事关系和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北匠”,此次调动是“挂职锻炼”,目的是将来更好地服务“北匠”的发展。同时,他加速培养赵小满,让其逐步接手石根的部分生产管理职责,做好人才梯队建设。
这些暗流与礁石,让陈山河和管委会成员清醒地认识到,联合并非田园诗,而是充满博弈的竞技场。每一次摩擦,都是一次考验,考验着“北匠”的定力、智慧和应对能力。
晚上,管委会再次开会。陈山河总结道:“同志们,风平浪静底下,暗礁不少。咱们不能掉以轻心。往后,要坚持几条:第一,守住章程底线,凡事按规矩办,不卑不亢;第二,账目要清晰,数据要过硬,用事实说话;第三,内部要更团结,把咱们的技艺、管理、品牌做得更强,这才是咱们最大的底气!只有自身硬,才能在联合中站稳脚跟,真正借力发展。”
逆袭的路上,联盟带来的不全是助力,也有牵制和消耗。识别暗流,避开礁石,在合作与独立之间找到精妙的平衡,是“北匠”在联合公司阶段必须修炼的内功。真正的航行技巧,不仅在于借风,更在于绕开旋涡,朝着既定目标,稳健前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东北八零年代逆袭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