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在那个西部小站下车后,便一头扎进了茫茫戈壁。
他没有地图,没有向导,只是凭着感觉,朝着太阳落下的方向走去。戈壁的白天酷热难耐,夜晚却又寒冷刺骨。他的食物和水很快就所剩无几,但他并不慌张,仿佛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能给她带来某种心灵的慰藉。
他想起了芮小丹。小丹是警察,她的世界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却也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坚定。他现在所做的,或许在别人看来是疯狂的,但对他而言,这是一种修行,一种用身体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道”的过程。
这天傍晚,他走到了一处沙丘的顶端。夕阳正缓缓沉入地平线,将天空染成了一片绚烂的橘红色。远处,一缕孤烟直直地升起,在辽阔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丁元英轻声吟诵着这句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壮阔与平静。
他坐在沙丘上,看着那缕孤烟,久久没有说话。他想起了在柏林的日子,想起了五台山的禅房,想起了古城的街道,想起了那个南方小镇的茶馆。所有的过往,都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中闪过,最终都沉淀为一种淡淡的释然。
他不再纠结于小丹的离去,因为他知道,小丹的精神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成为了他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也不再执着于对“道”的探究,因为他明白,“道”就在身边,就在这大漠孤烟中,就在这落日余晖里,就在他每一次的呼吸和心跳之间。
夜色渐浓,气温骤降。丁元英从背包里拿出最后一点干粮和水,慢慢吃着。他知道,明天他必须找到水源,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但他并不害怕,他相信,只要心中有“道”,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马蹄声。声音越来越近,伴随着清脆的铃铛声。丁元英站起身,朝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几个身影在月光下渐渐清晰。
是当地的牧民。他们骑着骆驼,牵着羊群,正朝着这边走来。看到丁元英,他们停下了脚步,脸上露出了警惕的神色。
丁元英微笑着,朝着他们招了招手,用刚学会的几句当地语言说道:“你好,我迷路了,能给我一点水吗……?”
牧民们互相看了看,其中一个年长的牧民点了点头,示意身边的年轻人递给丁元英一个水囊。
丁元英接过水囊,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们……。”
他喝了几口水,感觉精神好了许多。年长的牧民看着他,用生硬的汉语问道:“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叫丁元英,从很远的地方来。”丁元英回答,“我不想到哪里去,只是随便走走……。”
牧民们显然不太理解他的话,脸上露出了困惑的表情。年长的牧民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这里很危险,晚上有狼。你要是不嫌弃,就跟我们回帐篷吧……。”
丁元英没有拒绝,他知道,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跟着牧民们回到帐篷后,他们给丁元英端来了热腾腾的奶茶和烤饼。丁元英狼吞虎咽地吃着,感受着这份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帐篷里的炉火很旺,驱散了夜晚的寒冷。牧民们围坐在炉火旁,唱着悠扬的民歌。丁元英静静地听着,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却能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想起了王庙村的村民们。他们虽然生活贫困,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格律诗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上的胜利,更是对这些普通人生命力的肯定。
夜深了,牧民们都睡了。丁元英却毫无睡意,他走出帐篷,看着外面的星空。戈壁的星空格外明亮,银河像一条璀璨的丝带,横跨在天空中。
他摸了摸脖子上的翡翠“道”字吊坠,心中一片平静。他知道,他的“遥远的归途”还在继续,但他已经不再在意终点在哪里。因为他明白,真正的“归途”,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一种内心的状态,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世界融为一体的境界。
第二天早上,丁元英告别了牧民们。牧民们给了他足够的食物和水,还给他指了一条通往最近小镇的路。
丁元英沿着牧民指的方向走去,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在这片看似荒芜的戈壁上,有着最淳朴、最善良的人们。他们虽然没有高深的学问,却有着最朴素的智慧和最真挚的情感。
他走着走着,突然停了下来。他看到远处的天空中,一只雄鹰正在自由地翱翔。它时而盘旋,时而俯冲,在辽阔的天空中展现着生命的力量。
丁元英的心中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流动的,是变化的,就像这大漠中的风,这天空中的鹰,永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他不再是那个躲在书斋里的思考者,也不再是那个冷眼旁观的红尘过客。他要像这雄鹰一样,自由地翱翔在天地之间,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道”的无穷魅力。
他加快了脚步,朝着小镇的方向走去。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但他知道,他会带着这份对“道”的领悟,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勇敢地走下去。
他的“遥远的归途”,还在继续。而这一次,他不再迷茫,不再犹豫,因为他心中有“道”,眼中有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红尘观棋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