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村的春天来得早,山间的野花开得漫山遍野,新抽芽的草木透着嫩生生的绿。欧阳雪站在村口,看着不远处正在修建的非遗学堂,青砖黛瓦,在青山绿水间格外醒目。老村长带着几位村民,正忙着给学堂的匾额上漆,“非遗学堂”四个大字,是丁元英亲手写的,苍劲有力,透着道的通透。
“欧总~,您可算来了!丁先生说,今天学堂主体完工,让我们一起看看……。”老村长看到欧阳雪,连忙放下手中的刷子,迎了上来。
欧阳雪笑了笑,目光下意识地望向谷仓旁的小屋。丁元英正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手里拿着一本书,阳光洒在他身上,脸色比上次见面时红润了许多,咳嗽声也少了。看到欧阳雪,他放下书,起身朝她点了点头:“来了……。”
“我来看看学堂,也来看看你。”欧阳雪走到他面前,语气自然,仿佛他们从未隔着千山万水,只是寻常邻里,时常相见。
“学堂下个月就能开学,村里已经有十几个年轻人报名了……。”丁元英说道,目光望向正在修建的学堂,“让手艺传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欧阳雪点点头,她知道,这是丁元英的心愿,也是她的心愿。这些年,她在商场上摸爬滚打,经历了无数风雨,支撑她走下去的,除了对丁元英的牵挂,就是这份对非遗传承的坚守。
两人并肩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春风拂面,带着草木的清香。沉默了许久,欧阳雪轻声问道:“你说~,年轻人会愿意学这些老手艺吗……?”
“愿意的自然会来,不愿意的强求也没用……。”丁元英语气平静,“道的传承,靠的是缘分,不是强迫。就像格律诗,当初没人相信能成功,可我们还是做起来了……。”
他顿了顿,转头看着她:“你这些年,做得很好。没有辜负王庙村的村民,也没有辜负你自己……。”
这句肯定,让欧阳雪的眼眶瞬间热了。她付出的所有辛苦,承受的所有压力,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她转过头,看着远处的群山,掩饰住眼底的湿润:“都是你教得好……。”
“我只是引路人,路是你自己走出来的……。”丁元英说道,“众生皆有佛性,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救世主。王庙村的村民是,你也是……。”
欧阳雪心中一动,想起了《遥远的救世主》里的情节,想起了丁元英当年在王庙村的布局。他从来都不是要拯救谁,而是要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道”,让他们自强自救。而她,就是被他唤醒的人。
接下来的日子,欧阳雪留在了麻栗村,帮忙筹备非遗学堂的开学事宜。她给学堂添置了桌椅、工具,联系了城里的非遗专家,来给年轻人上课。丁元英则每天都去学堂看看,偶尔会给村民们讲讲课,讲讲手艺里的“道”。
一天下午,欧阳雪正在学堂里整理工具,丁元英走了进来。他拿起一把刻刀,在木头上轻轻划了一下:“手艺不仅是技术,更是人心。心不静,手就不稳,刻出来的东西就没有魂……。”
欧阳雪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忍不住问道:“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来麻栗村?为什么会想帮这里的村民……?”
丁元英放下刻刀,看着她:“没有为什么,就是觉得这里的山水养人,这里的村民淳朴。众生皆苦,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他的话很简单,却透着大智若愚的通透。
欧阳雪知道,他的心中有大爱,这份爱,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对众生的悲悯。而她对他的爱,却带着世俗的执念,这份执念,让她痛苦,也让她成长。
开学前一天,韩楚风来了。他带来了一批书籍和文具,笑着对欧阳雪说:“欧阳~,元英这小子,嘴上不说,心里比谁都在意这个学堂。他特意让我带话,说开学那天,想请你给孩子们讲第一课……。”
欧阳雪心中一暖,她知道,这是丁元英给她的机会,让她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留下更深刻的印记。
非遗学堂开学那天,阳光明媚。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学堂门口挤满了人。欧阳雪穿着一身素雅的衣服,走到讲台前,看着台下十几个年轻的面孔,心中充满了感慨。
“孩子们~,今天是非遗学堂开学的日子。我想告诉你们,我们手上的这些老手艺,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是我们的根。”她的声音哽咽,“当年,丁先生来到这里,告诉我们,要自强自救,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这些年,我们做到了。现在,我希望你们也能接过这份接力棒,让这些老手艺,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丁元英坐在人群中,看着她,眼中带着一丝赞许。欧阳雪的目光与他相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他们之间,虽然没有世俗的相守,却有着跨越山海的默契与牵挂。
课后,丁元英走到她面前:“讲得很好……。”
“谢谢你……。”欧阳雪轻声说。
“应该谢谢你……。”丁元英说道,“你让我看到,道的传承,不仅在于手艺,更在于人心……。”
那天晚上,村里举办了篝火晚会。村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庆祝非遗学堂的开学。欧阳雪和丁元英坐在一旁,看着热闹的人群,偶尔交谈几句。
“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北京……?”丁元英问道。
“等学堂走上正轨吧……。”欧阳雪说道,“联盟那边,肖亚文能应付。”她想多陪他几天,多看看这个充满烟火气的村庄。
丁元英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晚会过半,韩楚风拉着丁元英走到角落,低声说:“元英~,你真的打算一辈子待在山里?欧阳对你的心思,你不是不知道……。”
“山里的日子清净,适合养心。”丁元英说道,“欧阳是个好姑娘,她有她的人生,我不能耽误她……。”
“你这又是何苦……?”韩楚风叹了口气,“情也是道的一部分,你何必刻意回避……?”
丁元英沉默了,他看着篝火旁的欧阳雪,她正和孩子们一起唱歌,笑容灿烂,像山间的野花。他的心中,泛起一丝涟漪,却很快被他压了下去。他知道,他的世界里,道比情重,他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打乱她的人生。
篝火晚会结束后,欧阳雪独自一人坐在学堂的台阶上。丁元英走了过来,递给她一件外套:“晚上凉,穿上吧。”
“谢谢你……。”欧阳雪接过外套,披在身上,“丁先生,你说,我这辈子,会不会就这样了……?”
“这样不好吗……?”丁元英问道,“守着格律诗,守着非遗学堂,守着你心中的道……。”
“好……,只是……”欧阳雪欲言又止,她想说,只是少了一个你。可她终究没有说出口,有些话,藏在心底,或许更好。
丁元英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欧阳~,有些事,不必执着。缘起缘灭,皆是自然。你要学会放下,才能真正自在……。”
欧阳雪知道,他是在劝她放下对他的执念。她点了点头:“我明白。只是,有些感情,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丁元英沉默了,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布包,递给她:“这个,给你……。”
欧阳雪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枚用玉石雕刻的莲花挂件,洁白无瑕,栩栩如生。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清净、自在。”丁元英说道,“希望你能像莲花一样,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守住内心的清净与自在……。”
欧阳雪握紧挂件,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知道,这是丁元英对她最后的期许,也是他能给她的,最温暖的告别。
“我会的……。”欧阳雪看着他,眼中满是坚定,“我会守着格律诗,守着非遗学堂,守着心中的道。也会守住这份清净与自在……。”
丁元英点了点头,转身走进了夜色中。看着他的背影,欧阳雪的心中充满了不舍,却也释然。她知道,他们的缘分,就像山间的清风,来了又去,却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第二天一早,欧阳雪就离开了麻栗村。她没有告诉丁元英,她怕自己会舍不得离开。车子驶远,她从后视镜里看到非遗学堂的匾额,看到谷仓旁的小屋,看到那个站在村口的身影,眼泪再次掉了下来。
回到北京后,欧阳雪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非遗联盟的发展上,推动更多的非遗项目走向世界。她时常会拿出那个莲花挂件,看着它,想起丁元英的话,想起麻栗村的春天,心中就会充满力量。
三个月后,欧阳雪收到了丁元英的短信:“学堂一切安好,孩子们学得很认真。莲花盛开时,便是归期……。”
看着短信,欧阳雪的嘴角露出了一抹温柔的笑容。她知道,丁元英所说的归期,不是世俗意义上的相聚,而是道的重逢。他们或许永远不会再见面,但他们的心,永远都在道的归途中,相互守望。
她拿起手机,回复:“莲花盛开,道心永恒;山海相望,情系心间……。”
发送成功后,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天空,阳光明媚。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她不再害怕,不再迷茫。因为她的心中有“道”,有初心,有那个在山里守望她的人,还有那份深埋心底的、清净而坚定的爱。
学堂钟鸣,道传四方,一场关乎文化传承、商业坚守与深情守望的征程,在欧阳雪的带领下,正朝着更广阔的天地迈进。她对丁元英的爱与痴迷,早已化作道的一部分,成为她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永恒动力,指引着她走向那片充满希望与光明的归途。而麻栗村的非遗学堂,正以蓬勃的姿态,见证着道的传承,也见证着她与他之间,跨越山海的深情与守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红尘观棋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