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但这粮道,向来是敌军眼里的肥肉,盗匪口中的香饽饽。
以往征发民夫运粮,千里迢迢,风餐露宿,不仅路上吃掉的粮食比运到的还多,民夫更是死伤逃亡无数,极大地拖累了战局。
徐庶眉头微蹙,显然这个问题比刚才的更棘手。
他手指蘸着酒水,在桌上画了一条长线,又在长线上点了几个点。
沉吟片刻,他才开口:“此事亦有解法。关键八个字:化长为短,化民为兵。”
“何解?”曹操追问。
“可仿先前屯戍之制,今用于粮道,可保运输无虞。”
“愿闻其详。”
“可于粮道之上,每隔三十里,修筑一坚固坞堡,派兵驻守。此为‘屯戍’。民夫运粮,只需负责两处坞堡之间的路程。”
徐庶顿了顿,声音笃定:“朝出而暮归,不必远离乡土,可免其奔波劳顿与思乡之苦。如此,则民力可省,民心自安,逃亡自绝。”
“至于防卫……”徐庶手指在两点之间划过,“各处坞堡之间,再以精锐骑兵,往来巡绰,互为犄角。若有敌情,可立刻燃放狼烟示警,周边坞堡之兵,可迅速驰援。如此,则粮道可保。”
“此外,若粮道沿途有河流水脉,当尽量以舟船转运。一船之所载,可抵数十辆牛车;一船之所需人力,不过数人而已。其效,远胜车马陆运。”
曹操听完,眼前一亮。
妙啊!
这个“屯戍”之法,把之前已用的方式做了很好的完善。
最好的地方就是将漫长的粮道分割成一个个短途运输的节点,极大地降低了民夫的负担和风险,又用坞堡和巡骑将整条粮道串联成一个联动的防御体系。
这个构想,精妙绝伦!
“好!好一个化长为短,化民为兵!”曹操赞不绝口。
他心中已打定主意,待此战事了,便立刻在各州郡推广此法。
再看徐庶,他眼神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这种人才,若是放跑了,他曹孟德晚上睡觉都得扇自己耳光。
饮尽碗中酒,趁着酒意,曹老板问出了最后一个庶务问题。
这个问题,直指人性和手段的底线。
“还有一问,请先生答之。”
“请讲!”徐庶做了个请的手势。
“乡野之间,常有小股盗匪,打家劫舍。官兵往剿,则其化整为零,遁入山林;官府招抚,则其今日受抚,明日复叛。反复无常,甚是烦人。对此等人,先生有何良策?”
这个问题一出,连林阳都停下了筷子,饶有兴致地看向徐庶。
这可是个技术活。
剿不尽,抚不顺,历朝历代都头疼。
徐庶听完,脸上那股子文士的儒雅渐渐褪去。
“对付此等匪类,当剿抚并用,恩威兼施。”他缓缓说道,“首先,当辨其根源。是活不下去的饥民落草,还是本性凶残的恶徒啸聚?不可一概而论。”
“若是前者,当以‘抚’为主。开仓放粮,许其自新,将其编入屯田之民,授之以田产,使其有恒产而有恒心。其首领,若有才干,可酌情授以小小武职,令其戴罪立功。如此,断其根基。”
“至于后者……”徐庶眼中眼中寒芒乍现,“对于那些怙恶不悛的惯匪,则必须以雷霆手段,斩草除根!”
“不可大张旗鼓,当遣精干细作,伪装成行商百姓,混入其常活动之村镇,摸清其巢穴所在、人员构成、活动规律。收买其内部之人,以为内应。”
“待时机成熟,便以泰山压顶之势,出动精锐骑兵,长途奔袭,一夜之间,将其巢穴围死!行动务求迅猛,不使其有丝毫喘息之机!”
“破其巢穴之后,为首者,格杀勿论!其骨干,一体斩首!悬其头颅于乡野闹市,以儆效尤!告诫乡民,通匪者,与匪同罪!如此,方能震慑宵小,使匪类再无藏身之地!”
一番话,杀气腾腾,血腥气扑面而来。
将怀柔、分化、收买、奇袭、威慑等手段融为一炉,狠辣老道,滴水不漏。
此人,不仅能为王佐之才,更能为酷吏之首!
能文能武,能怀柔,能铁血!
果真是个全才!
曹操心中已是狂喜,战略、实务、手段,统统满分。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品性与职场情商。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若是品性不堪,忠诚不定,那便是一把最危险的双刃剑。
酒桌上的气氛变得有些凝重,刚才的热络似乎冷却了几分。
曹操把玩着手中的酒碗,碗底磕在桌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死死盯着徐庶,抛出了那道千古送命题:
“先生大才,孟某佩服。但我还有最后一问。若主上有过,不仅不听劝,还刚愎自用。此时,直言进谏,恐有杀身之祸;曲意逢迎,必致误国误民。身为臣子,当如何处之?”
郭嘉收起了笑容,端着酒碗的手悬在半空。
林阳也挑了挑眉,心想老孟这问题问的......
太毒了。
通俗点讲,这不就是问人家:你老板是个傻叉,你是跟着一起傻,还是指着老板鼻子骂?
说“直言进谏”,是为忠,但显得迂腐,不知变通,乃是取死之道。
说“曲意逢迎”,那是奸臣所为,品性不堪。
说“相机而动”,又显得圆滑,不够忠诚。
怎么答,都是错。
这让人怎么下台?
徐庶沉默了。
他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端起酒碗,浅尝一口。
良久,他放下酒碗,目光清澈,不卑不亢。
“为人臣者,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若曲意逢迎,那是佞臣贼子,庶,不屑为之。”
第一句,定基调,亮底线。
曹操微微颔首,脸色稍缓。
“然,忠非愚忠。”徐庶话锋一转,“当庭顶撞,令君王颜面扫地,那是沽名钓誉,是逼君王杀人。看似忠烈,实则无谋。此等蠢事,庶,亦不为也。”
“那先生意欲何为?”曹操步步紧逼。
“谏,亦有术。”徐庶神色从容,侃侃而谈,“若非火烧眉毛之急,当择私下无人之时,单独奏对。不言君之过,只陈事之害。引经据典,以古喻今,旁敲侧击。”
“更为紧要者,乃是‘备策’。为君王备下数策,上、中、下三策,各陈其优劣,引导君王自行择其上策。如此,既全了君王颜面,又达成了进谏之功。”
听完这番话,曹操心中简直想拍案叫绝。
这不仅是谋略,更是顶级的人情世故!
这徐庶,把人性琢磨透了!
但他曹操是什么人?
看到奇才便忍不住想要探究到底的人!
他今天就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若君王昏聩,即便你备下三策,他仍执迷不悟,非要选那下下之策,甚至要行那亡国之举!此时,先生又当如何?是挂冠而去,还是死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