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从广州满载而归,林凡三人回到江州时,迎接他们的不仅是家人伙伴的喜悦,更是“新风”小店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与前两次相比,这次的变化是质的飞跃。
店门口,苏晚晴早已挂上了醒目的新招牌——“新风时尚用品商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广州最新款服装、音像、电子产品直销”。招牌虽简陋,但透露出的信息却极具冲击力。
店内,人气鼎盛。王淑芬和孙姨几乎日夜赶工,用新到的面料赶制出的几十件衬衫、连衣裙,挂满了货架,款式新颖,花色鲜亮,吸引了大量年轻女性顾客。苏晚晴坐镇的磁带柜台更是排起了小队,不仅因为品种丰富,更因为她旁边立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本周香港电台劲歌金榜新歌抢先听!”——这正是林凡从广州带回来的、由李志峰提供的“信息前哨”的第一批成果!那些歌名,江州人闻所未闻,极大地刺激了购买欲。而陈远负责的角落,新上的电子表、计算器、太阳镜等小商品,也引来不少好奇和问询。
“回来了!回来了!”苏明第一个挤进店里,兴奋地喊道。
忙碌的苏晚晴抬起头,看到风尘仆仆但眼神明亮的林凡,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连忙从柜台后走出来:“你们可算回来了!这几天店里都快被挤爆了!你们带回来的货太抢手了!”
王淑芬和孙姨也放下手中的活计围过来,脸上洋溢着疲惫却幸福的红光。
“妈,晚晴,孙姨,辛苦你们了!”林凡看着店里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涌起巨大的成就感和温暖。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顾不上休息,林凡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在后院开了一个简短的“战情分析会”。苏晚晴拿出账本,汇报了这几天惊人的销售数据:第三次发回的货物,在零售和少量批发的结合下,短短一周多时间,已经销售了近七成!回款超过两千元!毛利估算高达八百元以上!加上前期的积累,账上能动用的流动资金,已经突破了三千元大关!
“三千块!”苏明激动得声音发颤,“咱们……咱们真的成了‘万元户’了!”(注:80年代初家庭存款超万元即为富裕的“万元户”)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心潮澎湃。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彻底摆脱了贫困,更拥有了在这个时代可以称之为“雄厚”的资本!
“兄弟们,妈,晚晴,孙姨,这是我们大家一起拼出来的成果!”林凡压下激动,语气郑重,“但这只是开始!三千块,在广州那些大老板眼里,可能还不够他们一顿饭钱。我们决不能自满!”
他话锋一转,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新挑战:“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一,货源跟不上销售速度,妈和孙姨手工做衣服太慢;二,模仿者开始出现了,我注意到街对面和隔壁街,已经有店在卖类似款式的衬衫和磁带了,虽然质量差一点,但价格比我们低;三,我们的店太小,品类一多就显得拥挤,形象也需要提升。”
这些问题都很现实。火爆的生意背后,潜藏着危机。
“林子,你说怎么办?”陈远问道,他现在对林凡的判断力深信不疑。
林凡早已胸有成竹,他提出了下一步的“三大升级”战略:
第一,生产模式升级。 “手工缝制效率太低,我们必须上设备!”林凡斩钉截铁地说,“我打听过,二手的中速平缝机,大概三四百块钱一台。我们拿出八百到一千元,买两台缝纫机,再请一两个手脚麻利、有基础的年轻女工!妈和孙姨负责技术指导和关键工序,普通缝纫交给工人,这样产量能翻几倍!”
这个想法大胆而实际。王淑芬和孙姨先是惊讶,随即眼中放出光来。有了机器,她们就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设计和品控。
第二,产品与品牌升级。 “面对模仿,我们不能只靠价格战,要靠品质和特色!”林凡看向苏晚晴,“晚晴,你心思细,审美也好。以后,我们的服装,不能只叫‘广州新款’,要打出我们自己的系列名!比如,用最好面料、最新款式做的精品,叫‘新风白金系列’,价格可以定高一点,包装也弄好点。普通的走量款,叫‘新风时尚系列’。磁带也一样,分‘精品音质’和‘流行金曲’系列。”
他顿了顿,继续说:“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优势。阿峰每周寄来的香港排行榜,就是我们的‘独门武器’!晚晴,你可以根据歌单,提前编写简单的推荐语,做成小卡片随磁带赠送,或者在小黑板上做‘新歌预告’,营造出我们总是领先一步的感觉!”
苏晚晴听得连连点头,这个思路让她感到兴奋,这已经超出了简单买卖的范畴,有了品牌运营的雏形。
第三,店面形象升级。 “店太小了,必须扩大!”林凡目光坚定,“我观察过,咱们店旁边那家杂货铺生意一般,老板有转让的意思。我打算去谈谈,把隔壁盘下来,打通!扩大营业面积,把服装区、音像区、小商品区分开,弄得明亮整洁点。店名也要正式一点,就叫‘新风商贸行’!我们要让顾客一进门,就感觉我们这里档次不一样!”
这个规划更是宏伟,意味着“新风”将从一个小铺面,向正规的商铺迈进!
这三个“升级”计划,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也伴随着风险。但此刻,团队士气高昂,对林凡充满信任,一致表示支持!
说干就干!第二天,林凡就去找了隔壁杂货铺的老板,经过一番谈判,以每月增加三十元租金、预付三个月的方式,成功盘下了隔壁店面。紧接着,他托关系从市服装厂淘换了两台七成新的“蝴蝶牌”缝纫机,又通过街道介绍,招聘了两个家境困难但手脚勤快的待业女青年。苏晚晴则精心设计了“白金系列”和“时尚系列”的简单标签,并开始着手编写新歌推荐卡。
忙碌了半个多月,“新风商贸行”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业了!打通后的店面宽敞明亮,新刷了白墙,装了更亮的日光灯管。服装区、音像区、小商品区划分清晰,货架整齐。墙上贴着苏晚晴手绘的时尚插画和“香港最新流行趋势”介绍。两台缝纫机在后院“嗒嗒”作响,王淑芬和孙姨带着两个新徒弟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开业当天,焕然一新的店面、丰富的商品、尤其是“白金系列”的精美服装和带有手写推荐卡的“最新港台金曲”磁带,引起了巨大轰动!顾客络绎不绝,营业额再创新高!
更重要的是,“新风”这个名字,在江州年轻人心中,不再仅仅是一个卖衣服磁带的小店,而是成为了“时尚”、“新潮”、“有门路”的代名词。甚至有一些周边县镇的个体户,开始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从他们这里批发货物。
站在装修一新的店里,看着熙熙攘攘的顾客,林凡心中充满了感慨。从摆地摊到拥有自己的店铺和初步的加工能力,从提心吊胆的倒卖到开始尝试建立品牌,他们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晚上打烊后,林凡独自一人留在店里。他拿出笔记本,在上面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中心是“新风商贸行”,向外延伸出几条线,分别指向“广州采购”、“信息渠道”、“生产小组”、“批发网络”。一个微型的商业雏形,已然显现。
“下一步,”林凡用笔在“广州采购”和“批发网络”上画了圈,“要尝试建立更稳定的供货渠道,并发展更广的分销网络。也许……是时候去省城看看了。”
他知道,江州的市场终究有限。而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新风”这艘小船,已经在江州这片小水塘里证明了它的航行能力。接下来,它将驶向更广阔的水域,而省城,将是下一个目标。
窗外,江州的夜空繁星点点。林凡吹熄了店里的灯,锁好门。街道寂静,但他的内心却如同这初夏的夜晚,充满生机与躁动。一段新的航程,即将开始。而这一次,他将带领着更加成熟的团队,驾驭着更坚固的船只,去迎接更大的风浪与机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