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踏上广州的土地,林凡三人已是轻车熟路。没有初来时的茫然,也没有第二次的谨慎试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沉稳和隐隐的兴奋。出了火车站,他们直奔“肥婆英”的出租屋,熟门熟路地租下阁楼,放下简单的行李,便立刻投入了战斗。
充足的资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底气和选择空间。这一次,他们不再满足于在零售市场零敲碎打地扫货。
安顿下来的第二天上午,林凡并没有急着去市场,而是带着陈远,再次来到了铁路局,拜访刘建军。
这一次,林凡准备的礼物更重了一些——两条“555”香烟和一瓶真正的“洋酒”人头马(通过特殊渠道高价买的)。礼数周到,但林凡的态度却不卑不亢,更像是一次商业伙伴之间的拜访。
“刘科长,又来打扰您了。”林凡笑着递上礼物,“托您的福,上次的货卖得很好。这次我们打算扩大规模,多进点货,还得请您多关照。”
刘建军看到分量加码的礼物,脸上的笑容更热情了几分。他注意到林凡称呼上的变化(从“同志”变成了更商务的“科长”),也感受到了对方语气里自信的提升。
“林老板太客气了!生意好系好事啊!”刘建军接过礼物,熟练地收进抽屉,“这次准备搞大滴?需要我帮滴咩忙?”(林老板太客气了!生意好是好事啊!这次准备搞大点?需要我帮什么忙?)
林凡顺势提出此行的核心目的之一:“刘科长,不瞒您说,零售市场拿货,量小价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想尝试接触一下更上游的渠道,比如,专业的布料批发商、磁带的一级代理商,或者……有些小厂家的尾货处理渠道。您在这边人头熟,不知道有没有可靠的门路可以介绍?当然,规矩我们懂,该有的介绍费绝不会少。”
刘建军闻言,沉吟了一下。林凡这次显示出的实力和野心,让他不得不更认真地对待。他弹了弹烟灰,说道:“批发商……倒系认识几个。布料方面,中山八路那边有几个大的批发市场,我有个老表在那边管仓库,可以帮你引荐一下。磁带代理商嘛……水比较深,真假难辨,我帮你问问文化局市场办的朋友。至于厂家尾货……”他压低了声音,“这个要看机会,有些厂里的库存或者次品,处理起来要关系,也要运气。”
这正是林凡想要的信息!虽然只是几个方向,但比他们自己盲目摸索强太多了!
“太感谢刘科长了!”林凡连忙道谢,“您看这样行不行?您方便的时候,帮我约一下您那位老表,我们请他吃个便饭,详细聊聊。文化局那边的朋友,也麻烦您先递个话,需要怎么打点,您尽管开口。”
“好说,好说。”刘建军满意地点点头,对林凡的“上道”很欣赏,“我回头就联系。你们先按计划去市场看看,有消息我让传达室通知你们。”
离开铁路局,林凡心中有了底。刘建军这条线,开始展现出更大的价值。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分头行动,效率极高。
林凡主攻批发市场。凭借刘建军老表的引荐,他成功接触到了中山八路一家中型布料批发商的销售经理。亮出准备采购上千元货款的实力和诚意后,对方的态度相当热情,给出的批发价确实比零售市场低了15%左右,而且花色品种更全,甚至可以预定一些热门新款。林凡当场定下了一批畅销的“柔姿纱”和“的确良”面料,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和定金,建立了初步的供货关系。
苏明则继续深耕音像城。这次资金充足,他不再零散购买,而是瞄准了几家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摊位,直接提出“打包”购买一批热门磁带,并要求提供“精品母带”以确保翻录质量。大批量的采购让他拥有了更强的议价权,成功将单价压低了近10%,并且和其中两家摊主建立了“新品到货优先通知”的口头约定。
陈远负责采购电子产品和新奇小商品。他跑遍了西湖路和高第街,对比多家摊位,精心挑选了一批款式新颖、质量相对可靠的电子表、计算器和刚刚出现的“太阳镜”、“折叠伞”,同样利用采购量争取到了更优惠的价格。
短短三天时间,一千五百元的采购资金就花出去了大半,换回了堆满小半个阁楼的货物。数量和质量,都远超前两次。
然而,林凡最关心的“信息前哨”计划,却进展缓慢。他尝试通过刘建军联系文化局的朋友,但对方态度模糊,似乎不太愿意掺和这种具体生意。他也试探性地问过几个打交道较多的摊主,但对方要么警惕性很高,要么开价离谱,显然并不信任他们这几个外地来的“倒爷”。
就在林凡有些一筹莫展,考虑是否要暂时搁置这个计划时,转机意外地出现了。
这天下午,林凡和苏明在音像城采购完最后一批磁带,在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看到一个年轻人蹲在地上,面前摆着几盘包装简陋但封面上写着“香港最新劲歌金曲”字样的磁带,生意冷清。苏明好奇地拿起一盘看了看,发现歌词页是手写的,但歌曲名录确实很新。
“兄弟,你这带子……音质怎么样?”苏明随口问了一句。
那年轻人抬起头,大概二十出头,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有些斯文,不像周围的摊主那样油滑。他推了推眼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音质……一般,是我自己用收音机录的香港电台的排行榜节目,杂音有点大,但歌是最新的,比市面上快半个月左右。”
自己录的?林凡心中一动。这种“信息差”正是他们需要的!
“香港电台?你能收到?”林凡蹲下身,感兴趣地问。
“嗯,”年轻人点点头,似乎找到了知音,“我家有自己弄的室外天线,信号好一点,能收到香港的商业电台和翡翠台。我平时就喜欢听歌,录下来自己听,顺便翻录几盘卖,赚点生活费。”
“最新的排行榜你都有?”林凡追问。
“差不多,每周的‘中文歌曲擂台阵’和‘劲歌金榜’我都录。”年轻人说,“就是……翻录设备不行,音质不太好,买的人不多。”
林凡和苏明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这是一个现成的、极有价值的信息源!虽然音质差,但内容新啊!对于他们把握流行趋势,提前进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兄弟,怎么称呼?”林凡态度热情起来。
“我叫阿峰,姓李,李志峰。”年轻人答道。
“阿峰,你好!我叫林凡,从江州来的。”林凡伸出手,“我对你录的这些‘最新歌’非常感兴趣!音质差没关系,重要的是内容新!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合作!你以后每周录好的最新排行榜歌曲,帮我多翻录一盘,歌词单抄一份,通过邮局寄到江州给我。我每月付你固定的信息费,另外,每盘带子按市价给你钱。怎么样?”
李志峰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这小打小闹的生意,居然会引起一个外地老板的重视。每月固定的信息费?这简直天上掉馅饼!
“真……真的?林老板,您没开玩笑?”他有些不敢相信。
“绝对真的!”林凡肯定地说,“我先预付你一个月的信息费,二十块!你看够不够?”说着,他直接掏出两张十元钞票。
二十块!相当于他卖好几盘磁带的收入了!李志峰激动得脸都红了,连忙接过钱,连连点头:“够!够!太够了!林老板您放心!我一定把最新、最全的歌都给您录下来!准时寄过去!”
“好!一言为定!”林凡写下江州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交给阿峰,“以后咱们就是合作伙伴了!如果有什么广州这边最新的流行趋势、新鲜玩意,也随时写信告诉我!”
就这样,林凡用不大的代价,意外地建立起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前哨”。虽然简陋,却意义重大。它意味着,“新风”不再仅仅依靠滞后的市场反馈来决策,而是能够提前捕捉到流行前沿的动态!
带着丰厚的货物和意外收获的喜悦,三人再次通过刘建军的关系,以“规矩”的价格,顺利地将所有货物通过老张的渠道发回了江州。
站在广州站熙熙攘攘的站台上,回望这座给予他们机遇、挑战和成长的城市,林凡心中感慨万千。三次南下,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有收获。从最初的生存挣扎,到现在的主动布局,他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林子,这次真是大丰收啊!”苏明看着手里的托运单,兴奋地说。
“嗯。”林凡点点头,目光深邃,“但最大的收获,不是这些货,而是我们开始摸到这里的门道,甚至布下了眼线。下次再来,我们会更有底气,目标也会更明确。”
火车缓缓启动,载着沉甸甸的货物和更加成熟的野心,驶向北方。林凡知道,当这批货和那些来自香港电台的最新歌声在江州市场再次引爆时,“新风”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服装店,而将成为一个引领时尚、信息灵敏的商业符号。他的弄潮之路,正在一步步拓宽,驶向更广阔的海洋。而广州,这个充满魔力的南国都市,将成为他商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支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