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间内,茶香袅袅,但气氛却因邓安接下来的话语而变得凝重且充满张力。
话题从宽泛的天下大势,渐渐聚焦于当世群雄。
邓安见时机成熟,也不再藏拙,决定将自己来自后世的“先知”视角,包装成自己敏锐的洞察与推演,彻底震撼在场这几位未来的顶级智者。
为了能有机会收服几人,邓安可谓是大脑风暴。
他轻呷一口已凉的茶汤,目光扫过众人,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仿佛洞悉一切的笑意,开始了他的“表演”:
“诸位既然问起,那邓某便姑妄言之,诸位姑妄听之。”
他语气平淡,但说出的内容却如惊雷炸响。
“先说那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看似众望所归,头号种子。
然其人性情,优柔寡断,外宽内忌,过于依赖河北士族,自身却缺乏如臂使指的嫡系核心战力。且……”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
“他与南阳那位嫡亲兄弟之间,名分之争早已种下,未来必有一战!
所谓的讨董?哼,不过是借此名头,行扩张势力之实,他图的,从来就不是董卓,而是这整个天下!”
“南阳袁术,坐拥豫南富庶之地,流民散兵依附者众,看似兵强马壮。然其人心胸狭隘,猜忌心极重,用人唯亲而非唯才,难成大事。
更兼其口碑之差,天下皆知,纵有嫡子名分,亦难服众望,不过冢中枯骨耳。”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控朝廷,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然其倒行逆施,民心尽失,士族离心离德,更关键者,其赖以起家的凉州军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我敢断言,”
邓安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不出五年!若我邓安兵锋未能先至长安,他董卓必死于内部倾轧,身首异处!”
“刘表,坐拥荆襄,带甲十万,倚靠汉水天堑,固若金汤。
可惜,守城之犬,只知偏安一隅,毫无进取之心,在这乱世,无异于待宰之肥羊!益州刘焉,闭门造车,亦是同理。”
“孙坚?勇则勇矣,却无根基,空有讨董首功,如今也不过是袁术麾下打手,受制于人。
其出身寒微,江东士族支持寥寥,纵有虎威,恐也只是昙花一现,难成大器。”
“公孙瓒,白马将军,勇冠三军,然刚愎自用,谋略不足,困守幽燕,终非霸主之选。
至于刘岱、张邈、乔瑁之流,更是土鸡瓦狗,不值一哂。”
最后,他目光深邃,缓缓说道。
“唯独一人,东郡曹操,曹孟德。
如今虽无固定地盘,兵力薄弱,新败于荥阳,看似狼狈。
然此人心怀大志,知人善任,机变无双,更有讨董之孤忠血勇。
其出身官宦,虽非顶尖门阀,却也比孙坚之流好上太多。
我看他,如潜龙在渊,此刻的沉寂,不过是在沉淀,在等待风云际会之时!”
这一番纵横捭阖、睥睨天下的点评,将当世主要诸侯剖析得淋漓尽致,优缺点、未来隐患、甚至内部矛盾都点得一清二楚!
其言辞之轻蔑狂妄,视角之宏大高远,判断之自信果决,简直语出惊人!
饶是智计超群、向来洒脱不羁的郭嘉,此刻也微微张开了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邓安所言的这些,他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对情报的分析,或多或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但绝无如此清晰、全面、且敢下如此斩钉截铁之断语!
尤其是指出袁绍袁术必有一战、董卓五年内必死于内斗这等具体预言,更是需要何等的洞察力与胆魄?
而说出这番话的,只是一个年未及冠的少年!这已经不是天才可以形容,近乎于“妖”了!
戏志才更是听得呼吸急促,双目放光,紧紧盯着邓安,仿佛要将他看穿。
他自负才智,但自问绝无此等囊括天下、洞悉未来的格局!邓安的每一句点评,都像是拨开了他心中的迷雾,让他对天下大势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
一股难以言喻的钦佩与向往,在他心中疯狂滋生。
荀彧面色凝重,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
邓安的分析,冷静得近乎残酷,却又精准得让他无法反驳。
尤其是对袁绍、袁术的剖析,与他内心深处的隐忧不谋而合。
然而,邓安话语中对“汉室”的轻忽,那种将天下视为群雄逐鹿猎场的态度,让他心底泛起一丝寒意。
徐庶早已听得目瞪口呆,心驰神摇。
他只觉邓安仿佛站在云端,俯瞰着这乱世棋局,所有棋子在他眼中都无所遁形。
这种超越时代的宏大视野,让他震撼得无以复加,心中对邓安的崇拜达到了顶点。
一片寂静中,郭嘉率先回过神来,他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饶有兴致地追问,这也是他一直在观察思考的问题。
“元逸贤弟目光如炬,嘉佩服。只是……为何独独对如今势弱的曹孟德,评价如此之高?”
他自己其实也隐隐觉得曹操非同一般,但想听听邓安更深入的理由。
邓安见郭嘉上钩,心中暗喜,面上却依旧从容。
“奉孝兄何必考我?见微知着罢了。
讨董联军数十路,真正出死力、拼血战者有几?唯曹孟德与孙文台耳!此其忠勇决断一也。
其二,观其用人,不问出身,唯才是举,此乃乱世成事之基。
其三,其自身文韬武略,统兵谋政,皆不输于人。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邓安目光锐利。
“他懂得隐忍,懂得积蓄。不像袁术那般张扬无度,也不像袁绍那般被名声所累。他在沉淀,在等待。潜龙勿用,非不能用,乃待时而动也!”
这番话更是将曹操的分析提升到了战略层面,连郭嘉都听得微微颔首,眼中异彩连连。
就在这时,戏志才深吸一口气,问出了那个盘旋在他心头许久,也最为关键的问题,他想做最后的确认。
“元逸贤弟洞悉天下,志才拜服。只是……听元逸贤弟之言,对汉室朝廷……似乎并无多少眷顾之心。
敢问元逸兄,你观这天下,最终将归于何人之手?或者说……”他目光灼灼,“元逸兄贤弟,志在何方?”
这个问题极为刁钻,也极为敏感,瞬间让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邓安身上。
邓安此刻正沉浸在“上帝视角”挥斥方遒的快感中,几乎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简称聊嗨了。
他语气带着一种看透历史的冷漠与自身野心的灼热:
“汉室?现今天子不过是董卓掌中傀儡罢了!
今日能有董卓挟天子,明日难道就不能是袁绍、曹操?
我观这天下,无论董卓死与不死,汉室早已名存实亡,威信扫地!下一个到达权力巅峰者,难道就不会效仿王莽,黄袍加身,自立为帝?”
他声音不大,却如九天惊雷,震得在座几人魂飞魄散!
“依我之见,这天下,将来必是四分五裂之局!
北地当有袁曹之争,江东猛虎孙坚之后必不甘人下,西蜀险塞亦会有人割据……”
他顿了顿,最终指向了自己,目光炽烈而坦诚。
“而我邓安,既生于此世,便不甘为人鱼肉!这四分天下,当有我邓安一席之地!”
坐拥金手指加上帝视角,倘若进不到决赛圈,真的该找个坑埋了。
“轰!”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
雅间内死一般的寂静!
荀彧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猛地看向邓安,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与深深的失望,乃至……一丝痛心。
他一生信念,在于匡扶汉室,重整河山。
而邓安这番话,不仅直言汉室已亡,更是赤裸裸地宣告了其割据称雄、乃至问鼎天下的野心!
这与他荀文若的理想与原则,已然是背道而驰,水火不容!
在这一刻,荀彧心中已然明了,无论此人才华如何惊艳,胆魄如何过人,未来的一天,他们注定会站在对立面。
他缓缓垂下眼睑,不再看邓安,心中一片冰凉。
徐庶则是浑身一震,随即一股热血直冲头顶!雄主!这才是真正的雄主之姿!
不仅有洞察天下的眼光,更有吞吐天地的野心!而且如此坦诚,毫不掩饰!
他心中再无半点犹豫,已然下定决心,要追随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却仿佛身具魔力的主公!
郭嘉眼中精光爆闪,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邓安的野心和判断力让他惊叹,甚至欣赏这份毫不掩饰的狂傲。
但他毕竟更为冷静理智,觉得邓安断言“四分天下”且自有其一,未免有些言之过早。
相比之下,那个目前看似弱小,却同样潜力巨大,且似乎更符合他某些期待的曹操,在他心中的分量并未减轻,反而因邓安的点评更清晰了几分。他需要更多观察。
戏志才问完问题,得到答案,心中已然一片雪亮,再无迷茫。
邓安的野心、能力、眼光、格局,无一不符合他心目中明主的标准!
尤其是这份敢于直言“汉室已亡”,自谋天下的气魄,更是让他心折。
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一时间,雅间内气氛诡异,无人说话。恰好此时,窗外天色已然彻底暗下,暮色四合。
还是荀彧最先起身,他恢复了平时的温雅,但笑容却带着明显的疏离。
“不想与元逸一席话,竟聊至天黑。今日受益匪浅,彧需回去细细思量。明日若有机会,再与元逸及诸位于茶楼相聚。”他需要一个冷静思考的空间。
郭嘉和戏志才也顺势起身告辞,心思各异。
邓安也知今日信息量过大,需要给他们消化的时间,便也不强留,拱手相送。
徐庶落在最后,待荀彧三人离开后,他对着邓安,郑重地、深深地行了一礼,一切尽在不言中。
邓安看着他,心中明了,知道自己这番“狂言”,至少已经网住了一条大鱼。他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豪情与压力并存。
颍川之水,已被他搅动,未来的波澜,必将更加壮阔。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