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应该去瞧瞧。
告示一出,短短三日,
有人诉自己东家恶意拖欠工钱;
有人揭发江湖郎中团伙卖假药欺诈;
还有举报官商勾结吃回扣、偷税漏税的。
当然,官盐商遭到的投诉最多。
将来一段时间,他们必然收敛许多。
最好笑的是,刺史衙门的大门,都快挤爆了,鼓敲破了两个,跟个菜市场似的。
那刘氏脑袋肿的像猪头,烂菜叶子、臭鸡蛋满脸满身,在第三日午后,因惊吓过度、饥饿难耐,直挺挺死了。
去监察的府院法直官说,陈行范那脸都黑成炭了。
您这招厉害。
既狠狠打了他的脸,又给他戴了高帽,让他无法拒绝,耗费精力,有苦自咽。”
安禄山踩着关市干硬的土地,神采飞扬的讲述,苏千誉发布政令后的情况。
苏千誉唇角噙着笑,走到蒙舍昭商人的玛瑙摊位前,买了两块南红玛瑙山水牌,送给安禄山、顾非真,赞赏道:
“多些你们二位,让说书人暗指刘氏受陈行范指使,扭转郑氏与我的口碑,有心了。”
安禄山捧着山水牌,翻来覆去的看,爱不释手,满眼欣喜,又满嘴戾气,道:
“他活该。
您说过,做生意要有来有往,大家都不吃亏。
被欺负,必须还回去。”
干冷的朔风,卷过关市夯土的矮墙,将吐蕃商队驼铃的碎响,与六昭、唐商的叫卖搅作一团,连亘三川的庞杂市集。
三人行于旌帜连云、珍列如鳞之间,别有一番滋味。
“当年战骨埋荒处,今见商铺十里长。
愿大唐永无战事,百姓安居乐业。”
苏千誉口中感慨,呵出的白雾,笼在覆面的薄纱中。
襟前银链缀着的瑟瑟石,随着前行的步伐轻晃,在稀薄的日光里,折射出碎星般的光晕,与她的由衷之言,一同烁烁风中。
安禄山在吐蕃酒商处,买了瓶青稞酒畅饮罢,袖子随性抹过唇角,叹道:
“我倒觉得,风云纵变青山在,冷看人间几换庭,才是常态。”
苏千誉看了看神游天外的顾非真,俏皮的眨眨眼,道:
“您也说两句吧。权当闲聊解闷。”
“我不会闲聊。”顾非真一双望着苍黄天际的眼,恍若枯潭映孤云。
苏千誉无趣的撇撇嘴,行至坡地最高处的茶马、瓷器、药材互市,目光跳过一排排货架,落在西角。
西角的场地,专用来大宗交易商榷,装卸、检验货物。
此时,那里正有一场激烈的讨价还价。
骆驼喷着粗重的白气,驮着捆扎严实的货物。
川南的茶饼,与吐蕃战马,被官牙人反复丈量。
裹着虎皮大氅的吐蕃商人,捏碎茶砖嗅闻,颈间天珠随动作轻晃。
几个随行记账的账房,将算盘拨的噼啪作响,各不相让。
安禄山问:
“看起来是几家看货,与等待交接的茶商、瓷器商。
您要督查他们交易?
咱们是乔装,不便参与吧。”
苏千誉没有回答,紧紧盯着西角场地内,一个打开盖子的大木箱。
大木箱内是精美的瓷器。
她喃喃低语:“钦州坭兴陶。”
顾非真听出苏千誉上扬的尾音中,夹带的顾虑,道:
“你怀疑那里面夹带私货?”
安禄山双手抱胸,下巴朝几个大木箱旁,拴着的许多牦牛一扬,低声道:
“论走私方法,这里不只有瓷器能利用。还有它们。
此前,我往返西北关市,看到有商队以皮革夹层走私香料,此法被边军称为皮里阳秋。
同理,因牦牛为吐蕃商人常用的运输工具,检查松散。
总有商人将金银铜铁压成薄片,缝入牦牛驮运皮革的夹层中,常常会顺利通关。
您若想试探,咱们上前打个招呼。
我看他们商队也带茶叶、药材。
您装作牙商。
我会吐蕃语,当您的翻译。
顾掌院是护我们安全的卫士。”
苏千誉正有此意,稍定心思,双眸一低一抬,眉宇神情随之一变。
她走到坭兴陶旁的吐蕃汉子面前,抱拳爽朗道:
“阁下,叨扰了。
我是北边来的牙商,想替几个豪气的坐商,牵几笔长期的药材、瓷器合作。
看您手中的瓷瓶,色泽细腻光润、工艺上乘,比起青白瓷毫不逊色,但在我们那里从未见过。
恕我孤陋寡闻,不知此物产自何处,可有名号?
若有冒犯,还望见谅。”
苏千誉的话,引起旁人的注意。
几个装束各异的男子,用一种行商游惯有的,警惕、算计的目光,默默的打量着她。
苏千誉明眸淡淡一扫,对最近的几个人,一一端庄大方的点头示礼,顺便将地上各类货物,及其归属商队看的清晰。
拥有坭兴陶的商队由汉蕃混编,共二十三人。
队伍的三角旗上,画着三朵紫薇花叠纹。
驮马十匹,牦牛八头,木轮货车三架。
部分货物用油毡捆扎严密。
各种吃食、果干、茶水摆在四处,显然队伍正在休整,距离出发尚需一段时间。
再看主领,四十余岁,汉人,戴黑幞头,外罩半旧翻领缺骻袍,腰束革带悬算袋、短刀,绝对是沉稳老练的行商老手。
其余的随行人员,如汉人账房、护卫、脚夫、牧人、厨子,从着装上可直接分辨,无多奇异。
“我是护卫。你可以问问我们的林达领队。”
汉子用生硬的中土语言回答,指了指百步外,小土丘上的一个人。
苏千誉视线随指引落定,不禁心中愕然:
竟然不是那四十有余的汉子?
这个叫林达的人,年纪轻轻,辫发缠红绒,耳戴金环,身着左衽绛红氆氇袍,肩披狼皮坎肩,腰别嵌银解结锥,是地道的吐蕃人啊。
这很反常。
商队的主领,从来都是由经验最丰富、往返交易最稳的长者担任。
凡她见过的商队,不论大唐或西域,皆是如此。
她虽为东家,同样会让出主领位置。
而且,看瓷器、药材的品类,明显是大唐的货物,按规矩,理应让唐人为首。
这个商队,怎反其道而行之?
“好。多谢您指引。”苏千誉临走前,低头数了数箱子内瓷器的数量,抬脚往林达方向去。
随着靠近,她越发觉得林达的气质,似曾相识。
其抱臂而立,凝望着西北方,灰蒙蒙的山脊线,像一尊冻结在尘嚣中的石像。
孤高与疏离之气,成了隔绝喧哗无形的屏障。
整个人如一把收在鞘里的刀,不必见锋,亦觉刃寒。
苏千誉顿感接下来的沟通,或许很艰难。
“装什么装。”她轻轻哼了一声,腹诽着瞅了眼跟在身边的顾非真,小声揶揄道:
“哎,你找到兄弟了。”
顾非真一头雾水的回看她,“什么?”
苏千誉憋住笑,借机问出了积压的好奇:
“您没有兄弟吗?
从未听您提过家人。他们在何处?
是较远的老家吗?”
“我没有家人。”顾非真紧接其后。
苏千誉觉出对方语气的变化,回头看去。
四目相对间,顾非真的双眼,像浸在清泉里的墨玉。
阳光掠过,在他沉寂的瞳仁里投下光斑,却更衬得幽暗无边。
苏千誉看不到他眼中,半分年轻人的锐气与光亮,只有一抹被时间反复捶打后,近乎麻木的习惯。
仿佛所有的言语、呼喊,被碾碎沉淀在他眼中,不是嚎啕大哭的悲切。
而是一种更深、更静的哀伤,一种确定生命已永远崩塌,无可挽回的苍凉。
仅此一眼,苏千誉决定从今后,再不探究顾非真的身世背景。
她眸子如投入烛火的暖玉,跳跃着温煦的光点,道:
“无妨。现在起,我就是你的家人。”
顾非真没有回应,目光轻微地颤动,像被风吹皱的死水,随即又归于更深的沉寂。
一旁的安禄山,充满敌意的盯着顾非真,紧抿双唇,腮帮子微微鼓动,牙关在暗中较劲。
他出声打断道:
“主子,林达看过来了。”
苏千誉目光调转,投向十步之遥的林达,两眼弯弯,说出话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熟稔:
“林领队,生意兴隆。”
林达对三人的到来显得毫无兴趣,淡淡一瞥,微微点头,道:
“借你吉言。有何贵干?”
苏千誉竖起大拇指,夸赞:
“您的中原话很流利。
想来在大唐已停留许久。”
随即,她将伪装的身份、目的,再次介绍一遍,诚意满满道:
“我很喜欢您商队运往吐蕃售卖的瓷器,想磋商合作。
愿我有幸能与您进一步了解。
价格方面定不让您失望。
我的雇主各个出手阔绰,不吝千金。”
林达面容沉静的看向苏千誉,似乎在根据穿着、神态,来判断她话中真假。
各行各业皆有特点,常见于从事者举手投足的细节。
好在苏千誉算得上真正走南闯北过的大商人,经得起审视与推敲。
且她一身素雅蜀锦夹袄,外罩翻领胡式半臂,既显身份又不招摇,挑不出半点不周。
林达疏离道:
“抱歉。
我们的瓷器,有固定的交易渠道。
人力、产量有限,暂不考虑扩宽销路。”
被拒绝在苏千誉意料之中。
她表示惋惜,话锋一转,洒脱道:
“没关系。做生意,想赚钱,机会很多。
我看您商队人数不少。
货量、配备丰富,也在贩卖吐蕃与大唐两地的药材。
我最喜欢与您这样有实力的大商队合作。
藏红花、雪莲等,在大唐富贵人家中,可谓供不应求。
此行当,我亦有可靠门路,利润很高。
哪怕您没有种植药材的产园,也没关系。
只要您能做个牵线搭桥的中间人便好。可谓无成本,稳盈利。
如何?”
接着,她一侧身,对着餐棚做了个请的手势,殷殷邀请:
“不如坐下一谈?成与不成皆可,全当交个朋友。”
苏千誉说的句句在理,即为自己考虑,又替林达想了办法,热情客气,无可挑剔。
若再被拒绝,那她不得不怀疑,林达实在有点不像个赚钱的生意人了。
林达皱了皱眉,垂眸思索须臾,犹豫着答应下来,撩袍坐下。
苏千誉爽快的点了干酪、风干的牦牛肉、酥油茶、糌粑。
林达看着满桌子的吐蕃吃食,略显诧异道:“你吃这些?”
苏千誉的眸子,仿佛突然被点亮的琉璃盏,兴冲冲道:
“是啊。我母亲的挚友,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吐蕃女子。
我儿时,吃过几次她带的奶皮、青稞面饼,味道特别好。
她还会给我讲一些吐蕃的风土人情与传说呢。”
安禄山翻着眼皮儿,望着天,差点信以为真。
林达喝了口酥油茶,轻声问:
“那现在,你母亲的挚友还好吗,还在大唐吗?”
苏千誉眼中透出一抹疼惜,摇摇头,道:
“八岁时,我听母亲说,那位挚友的家族,因内斗中落,分崩离析。
她因忧思过重一病不起,直到逝世也没能回到吐蕃。”
林达似被触动,眼中荡起一抹哀伤,如同平静的湖面,骤然投入了一颗石子,本就冷硬的神色,再添一抹黯淡。
苏千誉眉眼一扬,荡去追忆的思绪,端起酥油茶,朗朗道:
“萍水相逢,共谋未来,是我们的缘分。来,我敬您。”
林达勉强勾勾嘴角,瓷碗相碰,一饮而尽。
感觉到对方不似初始的抗拒,苏千誉趁热打铁,东拉西扯了几句,拉近距离。
感觉时机成熟,她捻起一小块色泽金黄的酥油,置于鼻尖轻嗅,道:
“这酥油成色甚好。
听闻吐蕃贵族礼佛,常以九眼天珠,或密宗法器恰纳多吉,供奉于纯金佛龛之内,再饰以酥油灯盏,光华流转,庄严肃穆。
不知这等仪轨,对所用酥油,可有特别讲究?”
稍顿,她又拿起一碗青稞酒,继续以求知的口吻,道:
“我曾听一位行脚僧提及,吐蕃王室秘制的青稞酒,需以雪山融水初酿,再置于镶有绿松石,及红珊瑚的银瓮中,窖藏三年,其味醇厚悠长,非寻常可比。
不知是否真如传说般繁复?”
林达深潭般的眼再次抬起,变的锐利与警惕。
苏千誉迎着林达的目光,坦然自若,眼神清澈,毫无狎昵或试探的痕迹,仿佛只是对未知国度的秘闻,礼貌的好奇。
短暂的沉默,在喧闹的关市中蔓延。
林达凝视着苏千誉的脸,似乎在衡量这问题的深浅与意图。
最终,他薄唇微启,声音低沉,道:
“你所言仪轨,确系古法。
供奉所用酥油,必取高原牦牛初乳精炼。其味纯净无杂,方合曼扎即坛城供养之虔敬。
至于羌......”
他略一停顿,神色幽幽,道:
“王室秘法,以千年冰川之水,浸润饱满青稞,经三蒸三晒,入银瓮,嵌玉髓、觉木,封存于地宫阴寒处。
非三载光阴,不得其醇厚神韵。
其要诀在于水之清冽、瓮之灵蕴,以及时间的沉淀。”
言毕,林达向商队处看了看,眼底那丝因追忆而起的微澜,迅速冷却、沉淀。
他忽然起身,带着拒人千里的冷淡,道:
“方才所言,皆为市井传言,多有附会。你无需当真。
我想起商队尚有要事处理,恐无时间商谈,失陪。”
苏千誉赶忙取下腰间的玉佩,拦住林达相赠,道:
“那明日、后日呢?
我看瓷器只到了一箱,近两日会陆续送齐余下的吧?
明后两日我会再来。
我很期待与您的再次会面。
此玉乃我贴身之物。
我在登州、新罗国的牙商中,有点名望。
将来您去到那里,若生意上需要帮忙,在任一牙行出示此物,他们皆会尽力相助。”
说着,她向一步之遥的林达再近半步,带着真诚的赧然与央求,道:
“我还有个不情之请。
我真的很喜欢那些瓷器,可否让我观赏一下全貌?
或您告知我,去哪里能找到制造这些瓷器的商家?
我真的要大量订购。”
林达终是抵不住苏千誉的诚心发问,同意道:
“我同商家签订了买断市券。
他们不会与你合作。
不过,你可以看看,动作小心,避免摔砸、磕碰。”
“多谢。”苏千誉见林达没有收玉佩,主动拉起他的手,放在掌心。
随即,她开心的从箱里,接连抱出瓷瓶、瓷碟、瓷砚,边观赏,边赞叹。
片刻,小心翼翼的将瓷器放回原位,朝林达挥挥手离开,还不忘高声喊道:
“我等你啊!”
待苏千誉三分走到僻静处,安禄山神色怏怏道:
“主子,您给他玉佩干嘛呀?
不会看上他了吧?”
苏千誉翻了个白眼,对着安禄山脑门一拍,解释道:
“瞎说。我是为降低他的猜忌。
倘若他与陈行范,或其他乱臣贼子勾结,来日东窗事发,对峙之时,这玉佩便是埋下的离间利器。”
“您以为呢?”她转头问一言不发的顾非真。
“行走江湖,你等花言巧语、笑里藏刀、勾心之徒,防不胜防。”
顾非真目不斜视,身形挺拔如松,神情冷峻似雪,虽岿然不动,但语气有点微妙,似积雪之下的松针,因酸涩而微微蜷抖。
苏千誉寻了个石墩坐下,哭笑不得的抱怨:
“哎,我在办公事啊。
我不是花前月下,哄骗良家男子的女人啊。
你们注意言辞好不好。”
安禄山观察着周围,道:
“是是是。经过交谈,您发现了什么线索吗?
接下来,我们做什么?”
“瓷器确是正宗坭兴陶。
暂时无法判定是否出自黄氏。
不过,样式我在黄氏工坊中见过。
从触感揣摩、瓷化程度看来,这些瓷器是近日产出。
胎体不合常规,太过厚重,定有夹层。
林达很可能是流落在外的吐蕃贵族。
他的措辞精准、典雅,语气中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熟稔,与不容置疑的权威,更像一位亲身浸淫其中多年的贵胄,在讲述他家园的珍宝。
他是谨慎的人,我所问触及了他血脉中,引以为傲的传统。
刻在骨子里的教养,与对故土文化的守护,压过了流亡者本能的防备。
佐证是,他腰间的那把形制特殊的短刀,以及末端镶嵌的一小块,磨损却色泽纯正的瑟瑟石。
吐蕃等级制度森严,惩罚极重。
瑟瑟石乃吐蕃贵族、王室们最喜爱的宝石。平民、奴隶不敢用。
还有,他手腕上,戴的那串陈旧念珠,材质绝对只有吐蕃贵族才配使用。
三年前,一部吐蕃贵族,因权力争斗失败被驱逐。
他们来到大唐求见圣人,希望圣人可助他们夺回高位。
但圣人考虑两国邦交刚刚缓和,不愿再添危乱,便婉拒。
他们不死心,私下找到我义父,希望他能劝说圣人。
他们登门拜访时,我同义父正在对弈。
义父没有让我回避。
我这才看到了他们族部的身份象征。
后来,义父同我聊起,说吐蕃贵族会采用五种不同材质,制作告身徽章,并缀于臂前或褐上,以区分贵族等级。
材质按瑟瑟、金、银鎏金、银、铜排序,等级依次由高到低。
林达虽无缀于臂前的告身徽章,但匕首与念珠,我绝不会看错。
至少他曾经不仅是贵族,还是最高等的贵族。”
安禄山认真听罢,稍一思索,果决道:
“林达不是第一次在这里贩货,真真假假必有迹可查。
我立刻向关市内客舍、酒馆等常驻旅人,打听林达的消息。
雟州为边关,必有吐蕃牧民、逃兵,或犯了事藏匿起来的流亡之辈。
他们的消息也值得一探。”
苏千誉迎风而望,压了压上扬的面纱,道:
“好。
我与顾掌院去会会掌管关市的人。
愿天助我,早日功成回京。”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唐枭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