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会的余震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持续扩散。舆论的风向彻底扭转,曾经将周雨桐奉为“公益清流”的媒体,此刻纷纷调转枪口,用更猛烈的火力揭露“新芽基金会”仓促成立背后的混乱与疑点,以及周雨桐个人履历和道德上的双重污点。之前被周雨桐撬动的合作方和捐赠人,也迅速切断了与“新芽”的联系,转而向“芳华新生”发来致歉或重申支持的函件。
法律程序同步启动。证据确凿,周雨桐面临的不仅是身败名裂,更是实实在在的法律制裁。她试图联系王芳,电话、信息,甚至通过中间人传话,语气从最初的强硬辩解到后来的慌乱祈求,王芳一概没有回应。
有些底线,一旦越过,就没有回头的余地。
基金会内部,经历了一场无声的地震。与周雨桐关系密切、或曾在她煽动下动摇过的人,此刻人人自危。王芳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清洗,但她以雷厉风行的手段,重组了管理层,将几个关键岗位换上了在危机中表现忠诚且能力出众的骨干。同时,她亲自与每一位核心成员谈话,态度明确:既往不咎,但若再有任何损害基金会利益的行为,绝不姑息。
肃清之后,是制度的重建。王芳召集所有员工,召开了整整三天的闭门反思与规划会议。她没有回避问题,深刻剖析了基金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确实存在的管理漏洞、监督盲区以及对初心的些许偏离。
“疼痛,是为了让我们更清醒。”她站在会议室前方,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声音沉稳而有力,“周雨桐的背叛是灾难,但也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我们自身的弱点。从今天起,‘微光’必须拥有一套更坚固的铠甲。”
一套更加严格、透明、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被迅速建立并推行。项目审批流程增加了更严谨的第三方评估和伦理审查;资金使用实行全链条公开可追溯,并引入更强大的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定期及不定期抽查;员工行为准则被细化,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利益冲突和信息泄露。同时,她设立了“初心基金”,每年从运营资金中划拨固定比例,专门用于支持那些看似“不赚钱”、难以规模化,却真正能帮助到最微小个体的“微光”项目。
整顿的过程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阵痛。习惯了之前相对宽松、追求效率模式的一些老员工感到不适应,甚至有人选择离开。基金会的扩张步伐也暂时放缓。但王芳态度坚决,她宁愿要一个步伐稍慢却根基稳固的“芳华新生”,也不要一个看似庞大却内部蛀空、随时可能倾覆的沙上堡垒。
夜深人静时,她独自翻阅着新的制度手册,心中并非没有怅然。她想起与周雨桐并肩创业时,那种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充满激情的简陋。那时,她们可以为了一个项目通宵达旦,可以因为一个孩子的笑容而热泪盈眶。
信任变得奢侈,制度取代了情怀。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是登上更高舞台必须经历的蜕变。她失去了一个曾经视为姐妹的伙伴,却也让基金会,也让她自己,穿上了一层更坚韧、也更冰冷的铠甲。
清理门户,不只是清除害群之马,更是刮骨疗毒,重塑肌体。当最后一份新制度文件签署完毕,王芳走到窗前,看着楼下渐渐恢复秩序的一切,知道“芳华新生”熬过了这场生死劫,但也永远不再是原来的那个“芳华新生”了。
它变得更强大,也更孤独。而这,或许就是守护必须承载的重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离婚后我一夜暴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