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璇在法律学院的光芒,几乎到了令人瞩目的程度。她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法律而生,逻辑缜密,反应迅捷,对复杂的法律条文和案例有着近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深刻的理解力。模拟法庭上,她作为控方或辩方,总能抓住对手最细微的漏洞,层层剖析,步步紧逼,其冷静犀利的风格,被誉为法学院近年来的“天才”。
然而,沐璇深知,纸上谈兵与实际操作相距甚远。她渴望真正的实践,渴望在真实的案件中检验自己所学的锋芒。父亲沐泽渊虽然支持她的学业,但在实践方面却把关极严,只让她处理一些最基础的、经过严格筛选的国际法务咨询和文件初审工作。
机会终于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案子上悄然降临。沐氏集团旗下一家位于东南亚的子公司,与当地一家合作伙伴发生了合同纠纷。案件本身涉及金额不大,法律关系也不算特别复杂,最初并未引起总部法务部的足够重视,被分配给了一位初级律师处理。
沐璇在协助整理卷宗时,却敏锐地发现了问题。纠纷的核心在于一份附件中的技术标准认定条款,对方坚持采用某个带有明显地域保护色彩的当地标准,而这与合同主文中约定的国际通用标准存在潜在冲突。之前的律师将重点放在了主文解释上,试图证明对方违约,但进展缓慢。
沐璇却将注意力放在了那份不起眼的附件上。她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了该东南亚国家的技术法规体系、相关行业协会的背景,甚至追溯了那份当地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参与者及其利益关联。她发现,那份标准的主要推动者,竟然与对方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制定过程存在程序瑕疵,并且其技术指标明显倾向于保护本地落后产能。
她将自己的发现和分析,写成了一份详尽的备忘录,没有越级上报,而是先交给了父亲沐泽渊指定的、负责带她的那位资深律师。律师起初不以为意,但在仔细阅读了沐璇的论证后,大为惊讶。这份备忘录不仅指出了问题的关键,还附上了完整的证据链和可行的法律行动方案,包括向该国标准制定机构提出复核申请、准备行政诉讼、以及在仲裁中主张该标准适用存在“恶意”等。
资深律师立刻将情况汇报给了沐泽渊。沐泽渊仔细阅读了女儿的报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他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将报告交给了法务部的核心团队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认为,沐璇的思路虽然大胆,但逻辑严谨,证据扎实,具有很高的胜诉可能性和战略价值。如果成功,不仅可以赢得这场官司,还可能借此打破对方利用技术壁垒进行地方保护的企图,为集团今后在该地区的业务扫清障碍。
沐泽渊最终拍板,采纳了沐璇的策略,并决定由她和那位资深律师共同组成核心团队,负责此案的后续推进。这是沐璇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并主导一个真实案件的策略方向。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沐璇展现了与她年龄不相符的老练和沉稳。她与团队紧密合作,起草法律文书,与当地律师沟通,准备仲裁材料。她不仅负责技术标准层面的论证,还参与到了整个诉讼策略的制定中。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商业博弈中那些不那么光鲜的一面——对方的施压、地方保护主义的阻力、甚至是一些隐晦的威胁。
一次,对方通过中间人传话,暗示如果沐氏集团坚持诉讼,可能会影响其在当地的其他投资项目。消息传到团队,气氛有些凝重。资深律师有些犹豫,征询沐璇的意见。
沐璇沉思片刻,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如果我们这次退缩了,那么以后在任何有类似技术壁垒的地方,我们都会面临同样的威胁。法律的武器,只有在敢于使用并且用好它的时候,才是最有力的。我认为,我们准备充分,证据确凿,没有理由退让。而且,”她顿了顿,补充道,“父亲……沐先生曾经说过,沐家的人,行得正,坐得直,不惹事,也不怕事。”
她的话,给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们顶住压力,按照既定策略推进。最终,在确凿的证据和法律面前,对方公司被迫回到谈判桌,接受了沐氏集团的大部分条件,并承诺修正其不合理的技术标准要求。案件大获全胜。
这场小小的胜利,在沐氏集团内部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仅二十出头、还在法学院就读的“大小姐”。她不再是仅仅拥有显赫姓氏和优秀成绩的天之骄女,更展现出了成为未来领军人物所必需的智慧、魄力和韧性。
沐泽渊在家庭晚餐时,罕见地当众表扬了沐璇:“璇儿这次做得不错,抓住了关键,有胆有识。”语气虽然平淡,但熟悉他的人都听得出其中的赞许分量。
沐璇微微脸红,低下头轻声说:“谢谢父亲,还有很多要学的。”
她知道,这仅仅是她法学生涯的起点。前方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复杂的案件、更强大的对手、更艰难的抉择。但经过这一次实战的淬炼,她手中的法律之剑,已然初绽锋芒。她更加确信,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能够像父亲和哥哥那样,运用智慧和规则,去守护一些值得守护的东西。颐园的书香里,又一颗属于法律界的明星,正冉冉升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不要过来,我有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