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的锁链仍未松动,清军囤积兵力的消息如同悬顶之剑,让宋阳始终不敢放松警惕。虽然秘密商路缓解了物资危机,三大特色产业撑起了经济运转,但他深知,一旦清军发动长期围困,粮食将成为决定生死的终极筹码。“同盟的粮食储备虽够支撑一年,但若被长期围困,高产作物也扛不住天灾人祸,必须培育出更抗逆、更高产的种子,才能守住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宋阳在农会会议上,语气凝重地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当晚,宋阳独自进入玉佩空间。以往用于种植草药和少量作物的区域,被他重新规划——划出一半面积作为“育种试验区”,利用空间可控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以及快于外界三倍的时间流速,全力开展杂交选育试验。灵泉的泉水被引入试验区,分成细密的水流,精准灌溉每一块试验田;空间内的特殊土壤,本身就富含养分,再辅以发酵的有机肥,为种子提供最优的生长环境。
宋阳的目标清晰而明确:培育出抗旱、抗病、高产的小麦、稻谷和豆类品种。这三种作物是同盟的主粮,小麦耐储存,稻谷口感好,豆类能固氮养地,三者搭配种植,既能保障口粮供应,又能维持土壤肥力,应对长期围困的风险。
他从空间储存的种子中,挑选出最优质的亲本:抗旱性强的本地小麦、产量高的南方稻谷、抗病性好的野生豆类。育种的核心是杂交——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再通过多代选育,稳定优良基因。宋阳凭借现代农业知识,小心翼翼地进行人工授粉:用毛笔蘸取雄性亲本的花粉,轻轻涂抹在雌性亲本的柱头上,然后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污染。
空间内的时间流速成为最大优势。外界一天,空间内就是三天,作物的生长周期大幅缩短。宋阳几乎把所有空闲时间都投入空间,观察记录每一代作物的性状:小麦的分蘖数、穗粒数,稻谷的抗倒伏能力、结实率,豆类的抗病性、结荚数。第一次杂交的小麦,虽然长势旺盛,却出现了抗逆性下降的问题;稻谷杂交后代倒伏严重,产量不及预期;豆类则出现了结荚少的情况。
失败没有让宋阳气馁,反而让他更加谨慎。他调整杂交组合,选择更合适的亲本配对,优化培育环境:适当降低试验区的湿度,模拟干旱环境,筛选抗旱植株;增加通风,减少病虫害,保留抗病个体。每一次调整,都需要等待一代作物成熟,在外界看来是漫长的等待,在空间内却是日夜不休的试验与筛选。
农会会长李伯察觉到宋阳的忙碌,几次想询问,都被周文拦下:“宋总指挥在研究‘仙家种子’,成功后能让粮食产量翻倍,还能抗干旱、防病害,咱们耐心等着就好。”消息悄悄传开,庄民们虽然不知详情,却都充满期待——毕竟,宋阳之前带来的高产作物,已经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宋阳站在试验区的田埂上,看着刚发芽的杂交小麦,指尖划过嫩绿的叶片。空间内的光线柔和,灵泉水潺潺流淌,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他知道,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育种试验,不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围困危机,更是为了同盟长远的粮食安全。只有手握抗逆高产的种子,才能在乱世的风雨中,牢牢守住这方家园的根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玉佩求生之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