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采纳了张良“润物细无声”之策,行动极为迅速。几日之内,数封以汉王名义、盛赞云梦泽安定富庶及苏轶贤能的信件,便由精干信使携带着,送往那些尚在楚汉之间摇摆,或偏安一隅的诸侯及名士处。与此同时,萧何精心挑选的第一批“援建”人员名单也确定下来,其中包括三名经验丰富的老农、两名擅长筑城勘测的工师,以及五名精通步卒操练的底层军官。这些人选,皆有其专长,足以在云梦泽发挥作用,又因其地位不高,不易引起苏轶的过度警惕。
消息很快通过黑神卫的渠道,摆上了苏轶的案头。
“刘邦开始向外吹风了。”苏轶看着灰鹊呈上的情报副本,嘴角泛起一丝冷意,“倒是打得好算盘。既替我扬名,吸引我所需要的人口,又能在这些人心中埋下他汉王的影子。这批即将到来的人才,只怕也是糖衣炮弹。”
周夫子忧虑道:“此计颇为高明,阳谋也。我等若拒绝其扬名,显得小气,阻碍自身发展;若接纳其人才,又恐引狼入室。如之奈何?”
徐夫子哼了一声:“怕什么!来多少,咱们收多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有本事,咱们就学过来!若只是来当探子的,哼,这云梦泽的规矩,也不是摆设!”
苏轶指尖轻轻敲击桌面,沉思片刻,心中已有定计。
“周夫子所虑,不无道理。然徐老之言,更合我意。”他缓缓道,“刘邦想借鸡生蛋,我们便来个将计就计。”
“灰鹊,通知下去,凡持汉王引荐信前来投奔者,一律按正常流程接纳,严格核查背景后,根据其才能分配去处,一视同仁。但要让他们知道,入了云梦泽,便需守我云梦泽的规矩,功过赏罚,皆由我泽内法度裁定。”
“至于刘邦派来的这批‘援手’,”苏轶看向老默和惊蛰,“老默,你的人要盯紧他们,尤其是那几名军官,他们在‘护泽军’中的一言一行,我都要知晓。惊蛰,这些人交给你,可以让他们参与操练,甚至可以让他们带队,但要明确上下级,更要让他们明白,任何试图拉拢、分化‘护泽军’的行为,都是绝不可触碰的红线!”
他既要借助这些外力加速发展,又要牢牢掌控主导权,将可能的渗透转化为提升自身实力的养分。
数日后,刘邦承诺的第一批物资和“援建”人员抵达云梦泽。精铁、良马、苜蓿籽等物资被收入库房,而那十名“援建”人员,则被带到了苏轶面前。
苏轶亲自接见了他们,态度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明确告知众人云梦泽的规矩,强调了“功勋授爵”的原则,并表示将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给予相应的待遇和权限。那三名老农被安排到许稷手下,参与新作物的试种;两名工师被派去协助徐夫子规划新的水利设施;五名军官则被编入“护泽军”,由惊蛰直接统辖,从小队长做起。
整个过程公开、透明,符合程序,让这些初来乍到者挑不出任何毛病,却也感受到了云梦泽严密的组织和苏轶的掌控力。
接下来的日子,云梦泽似乎进入了一种奇特的“融合”状态。新来的老农确实带来了不同地域的种植经验,与许稷的团队碰撞出新的火花;工师的专业知识也对水利规划有所助益;那几名汉军军官,在见识了“护泽军”迥异于传统军队的训练方法和严明纪律后,最初的傲气也收敛了许多,开始认真履行其职责。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那几名军官试图在操练间隙与本地士兵拉近关系,打听泽中情况;工师在勘测地形时,也总会“顺便”留意防御工事的布局;甚至那三名老农,也会在与泽中农夫闲聊时,看似无意地问及收成分配、民众对苏轶的看法等。
这些细微的举动,都被“铁壁部”和融入民众中的黑神卫成员一一记录,汇总到苏轶那里。
苏轶对此并不意外,也不急于点破。他只是不动声色地调整着一些部署,比如让惊蛰定期轮换那几名军官所辖的小队,让工师参与的项目限定在非核心区域,并让周夫子加强对新吸纳人口的教化,不断强化对云梦泽的认同感。
与此同时,张良的“扬名”策略也开始显现效果。陆续有一些小股流民和零星的士人,持着汉王的引荐信来到云梦泽。这些人经过严格核查后被接纳,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口,还有外界的最新消息和各具特色的技艺。云梦泽以一种缓慢而稳健的速度,吸收着这些外来养分,变得愈发多元和富有活力。
这一日,苏轶正在视察一处新开辟的梯田,许稷指着绿油油的秧苗,难得地露出笑容:“苏先生,这批新稻长势甚好,若天公作美,秋收可期。汉王送来的那几位老农,于肥水管理上,确有些独到之处。”
苏轶点了点头,目光却投向远处汉营的方向。刘邦的“润物”之计,确实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他深知,这温和的细雨之下,隐藏的是足以松动根基的暗流。
“许先生,农事乃根本,仍需您多费心。新来之人,可用其长,但育种之核心,还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苏轶叮嘱道。
“老夫明白。”许稷郑重应下。
就在这时,灰鹊匆匆而来,低声在苏轶耳边禀报了几句。苏轶眼神微凝,对许稷道:“许先生,您先忙,我有些事要处理。”
回到议事堂,灰鹊详细汇报了刚得到的情报:项羽在彭城大肆分封诸侯,自号西楚霸王,将刘邦封为汉王,徙封巴蜀汉中之地,意图将其困锁于西南。同时,项羽已率大军准备东归彭城。
“项羽要走了……”苏轶沉吟道。这对刘邦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折,他终于可以离开关中这个险地,前往自己的封国。那么,云梦泽对于刘邦的价值,是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刘邦那边有何反应?”苏轶问道。
“汉营尚未有异动,但据观察,其核心人物密会频繁,想必正在商议对策。”
苏轶走到地图前,看着巴蜀汉中与云梦泽遥不可及的距离。刘邦一旦就国,云梦泽这颗棋子,在他棋盘上的分量,必然会减轻。是继续维持合作,还是就此分道扬镳?亦或是……在离开之前,再试图捞取最后的好处?
局势再次变得微妙起来。刘邦的“润物细雨”或许即将停止,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离别前的风浪。苏轶知道,他必须更加警惕,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的变化。云梦泽的铁壁,不能有丝毫松懈。他需要判断,这条即将归山的猛虎,在离开洞穴前,是会友好地挥别,还是会猛地回头,咬上一口。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扶苏已死,秦匠当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