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尉的围困如同铁桶,云梦泽与外界的物资通道几乎被完全切断。盐、药品、尤其是打造箭簇和修复器械所需的金属,开始变得捉襟见肘。泽内的气氛,在初战告捷的振奋过后,逐渐被一种沉闷的焦虑所取代。
议事堂内,灯火比往日黯淡了些许,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
“盐,尚可依靠泽内此前囤积和少量井盐支撑两月。但铁料……库存已见底,修复水栅损坏的构件和打造弩箭都开始受限。”许稷的声音带着疲惫,将一份物资清单推到苏轶面前。
惊蛰的汇报同样不容乐观:“敌军袭扰虽未造成大的伤亡,但士卒长期处于戒备状态,已有疲态。更重要的是,弩箭消耗巨大,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若敌军发现我弩箭匮乏,发动全力强攻,后果不堪设想。”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苏轶身上。外部压力与内部资源枯竭的双重困境,如同一把缓缓收紧的钳子。
苏轶沉默地看着那份清单,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的目光扫过堂内众人,看到了担忧,看到了焦虑,但也看到了信任,看到了期待。他们都在等着他拿出办法。
“困难,我已知晓。”苏轶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共尉想困死我们,但我们不是坐以待毙的羔羊。他没有的,我们有。他想不到的,我们能造。”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云梦泽详图前,目光锐利如刀。
“许先生,盐和药品,开源节流。组织人手,加大泽内盐井的提炼,同时让周夫子发动民众,采集所有已知的、可替代药材的泽内草药。非常时期,可用非常之法。”
“惊蛰,弩箭消耗问题,我来解决。从今日起,你部节约使用存量弩箭,非必要不发射。守城重心,暂时转向滚木礌石和近战准备。”
“公输先生,”苏轶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公输车,“随我去一趟百工坊。”
百工坊内,炉火依旧熊熊,但敲打声稀疏了不少,许多匠人脸上都带着茫然。材料短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苏轶和公输车的到来,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诸位!”苏轶站在一处稍高的台基上,声音传遍工坊,“我知道,大家最近在为材料发愁,有力无处使。但我想告诉大家,真正的工匠,不在于拥有多少材料,而在于能用有限的材料,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他拿起一根损坏的、几乎要断裂的铁制弩臂,问道:“此物,若按常理,是否只能回炉?”
众匠人点头。
“但若我们将其断裂处烧红,以百炼钢之法,反复锻打,掺入少量我们库存的硬钢粉末,能否让它变得更坚韧,甚至超越原先?”苏轶的目光扫过众人。
一位老锻工迟疑道:“泽主,此法……或可一试,但耗时耗力,且成功率不高。”
“总比让它变成废铁强!”苏轶断然道,“从今日起,成立‘修复组’,专门负责修复一切可修复的军械、工具!哪怕是断刀残剑,也要想办法接续、重铸!我们要让每一分铁料,都发挥出十二分的作用!”
他又指向堆放在角落、之前因为含杂质较多而被弃用的几筐劣质铁矿石:“这些‘恶铁’,以前我们看不上。但现在,公输先生研制的‘炒钢法’小有所成,可否以此法,尝试去除部分杂质,炼出可用的‘灌钢’?哪怕质量稍次,用来打造地钉、铁蒺藜,总好过没有!”
公输车眼中精光一闪,抚掌道:“主公所言极是!老夫正有此意,只是此前材料充裕,未及全力推行。如今正当其时!”
苏轶最后走到一堆烧窑废弃的、颜色暗沉的碎陶片前,捡起一块,用力掰了掰,纹丝不动。“陶弘!”他唤来那位年轻的制陶匠师。
“泽主?”陶弘快步上前。
“我记得你之前研究过,用特定粘土混合骨粉、砂砾,烧制出的陶器异常坚硬,甚至可抵铁器刮擦?”苏轶问道。
陶弘一愣,随即激动起来:“是!泽主!属下称之为‘坚陶’,其硬度远超寻常陶器,只是烧制温度要求极高,成品率低,且脆性仍存,易碎……”
“易碎,不代表无用!”苏轶打断他,“若以此‘坚陶’,烧制成特定形状,比如……三棱状,边缘开刃,是否可替代部分铁质箭簇?哪怕只能使用一次,也足以杀伤无甲或轻甲之敌!”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用陶土做箭簇?闻所未闻!
陶弘呼吸急促,眼睛死死盯着那堆碎陶片,仿佛看到了宝藏:“能!属下觉得一定能!只要调整配方和烧制方法,控制好形制……属下这就去试!”
苏轶的几句话,如同在干涸的河床上掘开了新的泉眼。原本有些沉寂的百工坊,瞬间重新沸腾起来!
修复组立刻成立,老师傅们带着年轻学徒,围着那些破损的兵甲器械,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让它们重获新生。叮叮当当的锻打声再次密集响起。
公输车亲自督阵,改进炒钢炉,指挥人手对那些劣质矿石进行再处理,炉火映照着他兴奋而专注的脸庞。
陶弘更是几乎住在了窑炉旁,不断调整着粘土配方,试验着不同的窑温和烧制时长,废寝忘食。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但他眼中燃烧的火焰却从未熄灭。
数日后,第一批“坚陶”箭簇试制成功!虽然外形略显粗糙,但质地坚硬,棱角锋利。惊蛰亲自带人试射,发现其穿透力虽不及精铁箭簇,但足以射穿皮甲,嵌入木盾,而且成本极低,可以大规模烧制!
与此同时,修复组也传来捷报,通过特殊的锻接和局部淬火工艺,一批原本即将报废的刀剑和弩机被成功修复,性能甚至因祸得福,有所提升。而公输车的“灌钢”也炼出了几炉,虽然品质参差不齐,但打造铁蒺藜、加固工事构件绰绰有余。
资源危机,在工匠们的智慧和汗水下,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更重要的是,这股自力更生、于绝境中开创生路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泽内所有人的士气。
苏轶站在百工坊外,听着里面重新响起的、充满活力的喧嚣,看着夜空中映照的熊熊炉火,心中笃定。
共尉有八千大军,有源源不断的补给。
而云梦泽,有无法估量的智慧,有永不枯竭的匠心。
这泽国之心,便是最利的剑,最坚的城。
他转身,对身后的灰鹊低声道:“告诉外面的弟兄,再坚持一下。我们这里,剑,快要铸成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扶苏已死,秦匠当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