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傍晚,凉风掠过晒谷场,卷着稻壳沙沙作响。林阿婆蹲在老井边,木桶探入水面时,惊碎了井底那轮金黄的落日。她佝偻着背提起水桶,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
阿婆的声音在暮色里发颤。井台边的杂草丛里钻出个灰扑扑的身影,是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脖颈挂着褪色的红布条,手里攥着豁口的搪瓷缸。
奶奶,能给口水喝吗?男孩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喉结上下滚动。阿婆这才看清他裤脚沾满泥浆,左膝还渗着血痂,像是走了很远的路。
井水咕咚灌入缸中,泛起细小的涟漪。男孩仰头猛灌,水流顺着下巴打湿前襟。阿婆从围裙口袋掏出半块硬馒头:慢慢吃,这井有百年岁数了,井水冬暖夏凉,喝了不闹肚子。
男孩捧着馒头愣住了,突然地哭出声来。原来他叫小磊,跟着父母在城里工地讨生活,前些天父亲出了意外,母亲带着赔偿金跑了。他扒货运火车回老家找爷爷奶奶,却发现老屋早已塌了半边。
阿婆的眼眶也红了,颤巍巍地摸出钥匙:走,去我家。她的砖瓦房紧挨着老井,堂屋墙上挂着褪色的全家福,照片里穿中山装的男人正是阿婆早逝的老伴。灶台上还留着半碗没吃完的红薯粥,阿婆添了把柴火,又往锅里撒了把青菜。
当晚,小磊蜷缩在阿婆腾出的竹床上,听着窗外老井的辘轳声渐渐入睡。半夜里,阿婆披着薄衫起来,用井水浸湿的毛巾轻轻擦拭男孩膝盖的伤口。
这事很快传遍了青瓦村。第二天一早,村主任带着民政干部上门,说要送小磊去孤儿院。阿婆攥着男孩的手突然急了:让他留下吧!我能养!满是老茧的手背上青筋暴起,把小磊的手指捏得生疼。
原来二十年前,阿婆的独子在矿难中离世,儿媳改嫁时带走了孙子。这些年她靠着拾荒和低保过活,老井边的小菜园就是她全部的寄托。村主任叹了口气:阿婆,您自己日子都紧巴......
我能行!阿婆转身从床底拖出铁皮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皱巴巴的钞票,这些年攒的,够供娃读书。小磊望着老人花白的头发,突然扑进她怀里,泪水洇湿了洗得发白的蓝布衫。
从此,老井边多了道温馨的风景。清晨,阿婆挑水时,小磊就蹲在井台边刷牙;傍晚,小磊放学归来,总在井边把书包里的趣事说给阿婆听。阿婆用井水发面蒸馒头,小磊就蹲在灶台前添柴,看火光映红老人布满皱纹的脸。
转眼到了寒冬,老井边的石栏结了层薄冰。小磊心疼阿婆,执意要学挑水。颤巍巍的扁担压在肩头,水桶在井台上磕出清脆的声响。阿婆倚着门框笑,眼角的皱纹里盛满欣慰,却悄悄抹了把眼泪——这画面,恍惚间竟和记忆里儿子学挑水时重叠。
春去秋来,老井见证着两人的岁月。小磊上了初中,奖状贴满半面墙。阿婆的背愈发佝偻,却坚持每天在菜园里忙活,说要给小磊补营养。井水灌溉的青菜格外水灵,阿婆总让小磊带去学校加餐。
中考前的那个夏夜,小磊在井边复习功课。月光洒在井面,泛起粼粼银光。阿婆端来一碗绿豆汤,突然轻声说:磊子,要是哪天找到你爷爷奶奶......
奶奶!小磊猛地抬头,眼里有星光闪烁,您就是我唯一的奶奶。等我考上大学,就带您去城里住,天天给您打井里的水喝!
阿婆笑了,笑得直抹眼泪。老井的辘轳在晚风里轻轻摇晃,月光顺着井绳缓缓流淌,照亮了两代人相偎的身影。这口百年老井,不仅滋养着青瓦村的土地,更盛着跨越血缘的深情,在岁月里静静流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