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东宫,萧疏临立刻动用手下最隐秘的力量,去调查“水月庵”和“静心师太”。
调查结果很快呈报上来:
水月庵确实存在,是京城一所不起眼的小庵堂,香火稀疏。静心师太约莫五十岁年纪,二十年前出家于此,之前的身世成谜,庵中无人知晓她俗家姓名与来历。她平日深居简出,几乎不与外人交流,只负责看管庵堂后的一处旧经阁。
看起来似乎并无特别。
但“二十年前”、“身世成谜”这几个字,引起了萧疏临的注意。二十年前,正是朝堂格局发生重大变动的前后。
“孤亲自去一趟。”萧疏临决定。对方特意给出这个线索,必有深意,他必须亲自去会会这位师太。
苏满满立刻举手,“我也去!”她对这种探秘活动充满了好奇,而且,“尼姑庵肯定有素斋吧?说不定别有一番风味呢!”
萧疏临瞥了她一眼,本想拒绝,但想到她有时歪打正着的机灵劲,或许能派上用场?便默认了。
于是,次日,太子与太子妃便装简从,以普通香客的身份来到了水月庵。
庵堂果然冷清,只有一个老尼在殿前洒扫。
萧疏临捐了一笔丰厚的香油钱,提出想四处走走,瞻仰佛迹。老尼见他们气度不凡,又如此慷慨,便未阻拦。
两人看似随意地漫步,实则朝着后院的旧经阁走去。
经阁更加僻静,推开门,一股陈旧的墨香和尘埃气息扑面而来。一位穿着灰色僧袍、面容清癯、眼神平静无波的老尼正坐在窗下默默诵经,想必就是静心师太。
她听到动静,抬起头,目光在萧疏临和苏满满身上停留了片刻,尤其是在苏满满脸上多停留了一瞬,眼中似乎闪过一丝极快、极复杂的情绪,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随即又恢复了古井无波。
“二位施主,此地乃存放旧经之所,并无甚可观。”她的声音平和舒缓,带着看破红尘的淡然。
萧疏临正斟酌着如何开口试探,苏满满却吸了吸鼻子,忽然道,“师太,您这儿是不是藏着什么好吃的?我好像闻到一股很特别的甜香味?”
静心师太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施主说笑了,贫尼这里只有粗茶淡饭。”
“不对不对,”苏满满循着味道,走到一个角落的小几旁,上面放着一个盖着纱布的小竹篮。她偷偷掀开一角,里面竟是几个做得十分精巧的梅花造型豆沙包,还微微冒着热气,那甜香正是由此而来。
“呀!好漂亮的豆沙包!”苏满满惊叹道,“师太,这是您做的吗?手艺真好!”
静心师太看着苏满满那纯粹欣赏美食的眼神,脸上的疏离感似乎融化了些许,轻声道,“闲来无事,胡乱做着打发时间罢了。施主若是不嫌弃,尽可品尝。”
“真的吗?多谢师太!”苏满满一点也不客气,拿起一个就咬了一口,豆沙细腻清甜,面皮松软,带着淡淡的梅花清香,竟是异常美味!
“好吃!师太,您这手艺比御……比城里最好的点心铺子还好!”
萧疏临在一旁看着苏满满居然就这么和目标人物聊起了点心,还吃上了,一时有些无语。但这似乎……歪打正着地打破了僵局?
他顺势上前,温和道,“内子无状,让师太见笑了。师太这般手艺,想必并非寻常人家出身。”
静心师太的目光再次落到萧疏临脸上,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红尘俗世,皆是过往。贫尼早已忘却了。”
但她的语气,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沧桑。
苏满满一边吃豆沙包,一边看似无意地闲聊,“师太,您一个人在这清静地方,会不会闷啊?我以前听说,有些宫里出来的嬷嬷啊宫女啊,年纪大了也会找处庵堂清修呢,您是不是也是啊?”
这话问得天真直白,却直指核心!
静心师太拿着佛珠的手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
她抬眼,深深地看着苏满满,又看了看萧疏临,忽然长长地、几不可闻地叹息了一声。
“施主何必明知故问。”她的语气依旧平静,却似乎卸下了一层伪装,“太子殿下亲临我这荒僻小庵,想必不是为了探讨贫尼的素斋手艺吧?”
她竟然直接点破了萧疏临的身份!
太子心中一震,面上却不露声色,“师太慧眼。孤前来,是想请教一些……二十年前的旧事。”
静心师太闭上眼,捻动佛珠,许久才睁开,眼中已是一片清明与决然。
“殿下想知道什么,请问吧。贫尼在此青灯古佛二十载,或许,正是在等一个了结。”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咸鱼太子妃靠干饭躺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