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愣住了,他想起教练虽然经常批评他,却总会在训练结束后,单独留下来教他战术;想起教练会记得他喜欢吃的饭菜,每次球队聚餐都会特意点;想起教练在他感冒发烧的时候,亲自给他买了感冒药。原来,教练的严厉背后,藏着的是对他的期望和关爱。
“还有队友们,他们虽然有时候会埋怨你,但心里都很认可你。”赵磊继续说,“上次你生日,大家特意凑钱给你买了新的篮球鞋,还准备了生日蛋糕,只是没告诉你,想给你一个惊喜。”小宇的眼睛湿润了,他想起自己生日那天,训练结束后,队友们突然把灯关了,捧着生日蛋糕唱着生日歌走出来,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其实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我真的把篮球扔了,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小宇轻声说,“可能会在一所普通的大专里,每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再也体会不到打篮球的快乐。”赵磊拍了拍他的肩膀:“幸好你没扔,不然我们球队就少了一个好球员,我也少了一个好兄弟。”
两人站起身,朝着球场走去。赵磊拿起地上的篮球,用力一拍,篮球砸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砰砰”声,在空旷的体育馆里回荡。“来,我们练一会儿。”赵磊把球传给小宇,“今天我们练三分球,不投进五十个不许走。”小宇接住球,笑着说:“没问题,别说五十个,一百个我都能投进。”
灯光下,两个身影在球场上奔跑、传球、投篮。小宇的动作越来越熟练,篮球在他手里像有了生命,一次次精准地落入篮筐。赵磊站在旁边,一边指导他的动作,一边为他加油。晚风从窗户吹进来,带着青春的热血和激情,拂过他们的脸颊。
小宇想起自己小时候,抱着破篮球在小区水泥地上拍的样子;想起初中时,坐在校队冷板凳上的委屈;想起高中毕业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选拔的忐忑;想起刚入队时,因为失误被批评的难过。这些经历,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他的篮球追梦路,虽然有酸涩,却也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赵哥,谢谢你。”小宇投进一个三分球,转头对赵磊说,“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早就放弃了。”赵磊笑着说:“谢我干什么,我们是队友,是兄弟,本来就该互相帮助。想当年,老队长也是这么帮我的,现在我帮你,以后你再帮新来的队员,这就是我们球队的传承。”
小宇点了点头,他明白了,球队不仅仅是一个集体,更是一个家。在这里,有严厉却充满关爱的教练,有互相帮助的队友,有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份传承,会像一盏灯,照亮每一个追梦人的路。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夜。两人坐在球场边,手里拿着冰镇矿泉水,看着远处的星光。“下个月就要参加省联赛了,你有没有信心?”赵磊问。小宇用力点头:“有!我一定会拼尽全力,为球队争光。”他的眼神坚定,充满了斗志。
赵磊笑了,他知道,这个曾经因为失误而躲在器材室哭的小男孩,已经长大了,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篮球运动员。他相信,在即将到来的省联赛中,小宇一定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晚风轻轻吹过,带着篮球的气息和青春的味道。小宇站起身,朝着球场中央走去,他抬起头,望着头顶的灯光,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坚定。他知道,自己的篮球追梦路还很长,未来可能还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不会再轻易放弃。因为他知道,在他的身后,有教练的关爱,有队友的支持,有球队的传承。
小宇拿起篮球,指腹摩挲着球面熟悉的纹路——这是队友们凑钱给他买的生日礼物,黑色表皮上印着金色的队徽,握在手里沉甸甸的。他深吸一口气,双腿微屈,手腕发力,篮球像被赋予了生命般腾空而起,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抛物线,越过篮板上方的灯光,“唰”的一声精准落入篮筐,篮网发出清脆的震颤声,在空旷的体育馆里格外清晰。
汗水顺着他的下颌线滴落,砸在塑胶地面上晕开小小的湿痕。他望着晃动的篮网,心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这颗篮球,承载着他从小区水泥地到市队球场的梦想与希望,承载着教练严厉背后的期许和队友们无声的支持,更承载着那些深夜加练的疲惫、失误后的泪水与进球时的欢呼。他攥了攥拳头,暗下决心,要带着这份热爱和坚持,在篮球场上一直走下去,直到实现那个藏在心底的梦想——站在全国联赛的赛场上,让胸前的队徽在聚光灯下闪耀,为国争光。
“队长当年居然被教练骂‘不配穿球衣’?”林砚的声音打破了球场的宁静,他手里的战术板“啪”地拍在台阶上,满脸的难以置信。作为球队里最年轻的后卫,林砚一直把赵磊当成偶像,在他眼里,这位连续两年蝉联联赛最佳前锋的队长,是无所不能的存在——场均28分的得分、精准的三分投射、密不透风的防守,就连训练时指导队友的样子,都带着天生的领导力。
小宇也愣住了,他想起刚入队时,每次训练失误被教练批评,都是赵磊默默陪他加练到深夜;想起联赛对阵劲旅西城队时,赵磊带着崴伤的脚踝,在最后三十秒投进绝杀三分;想起庆功宴上,赵磊把最大的那块蛋糕推到他面前,笑着说“新人要多吃点”。这样的赵磊,怎么会有过被骂到想放弃的狼狈时刻?
赵磊靠在篮板上,抬手扯了扯球衣领口,露出脖颈处一道浅浅的疤痕——那是早年训练时被对手指甲划伤的。他接过小宇递来的矿泉水,仰头灌了大半瓶,喉结滚动的弧度在灯光下格外清晰。“后来啊,”他抹了把嘴角的水渍,声音里带着回忆的沙哑,“我差点就真的收拾东西走了。”
那是六年前的夏天,赵磊刚从体校毕业,带着一身初生牛犊的傲气加入市队。192cm的身高、爆发力极强的弹跳、能轻松扣篮的身体素质,让他一入队就被教练寄予厚望,直接安排进了首发阵容。可这份厚望,很快就变成了沉重的压力。
“当时我总觉得,打球靠的是身体,防守只要够凶,就能把对手防死。”赵磊苦笑着摇头,“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头脑简单。”第一次代表市队参加正式比赛,对阵的是常年霸占联赛榜首的南城队。开场三分钟,他就因为防守时故意推人,被裁判吹了第一次犯规。教练在场边大喊着让他收敛动作,他却置若罔闻——南城队的前锋技术细腻,几次假动作都晃得他晕头转向,急火攻心的他只能靠蛮力防守。
第五分钟,他伸手去断对方的传球,指尖没碰到球,反而狠狠打在了对手的手腕上,第二次犯规。场边的教练已经气得脸色铁青,手里的战术板“砰砰”砸着替补席的栏杆。赵磊的心态彻底乱了,防守时畏首畏尾,进攻时又急于表现,连续两次传球失误,被南城队抓住机会快攻得分。
上半场结束前四十秒,南城队前锋突破上篮,赵磊下意识地伸腿阻挡,被裁判直接判罚恶意犯规,这是他的第五次犯规——被罚下场了。走下球场时,他能清晰地听到看台上的嘘声,南城队的替补球员甚至冲着他吹口哨。教练在他经过替补席时,一把拽住他的球衣,声音像冰锥一样扎进他的耳朵:“赵磊,你根本不配穿这身球衣!篮球不是靠蛮干的粗活,你连最基本的防守礼仪都不懂!”
那天的更衣室格外冷清,队友们都去参加赛后总结会了,只有赵磊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他盯着球衣上的队徽,突然觉得无比刺眼。他想起体校时教练夸他“是块打篮球的料”,想起父母送他来市队时期盼的眼神,想起自己来之前发誓要拿冠军的豪言壮语。现在,这些都变成了笑话。他猛地扯下球衣,塞进背包,起身就往更衣室门口走——他要离开,再也不碰篮球了。
“站住。”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赵磊抬头,看见老队长周明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他的水杯。周明是球队的老功臣,打了二十年篮球,膝盖上全是伤,当时已经是球队的助理教练。“就这么走了?”老队长把水杯递给他,“因为教练骂了你一句?”
“我根本不是打篮球的料。”赵磊的声音哽咽,“我只会犯规,只会拖球队后腿。”老队长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只手布满老茧,却格外有力:“谁还没犯过错?我年轻的时候,第一次打比赛,把球传给了对手,教练差点把我赶出球队。”
老队长拉着赵磊回到球场,彼时夜色已深,只有场边的两盏路灯亮着。“防守不是靠推、靠拽,是靠脚步和预判。”老队长示范着滑步动作,“你看,重心放低,脚步跟上对手,预判他的突破方向,这样才能防住人,还不会犯规。”那天晚上,老队长陪着赵磊练了整整一夜——滑步、卡位、抢断、防守站位,每一个动作都手把手地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赔率之外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