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青锋暗涌
沈砚之起初没立刻应下,指尖摩挲着桌边的木纹——他和陆承骁退隐山林,就是为了躲开朝堂与战事的纷扰,如今周明的请求,无疑是要把他们重新拉回旧事里。
陆承骁看出他的犹豫,接过话头:“地形图我们可以画,计策也能给你,但我们不会再踏出山半步。”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周明紧绷的肩上,“你也知道,我们要的不是功名利禄,只是这院里的桃花、灶上的热汤。”
周明松了口气,连声道谢:“够了!有这些就够了!我知道你们的心意,绝不多求。”
接下来的两天,陆承骁翻出压在箱底的旧舆图,凭着当年在军中记地形的本事,一笔一画勾勒青峰山的轮廓。哪里有隘口、哪里是山贼可能囤积粮草的山洞、哪段山路雨后会打滑,他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在图旁附了小字,写清不同时段的风向对伏击的影响。
沈砚之则在一旁琢磨计策,他没写复杂的兵法布阵,只列了三条简单可行的法子:一是让士兵伪装成送粮的商贩,引山贼下山;二是派小队从后山的密道绕进去,烧了他们的粮仓;三是提前在山贼常走的水源处放些安神的草药,削弱他们的警惕性。
“这些法子虽简单,却最实用。”沈砚之把写好的计策叠好,递给周明,“山贼多是乌合之众,怕的不是硬仗,是断了活路。”
周明接过地形图和计策,小心翼翼地收进怀里,像是捧着救命的宝贝。启程那天,天还没亮,他没叫醒沈砚之和陆承骁,只在院门口放了一坛都城带来的好酒,还有一张字条,写着“此恩必还,望君安”。
陆承骁是早上扫地时发现的字条,他把字条递给沈砚之,笑着说:“这周明,还是老样子,做事总怕麻烦别人。”
沈砚之看着字条上熟悉的字迹,轻轻叹了口气:“希望他这一去,能顺利解决灾情,也能平安回来。”
日子又回到往日的平静。沈砚之照旧每天教村里的孩子识字,陆承骁则去山里打猎、砍柴。只是偶尔,沈砚之会在傍晚时分,望着南境的方向发呆——他总觉得,周明这一去,不会那么顺利。
果然,半个月后的一个午后,村里的邮差送来一封信,是周明写的。信里说,凭着地形图和计策,他们顺利拿下了青峰山,找到了被劫的赈灾粮,只是在围剿的时候,发现山贼的首领手里,竟有一块刻着“北境王府”字样的玉佩。
“北境王府?”陆承骁看着信上的字,眉头皱了起来,“北境二皇子不是一直主张和平吗?怎么会和南境的山贼扯上关系?”
沈砚之没说话,指尖捏着信纸,指节微微发白。他想起当年在北境时,二皇子身边有个谋士,总爱用各种手段搅弄是非,只是后来不知去向。如今这块玉佩,会不会和那个人有关?
“这事怕是没那么简单。”沈砚之把信折好,放进抽屉,“周明在信里没说要我们帮忙,只是告知一声,看来他是想自己查下去。”
陆承骁握住他的手,温声道:“别担心,周明身边有得力的人手,再说,北境和南境隔得远,就算真有什么事,也牵连不到我们这里。”
沈砚之点头,可心里的不安却没散去。他走到院门口,看着满院的桃花,想起周明临走时的背影,忽然觉得,这山里的平静,或许就像这桃花一样,看着热闹,风一吹,就容易落得满地狼藉。
当天晚上,山里下了场小雨。沈砚之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总觉得心里不踏实。陆承骁察觉到他的辗转,把他往怀里拉了拉,轻声说:“睡吧,有我在,什么事都不用怕。”
沈砚之靠在他的胸口,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心里的不安渐渐淡了些。他知道,只要陆承骁在身边,就算真的有风浪,他们也能一起扛过去。只是他没想到,这场风浪,会来得这么快。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破城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