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新落成的强胜科技园区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六栋现代化厂房呈扇形展开,中央的研发大楼高耸入云,园区内绿树成荫,与三年前那个漏雨的旧厂房判若两地。
这得花多少钱啊......老赵站在气派的园区大门前,喃喃自语。他手里还攥着从旧厂房带来的扳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胖子倒是兴高采烈,指着研发大楼顶层的董事长办公室:强子,你那间办公室视野绝了,整片园区尽收眼底!
搬迁从清晨开始。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设备拆解、打包、装车。当那台创业初期的老车床被搬上运输车时,不少老员工都红了眼眶。
真的要搬吗?一个老师傅抚摸着车床斑驳的外壳,在这台机器前站了十几年,还真舍不得。
强子默默走上前,在车床底座上发现一行刻字:2018.3.15,第一批产品。那是他们创业第一天的日期。
这台机器不搬了。强子突然说,就留在旧厂房,作为纪念。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可是......阿梅想说这台机器还能用。
有些东西,强子打断她,比实用价值更重要。
搬迁过程中,意外发生了。在搬运一台精密仪器时,由于新厂房的门口尺寸计算失误,设备卡在了门口。
怎么会这样?负责测量的工程师急得满头大汗,我明明量过三次的!
工人们试图用力推,却被强子制止:别硬来,损坏了设备更麻烦。
现场陷入僵局。搬迁工作被迫暂停,工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路边休息。
我就说新厂房设计得太花哨,一个老师傅抱怨,中看不中用。
就是,还是老厂房实在。有人附和。
强子听着这些议论,什么也没说。他让阿梅联系设计单位,自己则带着几个技术人员研究解决方案。
两个小时后,他们想出了办法:临时拆卸门框,待设备进入后再修复。虽然麻烦,但总比损坏设备强。
这个小插曲给搬迁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下午,当第一批设备在新厂房安装调试时,问题又出现了。新厂房的电路负荷达不到设备要求,一开机就跳闸。
这设计的什么玩意儿!老赵终于忍不住发火,连最基本的用电需求都没考虑!
强子把设计图纸摊在地上,和技术人员一起查找问题所在。最后发现是配电箱的配置不合理,需要重新布线。
今天怕是开不了工了。胖子叹气。
夜幕降临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设备完成安装。工人们疲惫地坐在崭新的食堂里,气氛沉闷。
感觉怎么样?强子问身边的小李。
小李犹豫了一下:说实话,有点失望。新厂房看着气派,但用起来还不如老的顺手。
强子点点头,起身走到食堂中央。
大家今天辛苦了。他的声音在空旷的食堂里回荡,我知道,很多人都在怀念老厂房。我也一样。
工人们安静下来。
但是,强子继续说,大家还记得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搬吗?
他列举了一组数据:老厂房面积不足,导致三个新订单无法接;设备间距过小,存在安全隐患;仓储条件有限,原材料损耗率居高不下......
我们不是为搬而搬,强子说,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第二天,强子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暂停所有设备的安装,先解决基础设施问题。
可是交货期......阿梅担心。
磨刀不误砍柴工。强子很坚决。
接下来的三天,整个园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电路重新铺设,通风系统改造,连设备布局都根据工人建议进行了调整。
强子亲自带着管理层,在每个车间体验操作流程,记录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里要加个扶手,他在一个台阶前停下,老师傅们腿脚不方便。
这个操作台高度不合适,他在一台新设备前比划,要让工人站着舒服。
这些细节的改进,渐渐改变了工人们的看法。
第四天,当所有问题解决后,设备安装进度突飞猛进。更让人惊喜的是,优化后的新车间,工作效率比预计提高了15%。
真香!一个曾经抱怨最多的年轻工人在新设备前感叹,这工作环境,这设备精度,太棒了!
老赵也在新实验室里找到了感觉:这通风系统做得真好,再也不用闻着机油味干活了。
搬迁完成的那天傍晚,强子独自来到园区最高点。从这里望去,整个园区尽收眼底。车间里灯火通明,机器声隆隆作响,与三年前那个寂静的旧厂房形成了鲜明对比。
阿梅找到他:所有设备都调试完毕,明天可以正常生产了。
强子点点头,目光依然望着远方。
你在想什么?阿梅问。
我在想,强子轻声说,三年后,我们会不会又要搬更大的地方?
阿梅笑了:那说明我们发展得好啊。
是啊,强子也笑了,但要记住,不管搬到哪里,都要把最重要的东西带上。
什么东西?
初心。
第二天清晨,当工人们走进园区时,发现大门内侧多了一面照片墙。最显眼的位置,挂着那台老车床的照片,下面还有一行字:
勿忘来路,方能行远。
在新园区的第一次早会上,强子只说了一句话:地方是新的,但我们的心还是那颗做螺丝的心。
机器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在新家园。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螺丝人生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