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赤漠的寒潮已渐渐退去,山洞外的沙丘表面残留着一层薄冰,在初升朝阳的照射下泛着晶莹的光。林舟从恒温睡袋中醒来,第一时间摸向身旁的温度计 —— 屏幕显示 12c,虽然仍低于赤漠平均晨温,却已脱离了低温危险区。火堆在高能量固体燃料的支撑下,依旧保持着微弱的火焰,防火毯内侧凝结的水珠正缓缓滴落,在沙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
“终于熬过来了。” 赵宇也揉着眼睛坐起身,声音还有些沙哑,他看着火堆旁剩余的 5 块高能量燃料,忍不住感慨,“幸好有官方支援的燃料,不然光靠我们自己的胡杨木,恐怕撑不到天亮。”
林舟却若有所思地走到洞口,望着远处黑石山的方向 —— 昨晚的寒潮让他意识到,单纯依赖外部支援和现有工具,无法应对赤漠中所有突发危机。如果下次寒潮来得更突然,或是燃料储备不足,现有的取火方式可能会失效。“我们需要更高效、更依赖赤漠本土资源的取火技巧,不能总等着支援。” 他一边说着,一边习惯性地在脑海中触发了每日签到机制 —— 这是他在赤漠生存的重要保障,此前的方向辨别术、植物识别仪等关键技能,都来自于签到奖励。
【叮!恭喜宿主完成 “赤漠寒潮生存挑战”,触发特殊签到奖励!】
【本次签到获得:高效取火技巧手册(含燧石取火法、钻木取火法)、燧石工具套装(燧石片 x5、火镰 x1)、钻木取火专用木钻(硬木钻杆 x2、软木底座 x3)】
【附加奖励:赤漠本土燃料优化指南(含胡杨木干燥技巧、白绒草引火物储存方法)】
脑海中响起的系统提示音,让林舟瞬间眼前一亮。他下意识地伸手摸向口袋,一套小巧的工具已悄然出现 —— 燧石片边缘锋利,泛着青灰色的金属光泽;火镰是由韧性极佳的金属制成,表面刻着细密的纹路;硬木钻杆质地坚硬,顶端被打磨成尖锐的锥形;软木底座则呈圆盘状,中央有一个深浅适中的凹槽。最关键的是那本《高效取火技巧手册》,封面上印着清晰的示意图,详细标注了两种取火方法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在赤漠不同环境下的适配场景。
“太好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林舟迫不及待地翻开手册,赵宇也凑了过来,两人一起研究起新获得的取火技巧。手册开篇就点明了两种方法的核心优势:燧石取火法适合低温、高湿环境,依靠燧石与火镰摩擦产生的高温火星引燃引火物,点火速度快,不受木材湿度影响;钻木取火法则适合干燥、无风环境,利用硬木钻杆与软木底座的高速摩擦产生热量,点燃木屑引火物,所需材料全为赤漠本土资源,可随时就地取材。
“先试试燧石取火法!” 林舟按捺不住兴奋,按照手册步骤开始准备。第一步是制作引火物 —— 他从背包里拿出干燥的白绒草碎末,混合了少量磨碎的胶脂草固体燃料,捏成一个蓬松的小团,放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接着,他左手握住燧石片,让锋利的边缘朝上,右手拿起火镰,将火镰的金属面紧贴燧石边缘,然后快速向下滑动。
“唰 ——” 火镰与燧石摩擦的瞬间,一串明亮的火星飞溅而出,落在白绒草引火物上。林舟立刻屏住呼吸,轻轻对着引火物吹气,保持空气流通。几秒钟后,引火物中冒出一缕青烟,紧接着,一团橘红色的火苗缓缓升腾起来。“成功了!这速度比之前用金属打火棒快太多了!” 赵宇忍不住惊呼,他注意到,即使石板上还残留着晨露,燧石摩擦产生的火星依旧能稳定引燃引火物,完全不受湿气影响。
林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指着燧石片解释:“手册里说,燧石的硬度高达 7.5,与火镰摩擦时能产生 800c以上的高温火星,足以点燃大多数干燥引火物。而且燧石在赤漠黑石山附近很常见,我们以后可以随时采集,再也不用担心打火棒损坏或燃料耗尽了。” 他说着,又连续试了几次燧石取火,每次都能在 30 秒内成功点燃引火物,成功率几乎达到 100%。
接下来是钻木取火法的尝试。手册中强调,钻木取火的关键在于 “材质搭配” 和 “摩擦速度”—— 硬木钻杆需选择密度大、质地坚硬的木材(如胡杨木),软木底座则需选择质地松软、易产生木屑的木材(如赤漠特有的沙棘木)。林舟正好在昨天开采铁矿石时,收集了一段沙棘木,他按照手册指导,将沙棘木切成圆盘状作为底座,在中央钻了一个直径 1 厘米的凹槽,凹槽旁还刻了一道细槽,方便木屑引火物聚集。
准备就绪后,林舟将软木底座放在平整的地面上,用左脚踩住底座边缘固定,右手握住硬木钻杆,将顶端对准底座的凹槽。接着,他开始快速转动钻杆,手臂带动手腕发力,让钻杆以每秒 3 圈的速度旋转。起初,底座的凹槽中只产生少量细碎的木屑,但随着摩擦的持续,木屑逐渐增多,温度也不断升高,很快就散发出淡淡的焦糊味。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