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漠的晨光刚漫过基地的防风林,林舟就像往常一样打开了专属通信渠道的 “基地管理终端”—— 屏幕上突然弹出一个淡蓝色的弹窗,标题显示 “每日签到机制激活”,下方附带一行说明:“恭喜赤漠基地完成第二阶段资源开发初始目标,解锁‘知识赋能’功能,每日签到可随机获取战略级管理、技术知识,助力基地高效运转。”
林舟愣了一下,手指下意识地点击 “立即签到” 按钮。弹窗瞬间切换为金色特效,一行行文字快速滚动:“签到成功!恭喜获得‘模块化团队职责划分与协同管理体系’知识包,包含‘跨部门职责边界定义’‘任务优先级排序模型’‘应急协作响应机制’三大核心模块,已同步至终端知识库,可随时查阅应用。”
“竟然还有这种惊喜!” 林舟连忙点开知识库,详细浏览知识包内容 —— 其中 “跨部门职责边界定义” 模块,正好解决了近期基地面临的 “职责模糊、协同低效” 问题:此前勘探队在野外遇到沙尘暴时,曾因与防御队的预警职责划分不清,导致物资防护延误;种植区需要改良土壤时,也常因与勘探队的资源调配衔接不畅,影响种植进度。“有了这套管理知识,咱们就能把勘探、防御、种植三大核心板块的职责彻底理顺,再也不会出现‘互相推诿’或‘重复干活’的情况了。” 林舟立刻决定,当天上午召开 “基地职责优化专项会议”,将新获取的管理知识落地应用。
会议开始前,林舟联合张磊(勘探部门)、赵伟(防御部门)、李娜(种植部门)三位核心负责人,对 “模块化团队职责划分与协同管理体系” 进行针对性拆解,确保每个管理模块都能贴合赤漠基地的实际场景。
“‘跨部门职责边界定义’里提到的‘职责清单 + 协作接口’模式,特别适合咱们。” 林舟指着终端屏幕上的示意图,“比如勘探部门的核心职责是‘资源勘探、矿脉评估、数据共享’,协作接口就是‘向种植区提供土壤检测数据、向防御队共享野外地形风险信息’;而防御部门的职责是‘基地安防、灾害预警、物资防护’,协作接口则是‘为勘探队提供野外安全保障、为种植区搭建防风设施’,这样一来,谁该干什么、需要跟谁配合,一目了然。”
张磊立刻补充:“勘探部门还可以细化出‘野外勘探组’和‘数据支持组’,野外组负责实地探测,数据组负责建模分析,同时数据组要每天向种植区同步土壤微量元素报告 —— 之前种植区总说咱们给的数据不及时,现在明确‘每日上午 10 点前提交报告’,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防御部门负责人赵伟,一位有着 10 年安防经验的老兵,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应急协作响应机制’里的‘分级预警’很实用。咱们可以把赤漠的风险分为三级:一级是沙尘暴、流沙等自然灾害,二级是设备故障、人员受伤等突发状况,三级是外来人员靠近、物资短缺等常规问题,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响应流程,比如一级预警时,防御队要第一时间通知所有野外人员撤离,同时加固种植区的防风网。”
种植部门负责人李娜则关注 “任务优先级排序模型”:“种植区现在有‘扩大沙棘种植面积’‘培育沙漠鸢尾新品种’‘建设滴灌系统升级’三项任务,按照模型里的‘资源投入 - 收益比’排序,应该先升级滴灌系统,这样能提高现有作物的存活率,再扩大种植面积,最后培育新品种,避免资源浪费。”
经过两小时的拆解讨论,三人共同制定出《赤漠基地三大板块职责清单(试行版)》,明确了每个部门的 “核心职责、协作接口、任务优先级、应急响应流程”,为会议上的全员宣贯做好了准备。
上午 10 点,基地会议室内坐满了队员,勘探、防御、种植三大部门的成员分别坐在不同区域,桌上摆放着打印好的《职责清单》草案。林舟站在台前,先向大家介绍了 “签到获管理知识” 的背景,随后逐条解读职责划分方案。
“勘探部门的核心职责有四项:一是矿产资源勘探,包括铁矿、钾盐矿、稀土矿的实地探测、储量核算、开采可行性评估,由张磊主任统筹;二是土壤与水源调查,每月向种植区提交至少 3 份土壤微量元素报告、2 份地下水源监测数据,确保种植区了解土地状况;三是野外地形测绘,为防御队提供详细的基地周边地形风险图,标注流沙区、断层带等危险区域;四是勘探设备维护,由综合技术组负责,确保‘探地者 - 3 型’‘深部地质勘探系统’等设备完好率达 95% 以上。”
林舟特意强调了协作接口:“勘探队在野外发现新的水源或土壤异常区域,要在 2 小时内同步给种植区;遇到无法独立处理的地质风险,比如大型断层,需立即通知防御队,共同制定规避方案。上周钾盐勘探组发现的地下淡水脉,就是协作的好例子,既帮了自己,也帮了种植区。”
张磊站起身补充:“我们还制定了‘勘探任务优先级表’,当前最重要的是完成盐滩洼地钾盐矿的详细勘探,为开采设备进场做准备;其次是黑石峡谷 3 号分支矿脉的开采规划;最后才是东部区域的稀土矿初步勘查,确保资源开发有序推进。”
“防御部门的职责,简单说就是‘守好基地、护好人员、应对风险’。” 林舟指着屏幕上的防御体系图,“一是基地安防,每天 24 小时轮岗巡逻,重点监控物资存储区、冶炼区等关键区域,防止设备丢失或损坏;二是灾害预警,通过气象监测设备,提前 6 小时发布沙尘暴、高温等预警,上周咱们成功避开的那场强沙尘暴,就是防御队预警及时的结果;三是野外保障,勘探队外出时,防御队要派 2 名队员随行,携带急救设备和通讯工具,确保人员安全;四是应急处置,遇到一级预警时,10 分钟内必须完成人员集结,30 分钟内完成物资转移,比如种植区的幼苗棚,一旦有沙尘暴预警,防御队要协助加固棚体。”
赵伟拿出一份《应急响应流程表》,向大家演示:“比如勘探队员在野外受伤,属于二级预警,随行防御队员要先进行急救,同时向基地汇报,基地防御队立即派出救援车,30 分钟内抵达现场;如果遇到外来人员靠近基地,属于三级预警,防御队要先进行身份核实,再上报林舟队长,严禁擅自接触。”
“种植部门是基地的‘粮仓’,职责围绕‘种得活、长得好、能循环’展开。” 林舟笑着说,“一是作物种植,当前重点扩大沙棘、沙葱的种植面积,同时培育沙漠鸢尾、沙冬青等新品种,目标是每月向食堂提供至少 500 公斤新鲜蔬菜,满足全员需求;二是土壤改良,根据勘探部门提供的土壤数据,调配改良剂,将种植区的土壤保水率提升至 40% 以上,之前用万倍具现的改良土壤,已经让沙棘存活率提高了 25%;三是资源循环,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土壤改良,同时收集沙棘叶制作安神茶,实现‘变废为宝’;四是生态维护,在基地周边种植防风林,配合防御队减少沙尘暴对基地的影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