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首钢,宝钢、武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也纷纷传来好消息:宝钢用具现铁矿砂生产的汽车板,平整度误差从 0.5 毫米降至 0.1 毫米,成功打入国际高端汽车市场;武钢生产的桥梁用钢,耐腐蚀性提升 30%,为港珠澳大桥后续的维护升级提供了材料支持;鞍钢生产的造船用钢,强度达到了国际最高标准,助力我国首艘大型邮轮的建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具现铁矿砂投入使用后的第一个月,龙国钢铁产量就同比提升了 15%,其中高端钢材产量提升 25%;第二个月,随着更多钢铁厂接入具现铁矿供应链,钢铁产量同比提升至 30%,高端钢材产量占比从原来的 35% 提升至 55%—— 这意味着,龙国不仅在钢铁产量上实现了突破,更在品质上完成了 “从跟跑到领跑” 的跨越。
“万倍具现铁矿砂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产量,更在于打破了国外对高端铁矿资源的垄断。”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以前我们每年要进口 11 亿吨铁矿,其中高端铁矿大部分来自澳大利亚、巴西,价格被他们垄断;现在有了具现铁矿砂,我们的高端钢材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出口创汇,预计今年钢铁出口额能增长 40%。”
钢铁产业的升级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因为有了高品质钢材,生产的机床精度提升了 15%,出口量增长 20%;建筑行业用高品质钢材建设的高楼,抗震等级提升了一个档次,使用寿命延长了 30%;汽车行业用轻量化高品质钢材,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增加了 100 公里 —— 一场由赤漠基地万倍铁矿具现引发的 “产业连锁反应”,正在龙国大地上展开。
万倍铁矿具现的成功,让赤漠基地从一个 “资源勘探基地” 升级为 “国家战略技术支撑基地”。国内先后派出 3 批科研团队前往基地,学习万倍具现技术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应用经验;同时,基地还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 “极端环境资源利用联合实验室”,研发更高效的具现技术。
“以前咱们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找矿,现在还要负责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责任更重了。” 林舟在实验室揭牌仪式上说,“目前我们正在研发‘多矿物同步具现’技术,未来不仅能具现铁矿,还能具现铜矿、铝矿、稀土矿等多种资源,为国家提供更全面的资源保障。”
基地的队员们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张磊因为在铁矿勘探和具现数据保障中的突出贡献,被评为 “国家资源开发先进个人”,受邀到国内多所地质院校讲学;李虎则带领防御队,参与制定了《万倍具现基地安防标准》,成为国内同类基地的安防模板;小王开发的具现数据自动化分析系统,被推广到全国 10 个万倍具现基地,大幅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
“没想到我一个普通的技术员,也能为国家制定标准。” 小王拿着获奖证书,激动地说,“在基地的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只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随着基地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才主动申请加入:有来自国内顶尖高校的地质专业毕业生,有经验丰富的冶炼工程师,有掌握先进无人机技术的年轻人 —— 基地的规模从最初的 50 人,扩大到了 200 人,成为龙国极端环境资源开发的 “人才高地”。
“我们计划在未来 3 年内,将基地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极端环境资源开发示范基地’。” 林舟在基地发展规划会议上说,“除了继续开发黑石山的铁矿、铜矿资源,还要向赤漠深处探索,寻找稀土矿、锂矿等战略资源;同时,我们还要将万倍具现技术推广到海外,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开发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夕阳下,基地的万倍具现车间依旧灯火通明,第
批次铁矿砂正在具现中;远处的运输铁路上,一列列满载铁矿砂的火车驶向远方,像是一条条钢铁巨龙,承载着龙国的 “强国梦想”;种植区的沙棘林长势喜人,不仅为基地提供了生态防护,还能为钢铁厂提供绿色能源 —— 这是一个 “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 的基地,也是一个 “科技引领与人才培养同步” 的基地。
此时,专属通信渠道传来国家航天局的消息:计划利用基地的万倍具现技术,为载人登月工程具现特种钢材,用于建造登月舱和月球基地。“这是咱们基地首次参与航天工程,意义重大!” 林舟看着消息,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咱们要继续努力,用科技和协作,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更多‘赤漠力量’!”
夜幕降临,基地的星空格外明亮。队员们坐在宿舍外的空地上,聊着具现铁矿带来的变化,畅想着基地的未来。远处的黑石山在夜色中沉默矗立,像是在守护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万倍具现车间的灯光,如同沙漠中的灯塔,指引着资源开发的方向。
赤漠基地的故事,还在继续。从发现高纯度铁矿,到万倍具现改变国家钢铁产业,再到成为全球资源开发的示范基地 —— 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书写着属于龙国的 “极端环境资源传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