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晚会那“一鸣惊人”的t恤广告效应,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虽不巨大,却实实在在地扩散开来。
接下来的一天,“串门网”的注册用户数,迎来了一波小而坚实的增长,从最初几十个内测账号,缓缓爬升到了近千人的规模。
对于一个草创的校园网站而言,已是难得的开门红。
这波增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张骑鹤当初力排众议、坚持加入的“新手引导”功能。
回想当初设计时,谢青柠曾强烈反对:“加引导?太麻烦了!这得增加多少后台逻辑和页面?现在的大学生哪个不是电脑高手?多此一举!”
张骑鹤当时却异常坚持,耐心解释道:“大哥,你这想法是典型的技术精英思维,你得看看现实!现在电脑远没到普及的程度,很多学生都是进了大学才第一次摸到电脑,你指望他们无师自通、快速上手一个全新网站?”
“新手引导,就是给这些小白用户铺的台阶。台阶铺好了,他们才愿意往上走,才愿意留下来!”
事实证明,张骑鹤的判断精准得可怕。
有了清晰易懂的新手任务(如完善资料、上传头像、添加首个好友),许多新用户像玩闯关游戏一样,饶有兴致地一步步探索,在网站的停留时间和互动频率显着高于那些直接跳过的“老鸟”。
谢青柠看着后台数据,嘴上不说,心里对这位“二弟老板”的前瞻性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随着用户慢慢增多,网站渐渐有了一丝“人气”。
张骑鹤作为创始人兼头号用户,他的个人主页自然成了最早的“网红打卡地”。
他事先精心布置了几篇故作深沉的“青春感悟”日志和几张抓拍的角度不错的校园风景照。
很快,主页的“访客足迹”列表和日志下方的评论区就开始热闹起来。
第一个留下“墨宝”的,果然是409的头号活宝司南玉。
这货的注册名仍是【金陵小郎君】,他在张骑鹤一篇名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日志下留言。
“鹤哥!我来了,又走了!就像天边那朵云彩,不带走一片代码,只留下哥的传说!——你永远的小郎君”
张骑鹤看着这条留言,不由得莞尔,随手到阿玉的主页上留言:“云彩同志,下次来记得带点服务器租金。”
接着,同班的杨子明、卫诚等人也纷纷前来“打卡”。
杨子明更是在相册下夸张地评论:“骑鹤兄不愧是县状元!这诗写得,颇有我七成功力!下次文学社活动,务必切磋一番!”
最让张骑鹤意外的是,杜可晴和叶雪欢的头像也出现在了访客列表里。
她们没有留言,但这种无声的“踩一下”,已然是一种认可和互动。
张骑鹤立刻发挥“礼尚往来”的精神,一一回访了她们刚搭建好的、还略显空荡的主页,并留下了“班长好!”、“杜同学主页很漂亮!”之类的客气话,忙得不亦乐乎。
当然不忘动员“自己人”,特意打电话给董知瑜:“知知,快拉上你室友谢青檬一起注册‘串门网’!把主页装扮起来!多传点照片!给你室友同学也说说,这可是咱们自家的地盘,得捧场!”
这股小小的热潮,自然也引起了一直在密切关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宋之舟教授的注意。
他让自己的研究生杨林注册了一个账号,师徒二人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屏幕进行了一番专业的分析。
“杨林啊,你看这个‘串门网’。”
宋教授指着屏幕,“这个名字起得很巧,‘串门’这个词,既亲切又点出了社交互动的核心,很有生活气息,容易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这是它的优点之一,时尚又接地气。”
“是的老师。”
杨林推了推眼镜,认真分析道,“它的互动性设计得也比较直观。访客足迹、日志评论、相册分享,功能简洁,学习成本低,非常适合非技术背景的学生快速上手。UI(用户界面)虽然粗糙,但重点突出。”
宋教授点点头,又指出了关键问题:“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即时通讯功能。用户访问了主页,留下了足迹,但如果想实时交流,还得依赖qq或者线下。这就像修了好路,却没配快车,互动效率会大打折扣。”
“老师您说得对。”
杨林补充道,“而且,目前完全看不到它的盈利模式。没有广告,没有增值服务。纯粹靠为爱发电?服务器和带宽的成本可不低。张骑鹤同学如果找不到可行的商业化路径,这个项目恐怕难以持续。”
“嗯,观察得很到位。”
宋之舟赞许地点点头,“所以啊,杨林,你最近的研究方向不是SNS(社会性网络服务)吗?纸上得来终觉浅。我看,你可以去张骑鹤那个团队实地‘潜伏’一段时间,深入了解一下他们的运营模式、用户反馈,特别是观察他们未来如何解决这些瓶颈。这对你的论文,会是极其宝贵的一手资料。”
杨林自然听从导师安排。
宋教授随即亲自给张骑鹤打了个电话,语气和蔼地提出了让杨林去“学习交流”的请求。
电话这头,张骑鹤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正愁地推人手不足呢,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一个现成的、高学历、不用付工资的优质牛马——啊呸!是学术精英,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
他立刻满口答应,语气热情洋溢:“宋教授您太客气了!欢迎杨师兄来指导工作!我们这小破庙,正需要杨师兄这样的高材生来给我们把把关呢!随时欢迎!”
第二天是周六,杨林背着双肩包,带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和一堆打印好的SNS相关研究资料,信心满满地来到创业园203室报到。
他想象中的学习交流,应该是参与产品讨论会、分析后台数据、进行用户访谈之类充满学术气息的工作。
杨林刚进门,还没来得及说明来意,张骑鹤就热情地迎上来,接过他的背包……
然后顺手塞给一提印着“串门网”logo和网址的彩色宣传单,杨林细嫩的胳膊顺势一沉,连忙用双手提住。
“杨师兄!来得正好!”
张骑鹤拍拍他的肩膀,“今天咱们有个重要的线下推广活动,目标是邮电学院和工程学院!你,我,还有这位吴师姐,咱们三人小组,任务就是把这些传单投放到广大学子的手中!”
杨林看着手里沉甸甸的传单,又看了看自己带来的那堆学术资料,一时有点懵:“张……张同学,我是来……做调研学习的……”
“对啊!”
张骑鹤一脸理所当然,“地推就是最好的调研!一线接触用户,了解最真实的需求和反馈!这比看多少数据都管用!走吧杨师兄,实践出真知!”
说完,不由分说地拉着还在状况外的杨林就往外走。
谢青柠在一旁看得直皱眉。
等张骑鹤安排好转身时,她忍不住拉住他,低声道:“二弟,你搞什么名堂?人家杨林是宋教授的高徒,正经的研究生,是来学术交流的!你怎么让人家去干发传单这种苦力活?”
张骑鹤闻言,脸上那套热情的笑容瞬间收敛,不屑地撇撇嘴。
“研究生怎么了?不给他发工资但是管午饭啊!既然吃了我的饭,那就得干活!大哥,不是我说你,咱们是初创公司,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不能养闲人,更不能搞特殊!天王老子来了,也得先创造价值!”
说完,他不再理会一脸无语的谢青柠,转身大步流星地追上前面的杨林和小刘,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地推大业”中去了。
只留下谢青柠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心里再次确认:自己这位二弟,骨子里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资本家。
牛魔王来了星动,也要先耕二亩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先赢了高考再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