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外区的夜晚被突如其来的喧嚣撕裂。摩托车的轰鸣、皮靴踏地的嘈杂、粗暴的敲门声和呵斥声,混杂着孩子的哭闹与大人的哀求,构成了一幅混乱而恐怖的画面。宪兵队和警察倾巢而出,挨家挨户地盘查,名义上是搜捕反日分子,实则是清水一郎布下的一张逼周瑾瑜现形的大网。
周瑾瑜藏身的大杂院自然也未能幸免。他躲在昏暗的小房间里,能清晰地听到外面院子里传来的呵斥和翻箱倒柜的声音。老陈早已出去打探情况,房间里只剩下他一人。他屏住呼吸,手枪握在手中,藏在长衫之下,身体紧绷如弓,耳朵捕捉着门外的一切动静。
脚步声越来越近,最终停在了他的门外。
“开门!检查!”粗鲁的日语伴随着重重的敲门声响起。
周瑾瑜深吸一口气,将手枪更深地藏好,脸上瞬间切换成一种带着惶恐和讨好的表情,走过去打开了门。
门外站着两名日本宪兵和一个点头哈腰的中国警察。宪兵的手电筒光束立刻打在他脸上,刺得他眯起了眼睛。
“你的,什么人?住在这里的?”为首的宪兵操着生硬的中文问道。
“太君,小的姓李,是做点小生意的,刚租下这间房不久。”周瑾瑜微微躬着身子,语气谦卑,带着底层小商人特有的那种谨小慎微。
“做什么生意?”宪兵上下打量着他。
“倒腾点针头线脑,偶尔也帮人捎带点关内的土产。”周瑾瑜回答得滴水不漏,这些身份背景老陈早已帮他铺垫好。
另一个宪兵不耐烦地推开他,闯进房间,用手电筒四处照射。狭小的房间几乎一览无余,除了那张破床、一张旧桌子和几件杂物,别无他物。宪兵用刺刀挑开床上的破被子,又踢了踢角落的杂物堆,没发现什么异常。
“有没有看到什么可疑的人?或者陌生人?”警察在一旁帮腔问道。
“回长官的话,没有啊。这院子人来人往的,都是些苦哈哈,没啥特别的。”周瑾瑜搓着手,一脸老实巴交。
搜查的宪兵似乎没发现什么感兴趣的东西,骂骂咧咧地退了出来。手电光最后在他脸上扫了一下,周瑾瑜适时地露出如释重负又带着点惶恐的表情。
“老实待着!发现可疑情况立刻报告!”警察丢下一句话,跟着宪兵走向下一个房间。
门被重新关上,周瑾瑜靠在门板上,后背惊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刚才那一刻,如果宪兵搜查得更仔细些,或者要求搜身,后果不堪设想。清水一郎的这一招“打草惊蛇”确实狠辣,极大地增加了他的暴露风险。
他不能在这里久留了。这次搜查虽然侥幸过关,但难保不会有下一次,或者邻居在压力下说出什么。他必须尽快转移,而且要找到一个比这里更安全、更不容易被大规模搜查波及的地方。
他想起了组织在哈尔滨近郊准备的一个极其隐秘的安全点,那是一个废弃的砖窑,位于一片荒芜的河滩地,平时人迹罕至。那里条件艰苦,但胜在绝对隐蔽。他需要等到夜深人静,搜查稍微松懈时,再设法潜出城区,前往那个砖窑。
与此同时,在特高课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清水一郎正听着手下关于道外区搜查进展的汇报。结果并不理想,没有抓到周瑾瑜,甚至连像样的线索都没有。
“课长,道外区范围太大,人口复杂,这样大规模的搜查,效果有限,而且……容易引起民怨。”一个手下小心翼翼地汇报。
清水一郎面无表情,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这个结果,他并非完全没有预料到。周瑾瑜如果那么容易就被抓到,也就不配做他的对手了。
他挥了挥手,让手下出去。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
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哈尔滨沉沉的夜色。直觉,那种如同野兽般敏锐的直觉,再次在他心中躁动。他几乎能“闻到”周瑾瑜就在这座城市里,像一条潜入深水的鱼,暂时躲过了渔网,但绝没有离开。
他复盘着整个事件:小野寺家书房的潜入、顾婉茹恰到好处的出现、周瑾瑜的失踪、以及现在道外区搜查的无果……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周瑾瑜是一个极其专业、冷静且拥有强大支援网络的对手。常规的搜捕,恐怕难以奏效。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墙上的地图,但这次,他看的不是道外区,而是周顾二人居住的那片公寓区域。
既然暂时抓不到周瑾瑜,那么,突破口或许真的只能放在他那个看似柔弱,实则可能同样不简单的妻子身上了。
他回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接通了监视顾婉茹的小组。
“周顾氏那边,有什么异常吗?”
“报告课长,没有异常。她一天都没有出门,只是在傍晚时分,下楼在报摊买了一份今天的《滨江日报》。”
买报纸?清水一郎眉头微蹙。一个深居简出、需要“静养”的孕妇,买报纸做什么?看新闻?还是……有其他用途?
“她买报纸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吗?”
“没有,很自然。她说在家闷得慌,想看看报纸解闷。”
这个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清水一郎心中的疑虑并未消除。周瑾瑜刚刚成功传递了情报(他几乎可以肯定),现在他的妻子就突然买了一份报纸……这仅仅是巧合吗?
他沉吟片刻,下令道:“从明天开始,她接触过的所有报纸,在她丢弃后,都给我秘密回收回来,仔细检查!记住,要做得隐蔽,不能让她察觉。”
他有一种预感,这对夫妻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络方式。而报纸,或许就是关键。
放下电话,清水一郎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他仿佛能看到,在这座城市的两个角落,周瑾瑜在黑暗中蛰伏移动,而顾婉茹则在透明的囚笼里,进行着无声的抗争。这是一场耐心的较量,一场意志的比拼。
他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下了“周瑾瑜”和“顾婉茹”两个名字,然后在中间画了一条线。他的笔尖在“顾婉茹”的名字上重重地点了点。
“或许,是时候给你施加一点真正的压力了。”他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第二天上午,顾婉茹如同往常一样,在公寓里“静养”。她确实用昨天买来的报纸包裹了一些厨房的垃圾,并在临近中午时,下楼将垃圾丢掉了。
她做这一切的时候,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目光。她努力让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自然无比,心中却充满了焦虑。她不知道周瑾瑜是否看到了她留下的危险标记,不知道他是否安全,更不知道她冒险购买的报纸,以及她按照他们过去闲聊时设想的、在特定版面用极细的针尖刺下的代表“安,勿念”的密码,能否被他看到并理解。
这希望是如此渺茫,如同风中残烛。但她必须抓住它。
而在她离开后不久,一个伪装成清洁工的特务,迅速而自然地将她丢弃的那包用报纸包裹的垃圾“清理”走了。
几分钟后,这份报纸被摊开在清水一郎的办公桌上。他戴着白手套,拿着放大镜,如同一个考古学家般,极其仔细地检查着这份看似普通的《滨江日报》。他检查了每一个版面,每一个角落,试图找出任何不自然的划痕、印记或者微小的孔洞。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清水一郎的眉头越皱越紧。报纸上除了正常的油墨印刷和偶尔的阅读折痕,他什么异常都没有发现。
难道……真的是他想多了?这只是个巧合?
不!他猛地放下放大镜,眼神锐利。他相信自己的直觉!周瑾瑜和顾婉茹之间,一定有联系!只是这种方式,比他想象的还要隐蔽!
他盯着那份报纸,仿佛要把它看穿。
“把最近几天,所有她可能接触到的报纸,都给我找出来!一份一份地查!”他对手下吼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他感觉自己离真相很近,很近,仿佛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纱。但就是这层纱,让他无法触及核心。
这场无声的较量,进入了更深的层面。清水一郎凭借着他野兽般的直觉,已经隐约触碰到了周瑾瑜和顾婉茹之间那根无形的线,而周顾二人,则在巨大的压力下,依靠着渺茫的希望和极致的谨慎,艰难地维持着这脆弱的联系。
(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
【下一章预告:清水一郎紧盯报纸线索,周瑾瑜被迫转移至更偏僻的砖窑。顾婉茹在公寓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控和分析,无形的囚笼正在收紧。他们那脆弱的联络方式,能否逃过敌人越来越细致的检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谍战:哈尔滨1941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