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风裹着黄土的腥甜,钻进延安的窑洞。
沈逸风坐在土炕边,捧着粗陶碗喝枣茶。
碗沿沾着枣皮,茶汤里浮着几瓣干枣,热气熏得他眼眶发酸。
对面,身着灰布军装的“毛先生”放下茶碗,笑着指了指墙上的地图:“逸风同志,你看——上海的庄票,现在能流到咱们延安的集市了。”
地图上,用红笔标着一条蜿蜒的线,从上海出发,经山西、陕西,最终扎进延安的窑洞。
沈逸风知道,这不是普通的贸易路线,是金融血脉的连通。
三天前,他在西安见到“周副主席”。
那位总带着笑意的领导人握着他的手说:“上海的庄票能稳住国统区的物价,也能帮我们解放区盘活经济。我们需要你们的‘金融长城’,更需要你们的‘金融智慧’。”
此刻,毛先生的声音里带着同样的热忱:“你们的庄票,不只是钱。是能买种子的钱,是能发工资的钱,是能让老乡们相信‘明天会更好’的钱。我们想把它变成解放区的‘经济脊梁’。”
会谈从午后持续到黄昏。
李毅——这位留着络腮胡的金融顾问,摊开一沓改造方案:“庄票要适应解放区的需求。比如,增加‘农贷’功能,农民用庄票抵押能借种子;比如,简化异地兑付流程,让前线的军饷能更快到战士手里。”
沈逸风在方案上签下名字时,窗外的夕阳正把窑洞染成金色。
他想起上海钱庄的地下金库,想起华北挤兑时储户的脸,想起小豆子熬红的眼睛——原来所有守护,最终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安心地活着。
半个月后,延安的集市热闹非凡。
王老汉攥着三张庄票,在种子摊前比划:“我要买二斗谷种,够种半亩地!”
摊主接过票子,对着太阳照了照——票面上的“全民抗日”暗纹泛着微光,是新版的防伪标识。
“成!这票子能换粮,能换布,比银元还实在!”
布庄前,穿粗布衫的妇女们排着队。
张婶捧着刚领的庄票,对身边人说:“我家那口子在前线,上个月发饷用的就是这票子。能买盐,能买药,比捎信还快!”
沈逸风站在集市尽头,望着穿梭的人群。
毛先生走过来,递给他一碗热乎的小米粥:“逸风同志,你看——庄票在咱们的窑洞扎下根了。这不是上海的钱,是全中国的钱。”
沈逸风喝了口粥,米香混着黄土的气息在舌尖漫开。
他想起最初在西南算粮账时,老和尚说“钱是流通的善念”;
想起林婉清在边区推广货币体系时,说“金融要扎进土地”;
想起小豆子设计防伪时,说“要让每个拿票子的人,都信它”。
现在,这些善念、这些坚持,终于在延安的窑洞里,在陕北的集市上,开出了花。
傍晚,沈逸风坐在窑洞前的石凳上。
远处,红军战士唱着歌列队走过,歌声里带着庄票带来的底气。
他摸出怀表,表盖内侧刻着“卫国庄票,守护希望”。
毛先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逸风同志,明天我们去参观印刷厂。我们的同志,想学学你们的防伪技术。”
沈逸风笑了,将怀表揣回怀里。
他知道,这不是合作的终点,是更宏大战局的起点。
庄票的根,已从上海的弄堂,延展到陕北的窑洞;
庄票的光,将照亮更多地方的希望。
新的金融长城,
正在黄土高原上,
悄然筑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沪上银窟龙虎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