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礼坐在院里的老槐树下,手里翻着周胖子记的账本,指尖划过“现金结余:217.6元”那行字时,忍不住笑了。这半年来,兄弟四个收旧货的钱没少赚,可大多又滚进了“进货”里——赵卫东嘴甜收来的唐伯虎仕女图,孙磊扛回来的黄花梨木柜,连周胖子在家整理时,都从一堆旧书信里翻出了枚田黄印章,更别说那只完整的康熙青花缠枝莲纹碗,现在正被他小心收在樟木箱里。
“礼子,你又琢磨啥呢?”赵卫东扛着个旧皮箱进门,里面装着刚从西四胡同收来的几本线装书。
贺礼合起账本,指了指耳房:“你没觉得屋里快堆不下了?那只青花碗我都不敢往桌上放,生怕孙磊搬东西时碰着;还有那幅唐伯虎的画,现在只能卷起来塞在床底下。”
赵卫东愣了愣,往耳房里瞅了一眼——可不是嘛,半间屋子堆得满满当当,线装书摞到了房顶,瓷器用旧报纸裹着堆在墙角,黄花梨柜子占了大半面墙,连地上都摆着几个装铜钱和邮票的木盒子。“那咋办?总不能再腾一间屋吧?”
“我想买房。”贺礼突然说,眼睛亮得吓人,“买个带院子的四合院,既能住人,又能当仓库,以后咱们收来的宝贝也有地方放。”
这话一出,刚进门的孙磊和周胖子都停住了脚步。“四合院?”周胖子嘴里的糖都差点掉出来,“那玩意儿得多少钱啊?咱们这点现金,连个门槛都够不着吧?”
“现在够不着,不代表以后够不着。”贺礼站起身,走到院门口,望着胡同里错落的灰瓦屋顶,“你们没发现吗?现在胡同里不少老户想搬去楼房,四合院价格还很便宜,等再过几年,想买都买不到了。咱们现在手里有宝贝,等过阵子联系上琉璃厂的老行家,把那些不常用的字画瓷器出手几件,凑够首付不成问题。”
他心里早有盘算——上一世他在燕园教书时,听老教授说过,80年代的北京四合院,一套中等大小的也就几千块钱,到了后来,随便一套都能翻几百倍。现在他手里的宝贝,光是那幅唐伯虎仕女图,要是找对买家,就能卖出不少钱,更别说那只康熙青花瓷碗,往后都是能进拍卖行的硬通货。
“可咱们手里的宝贝,现在卖会不会太亏了?”孙磊挠挠头,他虽然不懂古董,但也知道这些东西是贺礼宝贝得不行的物件。
“放心,我心里有数。”贺礼笑着说,“咱们挑几件年代不算特别久远的,比如上次收的民国粉彩瓷瓶,还有那几本重复的线装书,先卖了换钱。像唐伯虎的画、田黄印章这些硬货,得留着,以后更值钱。”
正说着,王桂兰从屋里出来,手里端着刚煮好的绿豆汤:“你们几个又在说啥呢?这么热闹。”贺礼接过碗,跟母亲说起想买四合院的想法,王桂兰愣了愣:“买啥四合院啊?咱们现在住的房子不挺好吗?再说那得花多少钱啊。”
“妈,现在买划算,以后能升值。”贺礼耐心解释,“咱们现在收的这些老物件,屋里都快堆不下了,买个带院子的四合院,既能放东西,以后你们也能在院里种种花、养养鸟,多舒服。”王桂兰没再多说,只是笑着点头:“你心里有数就好,别太累了。”
接下来的日子,贺礼一边等着录取通知书,一边开始留意四合院的消息。他让赵卫东跟胡同里的老街坊打听,有没有想卖房子的;又托父亲贺建国找以前的老同事,问问单位有没有闲置的老院子。没想到没过几天,赵卫东就带来了好消息——胡同尽头的张大爷要搬去儿子家住,想把自家的四合院卖掉,不大不小,有正房三间,厢房两间,还有个小院子,开价只要五千块。
“五千块?”周胖子算了算账本,“咱们现在手里只有二百多,就算卖了那几件民国瓷瓶,最多也就凑一千多,还差得远呢。”
贺礼却不慌:“我去跟张大爷商量商量,先付一部分定金,剩下的钱咱们按月还。另外,我再联系琉璃厂的李老板,把上次收的那幅民国时期的山水画卖了,应该能凑够一千块定金。”
第二天,贺礼带着二百块现金,去了张大爷家。张大爷知道他是胡同里的“好后生”,又听说他买房子是为了放收来的旧书旧物件,心里也踏实,当即答应先收一千块定金,剩下的四千块分两年还清,每月还一百七十块就行。
从张大爷家出来,贺礼心里松了口气——四合院的事算是有了眉目,接下来就是凑定金。他联系上琉璃厂的李老板,对方是个懂行的老玩家,看到那幅民国山水画,当即给出了一千二百块的价格,还说以后有好东西再给他留着。
拿到钱的那天,贺礼请兄弟仨去胡同口的卤煮店吃了顿好的。“咱们马上就要有自己的四合院了!”他举起酒杯,“以后咱们的宝贝有地方放,兄弟们也能在院里聚,等我考上大学,咱们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赵卫东、孙磊和周胖子都跟着兴奋起来,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孙磊都忍不住说:“以后我负责给四合院修修门窗,保证结实!”周胖子也拍着胸脯:“账我来管,保证每月准时给张大爷还钱!”
夜里,贺礼躺在炕上,想着即将到手的四合院,又想起耳房里堆着的宝贝,忍不住笑了。上一世他连个安稳的家都没有,这一世不仅有了兄弟、有了喜欢的人,还即将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四合院。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他还要把四合院打理得妥妥帖帖,把那些宝贝一一归置好,再带着苏晚、父母和兄弟们,在这个院子里,过上他上一世从未拥有过的安稳日子。
窗外的月光洒进屋里,落在樟木箱上,那里装着他的宝贝,也装着他对未来的期许。贺礼闭上眼睛,心里满是踏实——1980年的夏天,不仅有录取通知书的等待,还有四合院的憧憬,而他的人生,正像院里的老槐树一样,慢慢枝繁叶茂,走向繁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收古董成为大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