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得名师镇新店,陋室识得赤子心
刚在宿舍整理完下午的课程笔记,书桌里的大哥大突然“滴滴”响了起来,。贺礼连忙按下接听键,就听见王芳兴奋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贺哥!有个大好事!我听潘家园的老主顾说,故宫博物馆有位杨教授刚退休,要是能请他来咱新店坐镇,咱这招牌可就立住了!”
“杨教授?”贺礼心里一震,故宫出来的老教授,那可是真正懂行的专家,有他坐镇,不仅能帮着鉴定藏品、把关货源,还能吸引更多懂行的老主顾。他瞬间来了精神,对着电话说:“你先打听清楚杨教授的住址和联系方式,我这就过去!”
挂了电话,贺礼立刻找到宿舍老大,把请教授的事简单说了说,拜托他帮忙跟老师请假。老大一听是正事,爽快地应下来:“你放心去,课上的事我帮你盯着!”贺礼谢过老大,抓起外套就往校外跑——学校里开车太扎眼,他的桑塔纳还停在四合院,得先骑车回去取车。
自行车蹬得飞快,贺礼脑子里全是请教授的事。这年头,退休老教授大多清高,不图钱财,得用诚意打动才行。他琢磨着,除了每月的工资,还得经常请教专业知识,让教授觉得自己是真心想做古玩生意,而不是单纯利用他的名气。
半个多小时后,贺礼赶到四合院,“猫咪”立刻摇着尾巴跑过来,围着他的脚边转圈圈。他摸了摸“猫咪”的头,没多停留,径直打开车库(之前改造的厢房),发动桑塔纳,按照王芳发来的地址——报房胡同60号院,往胡同里开去。
报房胡同是老北京典型的大杂院聚集地,狭窄的胡同里停满了自行车,贺礼放慢车速,小心翼翼地往里开,好不容易才找到60号院的大门。大门是老式的朱漆木门,门楣上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写着“60”。他停好车,走上前轻轻敲了敲门。
“谁啊?”门里传来一个苍老却洪亮的声音,随后门被打开,一位头发花白、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人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一本翻开的古籍。正是杨教授。
“杨教授您好,我叫贺礼,是潘家园‘雅藏阁’的店主,特意来拜访您。”贺礼连忙上前,恭敬地递上自己的名片(特意印的古玩店店主身份),“冒昧打扰,还请您多见谅。”
杨教授接过名片,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仔细看了看,笑着侧身让开:“进来吧,别站在门口了。”
贺礼跟着走进院子,院子不大,种着一棵老槐树,树下摆着一张石桌和两把石椅,墙角还种着几盆月季花,透着几分雅致。走进正屋,屋里的陈设更是简单——一张老旧的八仙桌,两把木椅,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古籍和考古类书籍,书桌上摊着笔墨纸砚,还有几本翻开的鉴定手册,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多余的家具。
看着这朴素的陈设,贺礼心里不禁感叹——这真是个纯真的年代,故宫出来的老教授,退休后居然住着这么简单的房子,没有一点架子,也没有利用专业知识谋私利,跟后世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完全不同。
“坐吧,我给你倒杯茶。”杨教授说着,从暖水瓶里倒了杯白开水,递到贺礼手里。
贺礼双手接过茶杯,温度透过杯壁传到手上,暖融融的。他定了定神,把来意一五一十地说明:“杨教授,我在潘家园开了两家古玩店,一直想找位专业的老师指导,听说您刚退休,就冒昧来请您出山。您要是愿意来店里坐镇,每月工资300元,还能随时查阅店里的藏品,有任何需要,我都尽力满足。”
他以为杨教授会犹豫,没成想杨教授听完,眼睛瞬间亮了,放下手里的古籍,笑着说:“你这小伙子,倒是实在!我退休在家,天天对着这些旧书,正觉得闷得慌,能去古玩店看看藏品,跟年轻人聊聊古玩,挺好!”
贺礼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杨教授不是图工资,而是喜欢古玩,想继续研究。他连忙说:“教授,您要是愿意来,店里的藏品您随便看,有不懂的地方,我还得多向您请教!”
“请教谈不上,互相交流嘛。”杨教授摆了摆手,语气里满是欣慰,“不过你说的300元工资,确实不少了,我退休工资才100多,这钱我得拿着,也能给家里添点东西。”他顿了顿,看着贺礼,认真地说,“你放心,我去了店里,肯定帮你把好关,不让假货坏了你的招牌!”
贺礼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握着杨教授的手,激动地说:“谢谢您杨教授!有您在,我心里就踏实多了!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我来接您去店里熟悉环境?”
“明天吧,”杨教授爽快地说,“今天我把手里的书整理一下,明天一早就去店里。”
“好!那我明天早上八点来接您!”贺礼站起身,又跟杨教授聊了几句古玩鉴定的知识,见教授要继续看书,便识趣地告辞,“教授,您忙,我明天再来接您,不打扰您看书了。”
“慢走,路上小心。”杨教授送他到门口,看着他开车离开,才转身回屋,拿起桌上的古籍,嘴角忍不住扬起笑容——能继续跟古玩打交道,还有不错的收入,这退休生活,倒比他预想的热闹多了。
贺礼开着车往潘家园赶,心里满是欢喜。有杨教授坐镇新店,自己的古玩生意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他掏出大哥大,给王芳打了个电话,兴奋地说:“王芳,搞定了!杨教授明天就来店里,你赶紧把店里的藏品整理一下,明天让教授把把关!”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收古董成为大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