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零:藏阁鉴宝闲游市,偶得雅器悟机缘
从建筑公司出来,贺礼刚坐进桑塔纳,就瞥见副驾驶脚垫下堆着的几个布包——这才想起,天津淘来的25件老物件还在车上没卸,之前光顾着忙活新公司和舍利子的事,竟把这茬忘了。他拍了下额头,笑着发动汽车,调转方向往潘家园的“雅藏阁”赶去。
路上车不多,没过二十分钟就到了古玩店门口。刚停稳车,正在门口整理展示架的王芳就迎了上来:“贺总,您怎么过来了?杨教授还在里面呢。”
“车里还有批天津收的老玩意儿,忘了拉过来。”贺礼打开后备箱,拎出四个鼓囊囊的布包,“你先把东西搬到后院库房,跟杨教授说一声,等他空了帮忙一一鉴别下,看看哪些能上柜,哪些得好好收着。”
王芳接过布包,掂量了下:“放心吧贺总,我这就去说。您要不要进去坐会儿?刚泡了新茶。”
“不了,我去潘家园逛逛,你们忙你们的。”贺礼摆了摆手,转身往古玩市场的方向走——难得有空,正好趁这功夫看看行情,说不定还能再淘点小玩意儿。
刚拐进潘家园的主街,喧闹的人声就扑面而来。此时虽不是周末,街上却已挤满了人,摊位从街头排到街尾,瓷瓶、铜炉、字画、玉器摆得琳琅满目,摊主们扯着嗓子吆喝,买家蹲在摊位前拿着放大镜细细端详,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热闹得像赶大集。
贺礼放慢脚步,沿着摊位慢慢逛。比起几年前他刚入行时,如今的潘家园规模大了一倍不止,来淘宝的不仅有本地玩家,还有不少从外地来的藏家,甚至能看到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拿着相机拍照,嘴里还念叨着“chinese antique”。他心里不禁感慨——果然是“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这年月日子好过了,人们手里有了闲钱,都愿意往古玩上投,市场自然越来越红火。
逛到一个卖杂项的摊位前,贺礼停下了脚步。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爷子,摊位上摆着不少小物件,烟壶、扳指、印章堆了满满一桌子。贺礼的目光落在几个鼻烟壶上——这是他平时很喜欢的藏品,一来体积小好保存,二来工艺精细,能看出匠人功底。
他拿起一个青花鼻烟壶,壶身绘着缠枝莲纹,青花发色浓艳,胎质细腻,用手指轻轻一敲,声音清脆。“老爷子,这烟壶怎么卖?”
老爷子抬头看了他一眼,慢悠悠地说:“小伙子有眼光,这是清代中期的民窑精品,没毛病没磕碰,要价两百块。”
贺礼又拿起旁边一个玛瑙鼻烟壶,壶身通透,里面天然形成的纹路像一幅山水画,巧夺天工。“这个呢?”
“这个贵点,玛瑙是老料,还是巧雕,四百块。”
贺礼心里盘算着,这两个烟壶品相都不错,价格也公道,没跟老爷子多砍价,直接说:“这两个我都要了,再看看您这儿还有没有别的烟壶?”
老爷子眼睛一亮,从箱子里又拿出两个——一个是铜胎画珐琅的,壶身绘着仕女图,色彩鲜艳;另一个是象牙雕的,上面刻着松下问童子的图案,雕工细腻。贺礼仔细看了看,确认都是老物件,没什么瑕疵,便又加了六百块,把四个鼻烟壶都收了。
付完钱,贺礼把鼻烟壶小心地放进随身的布袋里,又接着往前逛。可接下来走了十几个摊位,要么是些新仿的假货,要么是品相一般的普品,再也没遇到能让他眼前一亮的宝贝。有个摊主拿着个“宋代瓷碗”给他推荐,贺礼一看釉色就知道是新烧的,胎底还有现代机器打磨的痕迹,客气地摇了摇头就走了。
逛到市场尽头,贺礼找了个石凳坐下,掏出刚收的鼻烟壶把玩着。阳光洒在壶身上,青花的纹路、玛瑙的光泽显得格外好看,可他心里却没了刚才收宝贝的兴奋——看来运气这东西,真不能一直占着,上次天津之行淘到象牙塔和舍利子,已经是天大的机缘,哪能次次都有这样的好运气。
正想着,手机响了,是王芳打来的:“贺总,杨教授把天津的老物件都鉴别完了,说有三件清代的铜炉、五件民国的瓷板画能上柜,剩下的都是不错的藏品,让您回来看看怎么安排。”
“知道了,我这就回去。”贺礼挂了电话,起身往“雅藏阁”走。路上又遇到几个相熟的摊主,笑着跟他打招呼,问他今天有没有淘到好东西,贺礼晃了晃手里的布袋:“收了几个小烟壶,没什么大件。”
回到古玩店,杨教授正坐在后院的茶桌旁等着他,旁边的桌子上摆着从天津收的老物件,都分好了类。“小贺,你回来得正好,”杨教授指着那三件铜炉,“这几个是康熙年间的,包浆厚重,器型规整,摆在店里当镇店的杂项正好。那五块瓷板画是民国汪大沧的弟子画的,山水意境不错,年轻人应该喜欢。”
贺礼凑过去看了看,果然跟杨教授说的一样,都是些不错的藏品。“辛苦您了杨教授,这些您看着安排就行,该上柜的上柜,该入库的入库。”
“你啊,还是这么当甩手掌柜。”杨教授笑着摇了摇头,“不过这几个鼻烟壶收得不错,刚才王芳跟我说了,眼光还在。”
贺礼笑了笑:“也就收着几个小玩意儿,逛了大半天,没再遇到什么好东西。”
“这就对了,”杨教授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古玩这行,讲究的就是个缘分,有缘分才能遇到好宝贝,哪能天天都有奇遇。你上次能淘到舍利子和象牙塔,已经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遇不到的机缘,该知足了。”
贺礼点点头,觉得杨教授说得有道理。他拿起一个鼻烟壶,对着光仔细看着,心里忽然想通了——收藏的乐趣,不只是在于淘到稀世珍宝,更在于在逛市场、鉴宝贝的过程中,慢慢感受老物件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就算没遇到大件,收几个喜欢的小玩意儿,也是种满足。
夕阳渐渐西下,店里的客人慢慢少了。贺礼帮着王芳把新鉴别好的老物件摆上柜台,看着玻璃柜里琳琅满目的藏品,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以后逛潘家园,可能还会遇到很多次“空手而归”,但只要这份对古玩的热爱还在,总有一天,还会遇到新的缘分,新的故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收古董成为大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