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亚之泪”最后传递的信息,远比之前更加震撼,它仿佛才是这座“沉默宝库”真正想要守护的核心秘密,之前关于完美生命载体的数据,似乎只是一层掩护。
《“生命织网”协议》,并非一个具体的科技蓝图,而是一个宏大的、涉及整个宇宙生命互联本质的理论框架和终极猜想。根据“盖亚实验室”最顶尖智者的推测,宇宙中可能存在一个无形的、连接所有生命的本源网络,他们称之为“生命织网”。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这张无形之网上的一个节点,其生老病死、进化变异,都会在织网上留下涟漪。
而林烬从“生命回响之泉”获得的能力,在协议中被描述为一种极其罕见的、能够主动“聆听”并微弱干涉“织网”波动的天赋,被称为“织网行者”或者说“共鸣者”。
协议中指出,这种天赋的觉醒和运用,需要消耗使用者自身的“生命源质”,这完美解释了林烬使用能力时不断加剧的身体衰败和异化——那是在透支自身节点去共鸣整个网络。
但协议也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能够找到“生命织网”在物质宇宙的某种具象化节点或者说“源核”,共鸣者或许能通过与“源核”连接,获得近乎无限的“生命源质”补充,甚至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操控生命法则,从而摆脱代价,或者将代价转化为一种可控的负荷。
而“盖亚之泪”最后隐藏的信息,正是一个关于“源核”可能存在的坐标!这个坐标指向银河系一个极其遥远、未被任何已知星图标记的陌生旋臂,一个被称为“摇篮星云”的区域。
信息中警告,“源核”并非安全之地。它既是生命的源泉,也可能孕育着无法想象的危机,甚至可能引来看守者或者……其他的“织网行者”。而且,“盖亚实验室”怀疑,导致文明毁灭的“猩红热”病毒,其源头也可能与“源核”的某种“泄漏”或“污染”有关。
消化着这惊天秘闻,林烬久久无言。
他身上的异能并非独一无二,而是某种更宏大体系下的特殊天赋。他所承受的代价,也并非无解,只是需要找到那传说中的“源核”。
前路似乎更加清晰,却也更加凶险。不仅要面对归墟教团这类外部敌人,还可能遭遇与自己类似的“同行”,甚至要直面可能与灭世病毒同源的力量。
他看了一眼手中光芒逐渐内敛的“盖亚之泪”,这枚水晶在传递完所有信息后,似乎耗尽了力量,变得如同普通玻璃般透明。
“大人,我们接下来……”伊莱亚斯看着一片废墟的核心心室和外面依旧危险的“沉默宝库”结构,询问道。失去了核心,这座活体建筑正在加速崩溃,各处都传来结构解体和的畸变体垂死哀嚎的声音。
林烬将失去效用的“盖亚之泪”收起,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身体的虚弱和灵魂深处的疲惫。
“寻找……可用的物资和技术残片。然后……离开这里。”他的声音沙哑,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设定新航线……目标,‘摇篮星云’。”
无论“源核”是希望还是更深的陷阱,他都必须去。这不仅关乎他自身的存续,更可能关系到能否真正理解猩红热的真相,以及应对归墟教团所代表的终末威胁。
幸存的船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在摇摇欲坠的废墟中争分夺秒地搜寻着任何可能还有价值的东西——残存的数据存储单元、未被完全破坏的生物样本、前文明的工具设备碎片……
林烬则在灰影的守护下,盘膝坐下,尝试运转生命共鸣,修复自身的创伤。左眼的绿芒如同风中残烛,微弱却顽强。脸颊上的纹路在能量匮乏下,颜色淡去了不少,但并未消失,如同烙印,记录着每一次力量的运用与代价的支付。
几个小时后,带着有限的收获和沉重的损失,“远航者”号的幸存者们回到了几乎半毁的舰船。依靠备用动力和林烬勉强调动的生命共鸣进行最低限度的结构稳定,他们艰难地驶出了正在分崩离析的“沉默宝库”,重新回到了危机四伏但相对“正常”的宇宙空间。
回头望去,那座前文明的巨大造物,正在引力的作用下缓缓解体,化作一片漂浮在“徘徊坟场”中的新残骸。
他们没有停留,设定好前往“摇篮星云”的漫长航线后,“远航者”号拖着残躯,再次踏上征途。
这一次,目标直指生命的源头,亦可能是一切的终局。
林烬立于舰桥,望着舷窗外无垠的星海,左眼深处,那微弱的绿色星芒,如同永不熄灭的野火,在黑暗中执着地燃烧。
狩猎远未结束,只是猎场,再次扩大。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废土兽王:我以生命御万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