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煤油灯亮到后半夜,周晋冀手里攥着支铅笔,笔尖在账本上划出一道深深的痕。桌上摊着三张纸:一张是上级拨款明细,总共五万块,已经花了三万八;一张是近期开支清单,东跨院修缮 700块、易中海家修缮 200块(这九百块周晋冀会自己承担)、农场买农具种子 1200块、肉联厂设备零件采购 8000块;还有一张是日常消耗表,120名退伍战士,每天粮食、蔬菜、柴火得花 20块,从退伍到现在,已经耗了 1800块。
“啪”的一声,铅笔被他按在账本上。算下来,拨款只剩一万二,可农场还缺 2000块买化肥、肉联厂地基需要 5000块买水泥、战士们的夏装还没着落,至少得 3000块,这加起来就是一万的缺口,更别说后续厂房封顶、设备调试还得花钱。
“营长,农场那边催了,化肥再不到,春耕就赶不上了。”小李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张采购单,语气带着急,“供销社说必须付现钱,之前用布匹换的额度已经用完了。”
周晋冀揉了揉太阳穴,没抬头:“我知道了。你先去跟供销社商量,能不能宽限三天,就说我们正在申请拨款。”小李应声走了,可周晋冀心里清楚,申请追加拨款至少得半个月,等批下来,春耕早过了。
没过多久,赵刚也来了,手里拿着张工程单:“营长,厂房地基挖到一半,发现底下有流沙,得加铺钢筋网,不然容易塌,这又得加 3000块。还有,雷师傅那边说修缮东跨院时,发现地下水管得全换,不然以后会漏水,还得加 200块。”
“又是钱……”周晋冀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之前用卡车换物资,换的都是钢材、布匹、罐头这些实物,能顶不少事,可现金一直是短板。上级拨款只够基础建设,他步子迈得太大——又是农场又是住房,还得管 120人的吃喝,退伍后没了部队的补给,所有消耗都得自己扛,这才撑了半个月,就扛不住了。
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院里熟睡的战士们。有几个战士还在宿舍门口的灯下缝补旧军装,他们跟着他从朝鲜回来,没抱怨过苦,没喊过累,只盼着肉联厂开工,能在四九城扎下根。要是因为没钱,让项目停工,让弟兄们饿肚子,他这个营长,怎么对得起他们?
常规办法肯定不行了。申请追加拨款太慢,向其他单位借,之前换物资已经欠了不少人情,再开口借现金,人家未必肯;变卖之前换的钢材、布匹?那都是肉联厂和农场的刚需,动了就得停工。周晋冀的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那里有个不起眼的布囊,里面藏着他的秘密:一个能储存物资的空间,里面是他这些年在战争中缴获的东西,有金条、银元,还有几箱稀缺的西药。
用自己的钱贴补集体?周晋冀心里犯嘀咕。这些物资是他拿命换来的,本该留着应急,现在用来填集体的窟窿,说不别扭是假的。可他看着院里战士们的身影,想起朝鲜战场上,小李替他挡过子弹,赵刚背着兄弟跑过封锁线,何小天在雪地里把唯一的馒头塞给了他——这些弟兄,都是跟他出生入死的亲人,他怎么能看着他们为难?
“吃点亏就吃点亏吧。”周晋冀深吸一口气,下定了决心。他关上门,拉上窗帘,意念一动,手里多了一块巴掌大的金条——这是他在解放东北时,从敌酋的保险柜里缴获的,足有五十两重。按现在的市价,一两金条能换 200块,五两就是 块,正好能补上缺口。
他把金条用布包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明天一早,他得去找个可靠的渠道把金条换成现金——娄半城人脉广,手里有不少商铺,应该能处理;而且之前见过面,算是沾点亲戚,相对放心。
第二天一早,周晋冀没去工地,而是让王铁柱开车送他去了娄家大院。娄半城见他突然来访,有些意外,却还是热情地把他请进会客厅:“晋翼,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周晋冀没绕弯子,把布包放在桌上,打开一条缝,露出里面的金条:“娄叔,我遇到点难处,需要一笔现金,想把这个换成钱,您看能不能帮忙找个靠谱的渠道?”
娄半城看到金条,眼神顿了顿,随即了然地笑了:“你是为肉联厂的事吧?我听说你最近在盖厂房、整农场,开销不小。这金条我收了,五十两,按市价给你 块,不用找别人,我这儿就能处理,钱今天就能给你。”
“谢谢您娄叔,麻烦您了。”周晋冀松了口气,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娄半城把金条收起来,让管家去取现金,一边跟周晋冀聊天:“你这孩子,太实在了,自己的东西拿来贴补集体。不过也好,弟兄们跟着你,能看到盼头,比什么都强。”
“都是出生入死的弟兄,不能让他们跟着我受苦。”周晋冀笑着说。
没过多久,管家拿来一沓崭新的人民币,用报纸包着,整整 块。周晋冀接过钱,心里踏实了不少:“娄叔,这份情我记着,以后您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都是亲戚,说这些干啥。”娄半城摆了摆手,“肉联厂开工了,给我送点新鲜肉就行。”
离开娄家,周晋冀直接去了供销社,把化肥钱付了,又去建材市场订了水泥和钢筋。回到营区时,赵刚和小李正等着他,看到他手里的现金,都松了口气:“营长,钱凑到了?”
“凑到了,赶紧把化肥和水泥拉回来,别耽误工期。”周晋冀把钱分给两人,“小李,你去农场把种子化肥卸了,跟老农一起规划播种;赵刚,你去工地盯着钢筋网铺设,质量一定要过关。”
两人拿着钱,兴冲冲地走了。周晋冀站在营区门口,看着战士们忙碌的身影,心里虽还有点“自己吃亏”的小别扭,却更多的是踏实。他摸了摸腰间的布囊,里面还有几块金条和几箱西药——以后要是再遇到危机,还有兜底的。
夕阳下,肉联厂的地基已经初具规模,农场的土地也翻好了,东跨院的修缮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周晋冀知道,这场财政危机算是暂时度过了,而他和弟兄们,离“在四九城扎根”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只是他没说,这笔钱,是他用自己的“家底”换来的——这份情义,他只想藏在心里,陪着弟兄们一起把日子过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四合院:从组建肉联厂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