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单供销社的柜台刚摆上第三肉联厂的卤味礼盒,就被涌来的顾客围得水泄不通。玻璃柜台里,一斤装的真空包装袋码得整整齐齐,深褐色的猪头肉、油亮的猪耳朵、紧实的肥肠在透明塑料膜下清晰可见,袋口印着的“第三肉联厂”红字格外醒目,连一点油星都没渗出,干净得让人放心。
“同志,给我来一斤猪头肉,一斤猪耳朵!”一个穿着棉袄的大妈挤到台前,手里攥着粮票和钱,“我家小子昨天买过,说比胡同口老李家的还香;今天特意来多囤点,过年待客用。”
售货员麻利地扫码、收钱、递货,额头上都沁出了汗:“您稍等,这是最后两袋猪耳朵了,下一批得下午才能到。”话音刚落,身后就有人喊:“给我留五斤!我们单位食堂要采购,这东西加热就能吃,太方便了!”
这样的场景,同时在四九城的十几个供销社上演。肉联厂的卤味刚推出三天,就彻底火了——真空包装解决了冬储年货的最大难题,天寒地冻的天气里,放一个月都不会坏;拆开就能吃,不想凉着就搁锅里蒸十分钟;连灶台都不用怎么收拾,对忙着备年货的家庭来说,简直是“懒人福音”。
“周厂长,您可算来了!”供销社的王主任顶着一头汗迎出来,手里攥着厚厚的订单,“这是今天一上午的订单,光机关单位就订了三千斤,还有几个大饭店,说要长期供货。您之前送的两百斤,不到一小时就卖光了!”
周晋冀刚从肉联厂赶过来,身上还带着卤料的香气。他接过订单扫了一眼,嘴角忍不住上扬:“我就说这东西能火。王主任,您放心,产量我们已经提上去了,从今天起,每天给供销社供500斤,优先满足您这儿的需求。”
这几天的肉联厂,更是忙得热火朝天。小厨房旁边又搭了两个临时棚子,六个大铁锅同时卤制,蒸汽顺着棚顶的缝隙往上冒,香味飘出二里地。
傻柱每天下班就扎进厨房,穿着特制的白大褂,手把手教四个师傅调卤料——八角要掰碎出味,桂皮得用温水泡软,酱油和冰糖的比例差一点都不行,他看得比在轧钢厂上班还认真。
“柱子师傅,您尝尝这锅肥肠!”一个年轻师傅端着碗跑过来,傻柱夹起一块嚼了嚼,眉头一皱:“盐少了半钱,再加点。记住,咱这卤味是金字招牌,差一点都不能出厂。”
他现在底气足得很,每月五十块的兼职工资到手,孙小梅把家里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何雨水的学费根本不用愁,这都是托了卤味生意的福。
真空包装车间更是流水线作业。工人们戴着干净的手套,把卤好的肉切成均匀的块,放进包装袋,再送到那台美军真空包装机前。机器“嗡嗡”作响,包装袋里的空气被抽干,瞬间变得紧实,再经过高温消毒,一个个卤味礼盒就成型了。
负责打包的工人说:“每天包这些都香得流口水,现在厂里的员工福利都发卤味;家里人都夸我工作好。”
产量从最初的五百斤,一路加到两千斤,可还是供不应求。老陈每天都能接到十几个催货电话,有供销社的,有工厂后勤的;甚至还有周晋冀以前的战友,说部队后勤想订一批,给战士们当加餐。
“厂长,账上的钱已经回来了三万多!”老陈拿着最新的财务报表,笑得合不拢嘴,“欠养殖场的货款还清了,还进了一批新的香料和塑料膜,现在账上还有两万多结余,足够支撑接下来的生产了。”
周晋冀看着报表,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资金紧张的问题解决了,粮食和猪肉的储备也足够,肉联厂这下算是站稳了脚跟。他看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们,突然想起一件事:“老陈,给厂里的员工都发两斤卤味当福利,再给四合院聋老太太和易中海家送点,让大家都尝尝咱肉联厂的手艺。”
当天傍晚,王铁柱就推着自行车,将肉送了过去。”
夜深了;肉联厂的蒸汽渐渐散去,只有真空包装机还在低声运转。周晋冀站在厂区门口,看着满载卤味的卡车驶往各个供销社,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等过了年,就把卤味的品种再丰富些,酱牛肉、卤鸡爪都可以做,还要开拓外地的销路,让第三肉联厂的卤味,成为四九城乃至全国的招牌。
而此刻的供销社,最后一袋卤味刚被买走。一个没买到的大爷站在柜台前,不甘心地问:“明天还来吗?我多早来排队都行!”售货员笑着点头:“您放心,明天一早准到,来晚了可真就没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四合院:从组建肉联厂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