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行临近尾声,姜羡想起陈薇就在复旦。那个从省实验中学一起考入顶尖学府、心思沉静如水的女孩。她拿出手机,给陈薇发了条信息:“薇薇,我在上海开会,明天下午有空吗?想见见你。”
信息几乎秒回:“羡羡!有空!你把地址时间发我,我去找你!”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惊喜和雀跃。
第二天下午,秋阳明媚。姜羡选了一家离复旦不远、隐藏在梧桐树下、氛围安静的独立咖啡馆。她到得早了些,选了个靠窗的位置,点了壶正山小种,看着窗外斑驳的光影和偶尔走过的学生,耐心等待。
约莫十分钟后,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咖啡馆门口。陈薇穿着简单的米色针织衫和深色长裤,背着个看起来沉甸甸的帆布书包,鼻梁上依旧架着那副细框眼镜,气质比高中时更显沉静温婉,目光在店内搜寻着。
“薇薇,这里。”姜羡朝她挥了挥手。
陈薇看见她,脸上立刻绽放出干净纯粹的笑容,快步走了过来。
“羡羡!”她在姜羡对面坐下,放下书包,仔细端详着她,眼神亮晶晶的,“你好像……有点不一样了。”她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汇,“更放松了,也……更亮了。” 陈薇的观察力一如既往的敏锐,她能感觉到姜羡身上那种卸下重担后的从容,以及被丰富生活滋养出的光华。
“你也是啊,大学者气质越来越足了。”姜羡笑着给她倒上茶,“怎么样,在复旦还适应吗?”
“挺好的,就是比高中想象的要忙,知识体系庞杂,也更要求独立思考和深度挖掘。”陈薇推了推眼镜,语气平和但带着沉浸其中的满足感,“最近在跟导师做一个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效率与知识溢出的课题,光是收集和处理各区县的面板数据就花了很大功夫。”
她自然地跟姜羡分享起研究中的发现和困惑,提到一些计量模型和空间经济学理论。姜羡认真听着,偶尔基于自己的理解(隐去了商业实践的印证)提出一两个问题,或者分享一些在京北大学听到的相关前沿讲座观点。两人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学术探讨的严谨与知己间的默契。
“你呢?在京北怎么样?感觉你最近动态不多,之前那个很火的‘星海’游戏,好像跟你们学校有点关系?”陈薇关心地问,她隐约知道姜羡参与了一些项目,但具体深度并不清楚。
姜羡沿用之前的说法,轻描淡写:“嗯,之前跟周教授做课题接触过那个团队,确实很厉害。我现在主要是专注学业,顺便发展点个人爱好,比之前清闲多了。”
“那就好。”陈薇松了口气似的,“看你高中后期那么拼,现在能放松下来享受生活最好不过了。你以前就什么都想做到最好,太累了。”
姜羡心中一暖。这就是真正的朋友,不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只在意你累不累。
两人又聊起了其他同学的近况,回忆起初中、高中时的趣事,笑声不断。陈薇也分享了在复旦遇到的一些有趣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上海这座城市带给她的不同感受。
“对了,”陈薇从书包里小心地拿出一个包装好的小盒子,递给姜羡,“上次听李艺说你可能来上海,正好前段时间跟导师去苏州调研,在诚品书店看到这本关于宋代美学的书,感觉你会喜欢。”
姜羡接过,打开一看,是一本装帧雅致的《宋人丘壑:宋代山水画的心灵世界》,正是她前段时间感兴趣的方向。这份礼物并不贵重,却充满了心意和知己般的了解。
“谢谢你,薇薇,我很喜欢。”姜羡真诚地说,心中感动。这份情谊,是她重生以来收获的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咖啡馆。姜羡和陈薇并肩走在复旦校园里,踩着沙沙作响的梧桐落叶,参观了陈薇经常泡着的图书馆和她引以为豪的学院楼。
“下次来京北,一定找我。”分别时,姜羡拥抱了一下陈薇。
“一定。你也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陈薇叮嘱道,眼神里是全然的关心和支持。
看着陈薇背着书包、身影逐渐融入校园暮色的背影,姜羡站在路边,心中充满了宁静的暖意。
与论坛上那些精英大咖的交流是思维的盛宴,而与陈薇这样老友的重聚,则是心灵的滋养。她们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一个在学术的海洋中深耕,一个在更广阔的人生体验中探索,但彼此的理解和支持从未改变。
回到京北后,姜羡将陈薇送的那本书放在床头,时常翻阅。书的扉页上,陈薇用她清秀的字迹写着一行小字:“致羡羡:愿你我都能在各自的道路上,寻得内心的山水与安宁。”
姜羡抚过那行字,嘴角微扬。
是的,内心的山水与安宁。这或许就是她此刻,最真实的写照。帝国的基石已然稳固,挚友的温情常伴左右,个人的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丰盈。前路漫漫,但她已找到了最舒适的步伐,从容前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学渣要逆袭当白富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