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写着数学推导的卡纸,被宁晚用透明的保护膜仔细封好,夹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扉页。它像一枚书签,标记着她大学生活的某一个清晨,也像一枚定心符,在每一个感到疲惫或迷茫的瞬间,给予她无声的支撑。
秋意更深,转眼南国也迎来了湿冷的冬季。不同于北方干冽的寒风,这里的冷是浸入骨髓的潮湿,绵绵不绝。校园里的香樟树依旧固执地绿着,只是在阴沉的天空下,那绿色也显得沉郁了几分。
宁晚换上了厚实的毛衣,出门时总不忘围上围巾。她的生活轨迹愈发固定: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偶尔和室友们一起在周末出门,探索这座城市,去热闹的步行街,或是有趣的文创集市。她慢慢熟悉了本地偏甜的口味,学会了听懂一些简单的方言,手机相册里也开始出现更多属于这座城市的风景。
她似乎已经适应了这里,只是偶尔在深夜从图书馆回宿舍的路上,听着自己孤单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校道上回响,看着哈出的白气迅速消散在寒冷的空气里,一种细微的漂泊感还是会悄然漫上心头。
与江野的联系,依旧保持着那种特有的频率和方式。他们很少通话,更多的是文字和图片的交换。他会发来A大初雪的照片,皑皑白雪覆盖着古朴的楼顶和松柏;会分享他阅读文献时遇到的精妙论点;会在她抱怨专业课晦涩难懂时,发来几句提纲挈领的要点解析。
他的存在,像北极星,恒定地闪烁在她生活的背景里,不常被直视,却从未消失。
十二月的某个夜晚,宁晚在图书馆赶一份课程报告。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冬雨,雨点敲打着玻璃,发出细密而清冷的声响。图书馆里暖气开得很足,与窗外的湿寒形成鲜明对比。她完成最后一个段落,保存文档,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感到一阵深深的倦意。
收拾好东西走出图书馆,冰冷的雨气夹杂着风扑面而来,让她打了个寒颤。她撑开伞,走入迷蒙的雨夜。路灯的光晕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拉出长长的、破碎的倒影。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她腾出一只手拿出来看。
是江野发来的一张照片。画面有些模糊,像是在高处,透过布满水汽的玻璃拍摄的。窗外是北地寒冬深邃的夜空,几颗寒星在云层的间隙里顽强地闪烁着。镜头下方,隐约可见书桌的一角,摊开的书本和一台亮着屏幕的笔记本电脑。
照片下面,他附了一行字:
“实验室刚出来。南国也下雨了?”
宁晚停下脚步,站在雨中,看着这张照片。她仿佛能感受到照片里传递过来的、北方冬夜的凛冽空气,能想象出他刚刚结束长时间的实验,带着一身疲惫走出大楼,抬头看见这片星空时,想起了她。
她抬起头,看向自己被雨幕笼罩的、看不见星辰的夜空,心里那片细微的漂泊感,忽然被一种奇异的温暖和踏实所取代。
他没有问她在做什么,没有说任何安慰的话。他只是分享了他此刻看见的风景,以及他知道她这里也在下雨。
这是一种超越距离的感知,一种无需言明的默契。
她举起手机,对着眼前被雨水洗刷得光洁如镜的地面,对着路灯在其中投射出的、摇曳的倒影,按下了快门。
照片发送过去。
配文只有两个字:
“嗯,下雨。”
她收起手机,继续往前走。雨声依旧,冷风依旧,但脚步却轻快了许多。
她知道,在北地的某个实验室窗外,有寒星闪烁。
而在南国的这个雨夜里,有人正看着这片共同的、被雨水浸润的天地,心里装着同一份遥远的挂念。
冬夜漫长,雨声淅沥。
但两颗星,在不同的夜空下,沿着既定的轨道,正默默地、坚定地向着彼此靠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别在我的世界里降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