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渐浓,暑气蒸腾。城市仿佛被浸泡在了一片黏稠的热浪里,连蝉鸣都显得有气无力。
楚言彻底沉入了《市井》的世界。他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露面,换上了最普通的t恤和工装裤,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混迹于城市尚未苏醒的菜市场、嘈杂的工地、拥挤的城中村。他观察着那些为生计奔波的人们的神态、语气、走路的姿势,甚至学着他们的样子,蹲在路边吃几块钱一份的炒粉,和光着膀子的民工一起在树荫下乘凉,听他们用粗粝的语言谈论着家长里短和生活的不易。
回到家时,他常常一身汗味,皮肤被晒得黝黑,眼神里带着一丝属于角色的疲惫与麻木,偶尔还会夹杂着市井中沾染的些许戾气。起初,暖暖有些害怕这样的爸爸,不敢靠近。楚言察觉到了,他会先去彻底洗净,换上干净的家居服,然后耐心地陪女儿玩一会儿,用行动告诉她,爸爸还是那个爸爸。
苏晚看着他这般投入,心中既心疼又敬佩。她能通过【灵魂羁绊】感受到他身上那份沉重的、几乎要凝成实质的“烟火气”,那不再是属于影帝楚言的疏离与冷峻,而是真实的生活重量。她不会去打扰他,只是在他深夜归来时,默默递上一杯温热的菊花茶,或者在他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某个市井小民的神态时,给出自己作为演员的旁观建议。
与此同时,苏晚对《星砂》的准备也进入了更深的层面。她不再满足于书本知识,开始在晴朗的夜晚,带着专业的天文望远镜,到郊区光污染较少的地方进行实地观测。楚言特意在别墅顶楼的露台上,为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观测台。
夜深人静时,苏晚常常独自待在露台上。仰望星空,那些遥远而冰冷的光点,在她眼中却仿佛有着独特的生命力。当她沉浸在这种与宇宙对话的状态中,尝试去理解“璇玑”感应“星砂”的心境时,体内的星辉之力会变得异常活跃。它不再仅仅是流淌,而是仿佛与漫天星辰产生了某种极其微弱的、如同呼吸般的共鸣。她手臂上的淡蓝色纹路在夜色中会微微发亮,如同呼应着天上的星河。
有一次,在她全神贯注地观测一场小型流星雨时,一颗格外明亮的火流星划过天际。就在那一瞬间,她体内的星辉之力仿佛被引动,不受控制地涌向指尖,她甚至产生了一种荒谬的错觉——仿佛自己伸出手,就能触碰到那些坠落的“星砂”。这感觉一瞬即逝,却让她心惊不已,也更加确信接下《星砂》是正确的选择。这部电影,或许真的能帮助她解开一些关于自身力量的谜题。
家里,因为父母各自沉浸在创作准备中,氛围变得有些不同。餐桌上,有时会陷入一种各自思索的安静。暖暖已经适应了这种变化,她不再缠着爸爸妈妈陪玩,而是学会了自得其乐。她会自己看绘本,摆弄天文望远镜的模型(苏晚给她买的玩具),或者用画笔描绘她想象中的“爸爸在工地”和“妈妈看星星”的场景。
这天是周末,楚言难得没有外出体验生活。午后,他坐在书房的地板上(模仿角色习惯),整理着这些日子记录的观察笔记和人物小传。苏晚则在露台上,对着电脑屏幕研究古代星图。暖暖在自己的小书桌上,认真地写着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为进入小学准备的“我的家庭”绘画日记。
房间里很安静,只有空调运转的微弱声响,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忽然,暖暖举着她的画跑了过来。
“爸爸,妈妈,看我画的!”
画纸上,用稚嫩却充满想象的笔触画着三个人。爸爸穿着橘色的工服(她最近看到的),站在一堆彩色的“砖头”旁边;妈妈穿着漂亮的古装裙子(她想象中的),站在有好多星星的天空下;而她自己,则穿着小学的校服,站在爸爸妈妈中间,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拉着妈妈。画面的背景,一半是高楼大厦,一半是璀璨星空,中间由一道彩虹连接。
画的下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我的爸爸麻麻很忙,但他们都爱我。我也爱他们。我要上小学啦!”
苏晚和楚言看着这幅画,心中都仿佛被最柔软的东西触碰了一下。孩子用她最纯粹的方式,理解和描绘着他们的世界,也表达着她毫无保留的爱。
楚言放下手中的笔记,将女儿抱到腿上,指着画上的“彩虹桥”:“这个,画得很好。”
苏晚也俯身,亲了亲女儿的头发:“暖暖把妈妈画得真好看。”
暖暖得意地晃着小脚丫:“因为爸爸妈妈本来就好忙,也本来就好看呀!”
这一刻,所有的沉浸、所有的探索、所有的辛苦,仿佛都在这幅稚嫩的画和纯真的话语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与慰藉。
市井的烟火,星砂的微光,在暖暖搭建的这座“彩虹桥”下,奇异地交融,构成了这个夏天,这个家庭最独特的风景。
他们各自在专业的道路上深耕,汲取着来自生活最底层或宇宙最深处的养分;同时,他们也从未忘记,家的核心,是彼此之间那份无论多忙、无论走多远,都始终紧密相连的爱与理解。
新的挑战就在眼前,但他们知道,只要回头,家人永远在身后,如同夜空中最恒久的那颗星,指引着,也温暖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娱乐圈重生:退圈影后靠娃爆红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