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逆党案的审理在“逆党专案清查司”的主持下,紧锣密鼓地进行。大量证据被梳理,越来越多的人员被牵扯出来,上至个别宗室藩王,下至地方胥吏,一场席卷朝野的风暴仍在持续发酵。
朝堂之上,人人自危,行事说话皆比以往谨慎了十分,生怕与“逆党”二字扯上任何关系。
借此高压态势,凌薇薇推行政令愈发顺畅。漕运新规全面落地,格物院接连推出数项利于农耕水利的新发明,科举新制也迎来了第一批寒门出身、思想活跃的学子。大晟王朝,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涤荡着沉疴积弊,焕发着新的生机。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总有暗流涌动。李翰虽倒,但其背后那个名为“潜龙会”的神秘组织,其核心成员依旧隐匿在暗处,并未被完全挖出。根据李静姝断断续续的供词以及零星查获的线索显示,“潜龙会”势力盘根错节,不仅渗透朝堂,在江湖、商界乃至边境军中,都可能埋有暗桩。
这一日,《大晟头条》报社收到了一份匿名投稿,内容直指京畿卫中一位新近擢升的副指挥使,指控其早年曾与江南逆党有过不清不楚的交易,并列举了几条时间、地点模糊的“证据”。稿件文笔老辣,看似言之凿凿,实则经不起仔细推敲。
代理主编不敢怠慢,立刻将稿件送至苏清月案头。苏清月仔细审阅后,提笔批注:“证据不足,疑点颇多,恐为构陷或转移视线之举。暂不刊发,着人暗中核查投稿来源及被指控者背景。”
她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是“潜龙会”残余势力的反扑,试图利用《头条》的影响力,制造新的混乱,或者转移专案清查司的视线。对手并未因李翰的失败而放弃,只是转变了策略,行动更加隐秘和狡猾。
几乎同时,凌薇薇也收到了边关密报。北境戎族近来异动频繁,几个部落结束了常年内斗,似有联合之势,其新任首领鹰勒,野心勃勃,不断派小股骑兵骚扰边境。虽未爆发大规模冲突,但形势已然吃紧。兵部提请增派粮草,加固城防。
内忧虽暂平,外患已渐起。凌薇薇看着兵部奏报和苏清月送来的关于匿名投稿的汇报,眉头微蹙。她知道,考验还远未结束。
凌薇薇在御书房召见了兵部尚书与几位枢密院重臣,商讨北境边防事宜。
“陛下,戎族鹰勒,勇悍善战,联合各部落,其志不小。我军虽强,但边境线漫长,需早作筹谋。”兵部尚书面色凝重。
“增兵、增粮,朕准了。”凌薇薇果断道,“但被动防御非长久之计。枢密院即刻拟定一份主动出击的方略,规模不必大,但要打疼他,让其知我大晟兵锋之利,不敢轻易南下牧马。”
陛下圣明!”几位将军闻言,精神一振。他们早已不满于一味防守。
“此外,”凌薇薇目光扫过众人,“边贸之事,亦需重视。韩卿之前所提‘以商稳边’之策,朕觉得颇有见地。着户部、兵部会同商议,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重启、扩大边境互市,以商利羁縻戎族各部,分化其联盟。”
这将军事打击与经济手段结合的策略,让在场臣工耳目一新,纷纷领命。
处理完军务,凌薇薇又单独留下了苏清月。
“《头条》那边,近来如何?”凌薇薇问道,她深知舆论阵地的重要性。
苏清月将匿名投稿之事及自己的处理意见禀报,然后道:“经李翰一案,《头条》公信力已达顶峰,但也更容易被宵小利用。日后审核,需更加谨慎。臣建议,设立一个独立的调查组,专门负责核查重大、敏感投稿的真实性,以免被人当枪使。”
“准。”凌薇薇点头,“此事你全权负责。另外,北境局势,《头条》也要有所反映,既要展现我军威,鼓舞民心,也要引导民众理性看待边患,避免恐慌。这个度,你来把握。”
“臣明白。”
夜色中,凌薇薇与苏清月再次并肩站在宫墙之上,眺望着远方。
“内忧未绝,外患又至。”凌薇薇轻轻叹了口气,“这皇帝的担子,真是不轻。”
苏清月默默地将一件披风披在她肩上:“陛下非是孤身一人。有忠臣良将,有黎民百姓,还有……臣。”
凌薇薇握住她的手,感受着那份坚定的支持,心中的些许疲惫仿佛也被驱散了些。
“是啊,朕还有你。”她笑了笑,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起来,“‘潜龙会’想卷土重来,戎族想趁火打劫,那就让他们放马过来好了。朕倒要看看,是他们潜龙的爪子利,还是朕这真龙的天威盛!”
余波荡漾,新的挑战已至。但此时的凌薇薇,经历了深宫立足、铲除逆党的重重考验,已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沉稳。
她紧握着苏清月的手,如同握住了最锋利的剑与最坚固的盾,准备迎接前方的一切风浪。大晟的航船,在她的驾驭下,正破开暗流,驶向未知而广阔的深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朕的学霸养成计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