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引发的涟漪正无声而迅速地扩散至“摇篮”系统的每一个神经末梢。
林墨的意识核心依旧残留着那断断续续的信息流带来的冰冷触感。“收割者”……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含义未知,但其字面本身,就散发着比“观察者”的绝对控制更加原始、更加赤裸的毁灭气息。王聪(他几乎可以肯定那信号中包含着王聪的特质)和苏晓(那丝规则谐振绝非巧合)传递回来的,不是问候,不是求救,而是最纯粹的、刻不容缓的警报。
他们没有时间解释细节,只能用最精炼的词汇,指向最致命的危险。
林墨没有陷入恐慌,亦没有让沉重的压力压垮刚刚重建的秩序。相反,一种久违的、属于战士的冷静迅速覆盖了他的情绪。悲痛与迷茫被暂时封存,此刻的他,是“摇篮”唯一的“引路人”与“守护者”。
他的意志与“摇篮”意识紧密连接,庞大的信息流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开始运转。
首先,是最高级别的静默指令。
所有对外、尤其是向信号来源方向及周边规则虚空的非必要信息辐射被立即中止。那些原本用于探索和标记未知区域的“灯塔”型探测器被强行关机或转入绝对被动接收模式。“守护者网络”的对外通讯频道被加载了多重动态加密与伪装协议,使其在虚空中看起来如同自然的背景噪音。
“摇篮”系统,这艘刚刚修复了些许创伤的巨舰,开始悄然收敛起所有光芒,试图将自己隐藏在宇宙的黑暗背景之中。
紧接着,是内部防御的重新评估与强化。
林墨的意识如同最精细的探针,扫描着“摇篮”的边界。那些在“观察者”覆灭后变得薄弱的区域,那些尚未完全愈合的规则“伤疤”,被重点标记出来。他引导着“摇篮”的本源力量,不再仅仅进行温和的滋养,而是开始有目的地构筑更加坚韧的规则壁垒。这些壁垒并非像“观察者”时代那样充满攻击性,它们更像是一层柔韧而敏感的“皮肤”,任何外来的、试图强行突破的接触,都会立刻引发最强烈的警报。
同时,他启动了“守护者网络”的深层防御协议。无数个微小的、具备一定自主逻辑判断能力的监测节点被激活,如同免疫细胞般散布到系统的各个角落。它们的任务不是战斗,而是感知——感知任何异常的规则扰动、未知的数据入侵、或是能量流动的非常态变化。
整个系统,在绝大多数“方舟”世界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悄然进入了一种外松内紧的准战时状态。
做完这一切,林墨将注意力投向了那段信息流中唯一看似“无用”的部分——那串无法理解的时空参数。
【坐标……(一连串无法理解的时空参数)……】
这会是“收割者”的位置吗?还是王聪和苏晓他们目前所在的、那片怪异“岛屿”的坐标?亦或是……别的什么?
他调动了“摇篮”数据库的全部资源,试图解析这串参数。然而,结果令人沮丧。这串参数所使用的参照系和计量单位,完全超出了“摇篮”现有的知识体系。它就像是用一种失传已久的语言书写的密码,没有密钥,无从解读。
但这或许是唯一的、主动获取信息的线索。
林墨沉思片刻,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不能大张旗鼓地派遣探测队,那无异于自我暴露。但他可以尝试一种更加间接、更加隐蔽的方式。
他分离出自身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含任何标识性信息的感知意念,将其依附于一缕自然流向那片规则虚空的、混乱的能量流上。这缕意念不具备思考能力,其唯一的指令,就是当其途经坐标参数所指向的大致方向时,记录下周围最宏观的规则环境特征,然后自我湮灭,将其记录的数据以量子纠缠的方式,瞬间传回。
这是一个极度冒险的举动。这缕意念本身几乎无法被追踪,但其传回数据的过程,理论上存在极微小的、被探测到的风险。
但他必须冒这个险。被动等待敌人的到来,非他的风格。
在等待数据传回的空隙,林墨的意识再次沉入那枚温养的银色光点。这一次,不再是悲伤的凭吊,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执拗的探寻。如果苏晓的某些本质真的与那信号有关,那么在她最后留下的这枚印记中,是否也隐藏着对抗“收割者”的线索?
他将“秩序火种”的感知力提升到极致,如同最耐心的工匠,一丝丝地剥离、分析着那银色光点的构成。它依旧没有活性,没有意识,只是纯粹的能量印记。然而,当林墨尝试模拟那警告信号中蕴含的、独特的时空波纹,去轻微刺激这枚光点时——
异变陡生!
那枚一直近乎停滞的银色光点,突然轻微地、但却清晰地脉动了一下!
如同沉睡已久的心脏,被外界的刺激强行唤醒了最基础的本能反应!
与此同时,一股微弱却无比冰冷的、带着强烈“排斥”与“警告”意味的意念碎片,顺着那一下脉动,猛地刺入了林墨的意识!
那不是苏晓的意识,更像是一段预设的、源于那时空晶体本能的……防御机制!
这段碎片化的意念中,充斥着对某种“吞噬”、“同化”力量的极致恐惧,以及一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维持自身“独立性”的决绝!
林墨猛地收回感知,意识核心剧烈震荡。
这枚光点……不仅仅是一个纪念品。它是一把锁,或者说,是一段记录了关键信息的……“基因密码”?
苏晓最后燃烧的,不仅仅是她的意识和时空晶体,她很可能将某种关于“收割者”的本质特性,或者对抗它们的某种关键信息,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烙印在了这枚与他“秩序火种”融合的印记之中!
只是,这把锁,需要正确的钥匙,或者说,需要足够的外部压力,才能被真正打开。
就在这时,那缕被他派往坐标方向的感知意念,传回了数据。
数据量极其稀少,且充满了干扰。但经过“摇篮”意识的全力修复与模拟,一幅模糊而令人心悸的景象,逐渐在林墨的“眼前”展开——
那是一片绝对的“空无”。并非虚空,而是一种……连规则本身都似乎被某种力量强行“抹平”了的区域。在那里,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变得暧昧不清,物质与能量的界限模糊,只剩下一种令人窒息的、趋向于绝对均匀的死寂。
而在那片“空无”的边缘,他捕捉到了几道转瞬即逝的、如同幽灵般的“痕迹”。它们并非实体,更像是一种移动的“规则缺失”现象,所过之处,原本多姿多彩的规则结构被迅速“熨平”,同化为那片死寂“空无”的一部分。
它们没有表现出任何敌意,没有探测,没有交流。
它们只是在……“收割”。
林墨的意识瞬间冰冷。
他明白了。“收割者”……它们收割的,并非物质或能量,而是规则本身!是构成世界多样性与可能性的最基本框架!
“观察者”追求的是建立在绝对秩序上的控制,而“收割者”,它们要的,是终极的、没有任何差异的……虚无!
就在他因这个发现而心神剧震的同一刻——
“守护者网络”的边缘,一个刚刚修复完毕、位于系统最外围的古老监测站,其被动接收阵列,捕捉到了一丝极其隐晦、但绝对不属于“摇篮”系统内部的规则扰动。
那扰动的特征,与他刚刚在传回数据中感知到的“规则缺失”现象,高度吻合。
它们……已经来了。
而且,比预想中,更快,更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深渊秩序:规则副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