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的六月,蝉鸣裹着热浪漫过田野,文明博物馆前的向日葵已长至齐腰高,硕大的花盘追着日光转动,将广场染成一片明黄。陈砚站在合作社的试验田边,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汤姆发来的美洲区玉米长势图——套种的玉米秆挺拔如剑,大豆藤蔓顺着秆子攀爬,绿得层次分明。“这套种技术在美洲区效果这么好,咱们得加快在东北区和西北区的推广速度。”他转头对身边的农业技术员小赵说。
小赵立刻点头,手里攥着一份土壤检测报告:“陈城主,我们刚测了试验田的土壤肥力,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两成,这都是大豆固氮的功劳。东北区的李建国大哥昨天还打电话来,说想让我们派技术员过去,指导农户们在小麦收割后种大豆。”
“正好!”陈砚眼睛一亮,“你明天就带队去东北区,把套种的技术要点、施肥周期都跟农户们讲清楚,再带些大豆种子过去,让他们先试种几亩。对了,把戴维斯先生的‘御寒电池’也带两块,东北区偶尔会断电,用这电池给灌溉设备供电正好。”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汽车鸣笛声,一辆印着“全球医疗协作组”的面包车驶进试验田,车门打开,张医生带着两个护士走下来,手里提着医疗箱。“陈城主,我们来给农户们做夏季体检,顺便送些防暑药品。”张医生晃了晃手里的药箱,“最近天气热,不少农户在田里干活容易中暑,这些药品正好能用上。”
陈砚笑着点头:“太好了!我让合作社的人通知农户,让他们轮流来体检。对了,非洲区的疟疾病例最近有没有减少?上次寄过去的抗疟药够不够用?”
“好多了!”张医生说,“卡伦昨天发消息说,非洲区的疟疾病例比上个月减少了三成,抗疟药还剩一些,不过他们想再订一批,说雨季快到了,得提前储备。”
“那咱们马上准备,明天跟小赵的技术员队伍一起发货。”陈砚顿了顿,又补充道,“再给非洲区寄些防暑降温的凉茶包,让农户们在田里干活时能喝上,预防中暑。”
下午,陈砚去木工坊查看“全球作物木盒”的制作进度。木工坊里,锯木声和刨木声此起彼伏,几个年轻匠人正围着一块桃木讨论,林爷爷则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刻刀,专注地雕琢着木盒上的图案——非洲区的水稻、欧洲区的葡萄、美洲区的玉米,每一种作物都栩栩如生。“爷爷,法国大师要的‘全球作物木盒’做了多少了?”陈砚走过去,轻声问道。
林爷爷抬起头,眼里满是笑意,他放下刻刀,指了指旁边的架子:“已经做好二十个了,你看,这是最后一个,马上就能打磨完工。法国大师还发消息说,要把这些木盒送给全球各地的农业专家,让他们记住咱们的协作情谊。”
陈砚拿起一个木盒,打开一看,里面还刻着一行小字:“草木共生,全球同心”。“太精致了!”他忍不住赞叹,“对了,德国木刻工坊要的木雕技术资料整理好了吗?他们上周还催过一次。”
“整理好了!”林爷爷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夹,“里面有咱们木雕的工具清单、步骤说明,还有视频教程,我让年轻匠人刻了个样品,一起寄过去。”
陈砚接过文件夹,心里满是踏实:“太好了!明天就让物流把木盒和技术资料一起发走,别耽误了他们的工期。”
正说着,木工坊的门被推开,老周扛着一捆竹子走进来,脸上沾着些许竹屑:“陈城主,林爷爷,这是咱们新砍的竹子,韧性特别好,我想试试用竹子做育苗盘,比塑料育苗盘环保,还能降解,不会污染土壤。”
陈砚看着老周手里的竹子,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塑料育苗盘用一次就扔了,确实不环保,用竹子做正好。你先做几个样品试试,要是好用,咱们就在全球推广,让各地的农户都用上环保育苗盘。”
老周点点头,立刻拿起竹子开始裁剪:“我这就做,争取下周就能试用来培育‘广寒1号’的秧苗。”
傍晚,陈砚回到家,念念和小宇正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竹条编织小篮子。“爸爸,你看!这是我们跟老周爷爷学的编织,等编好了,就给阿米娜姐姐寄过去,让她用来装向日葵花籽。”念念举起手里的小篮子,虽然编得有些歪歪扭扭,却透着满满的心意。
陈砚蹲下身,帮小宇调整竹条的位置:“编得真好!明天爸爸就把篮子寄给阿米娜姐姐,再给她寄些新摘的向日葵花籽,让她种在稻田边。”
小宇睁大眼睛,兴奋地说:“太好了!我还要在信里告诉阿米娜姐姐,咱们在用竹子做育苗盘,特别环保,等她种水稻时,咱们就寄给她!”
第二天一早,小赵带着技术员队伍和物资出发去东北区,货车上装着大豆种子、“御寒电池”、抗疟药、凉茶包,还有林爷爷做好的“全球作物木盒”和木雕技术资料。陈砚站在合作社门口挥手送别:“路上注意安全,有问题随时跟我联系!”
小赵从车窗里探出头,大声回应:“放心吧陈城主,我们一定把技术教好,不辜负您的期望!”
车队缓缓驶离,陈砚转身走进合作社,林晚秋拿着一份新的订单走进来:“陈城主,欧洲区的面包坊又追加了一千吨小麦粉订单,还说要跟咱们合作推出‘协作主题面包’,把全球各地的谷物混在一起做面包,包装上印咱们的木作图案。”
陈砚接过订单,在“协作主题面包”那栏打了个勾:“太好了!让合作社的磨粉组加急赶制小麦粉,再准备些玉米粉、大米粉,一起寄给面包坊,让他们试试口感。对了,设计组把木作图案的设计稿发过去没?别耽误了包装制作。”
“已经发了!”林晚秋说,“面包坊的负责人说设计稿特别好,已经交给印刷厂制作了,下个月就能推出‘协作主题面包’。”
陈砚点点头,心里满是期待:“等面包上市了,咱们也订一批回来,分给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和农户们尝尝,让大家也感受一下全球协作的味道。”
中午,陈砚接到了卡伦的视频电话。屏幕里的卡伦站在稻田边,身后的“广寒1号”水稻长势喜人,绿油油的稻穗随风摆动。“陈城主,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咱们的大米在欧洲区卖得特别好,法国的餐厅又订了八百斤,还想跟咱们长期合作,把大米卖到更多欧洲国家!”卡伦的声音里满是兴奋,他转身对着镜头展示稻田,“您看,这水稻长得多好,下个月就能收割了,到时候我第一时间给您寄新米!”
陈砚看着屏幕里的稻田,心里满是欣慰:“太好了!大米的质量一定要抓好,别让欧洲区的客户失望。对了,咱们寄过去的抗疟药和凉茶包收到了吗?雨季快到了,让农户们注意预防疟疾和中暑。”
“收到了收到了!”卡伦激动地说,“我已经把药品和凉茶包分给农户们了,他们都特别感谢您!阿米娜还在给念念和小宇织毛衣,等织好了就寄过去,让他们冬天穿得暖和些。”
挂了视频,陈砚走到试验田边,看着阳光下的向日葵,花盘已经开始饱满,再过不久,就能收获花籽了。他想起非洲区的阿米娜,想起欧洲区的玛丽团长,想起全球各地的伙伴们,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想法——等秋天水稻和玉米收割时,在全球举办“协作丰收周”,让各地的农户们通过视频连线,分享丰收的喜悦,交流种植技术。
晚饭后,陈砚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开始写“协作丰收周”的计划。他在文档里写道:“丰收周期间,组织各地农户通过视频连线展示丰收场景,开展种植技术交流会,评选‘全球协作种植能手’;让木工坊制作‘丰收纪念木梳’,送给各地的种植能手;让面包坊制作‘丰收主题面包’,用全球各地的谷物制作,象征全球协作……”指尖在键盘上敲击,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期待,每一个计划都藏着对未来的憧憬。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远处的通讯塔闪烁着信号灯,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陈砚看着屏幕上的计划,心里满是信心——这个夏天,他们会在田野里继续推广新技;这个秋天,他们会在全球范围内分享丰收;而未来,他们会带着这份协作的情谊,让人类文明的种子,在更多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他关掉电脑,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的向日葵,花盘正朝着月光的方向,仿佛在期待着新的希望。风里带着夜的清凉,还有田野里的清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