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一过,陈家沟的冻土便透着一股松活气,田埂边的草芽顶着露珠钻出来,连风里都裹着泥土的腥甜。
陈光庆扛着犁杖站在自家地头,望着眼前连片待耕的土地,眉头却轻轻蹙着——往年这个时候,村民们早该挽着裤腿下地了,可今年开春冷得久,地里的土块硬得像石头,好几户人家的牛拉着犁杖走两步就直喘,汉子们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傍晚收工的时候,一个个愁眉苦脸地蹲在田埂上抽烟。
“光庆哥,这土也太硬了,我家老牛今天差点崴了蹄子。”隔壁的王二柱扛着锄头走过来,裤脚沾满了泥,“照这么耕,一亩地得耗两天,等播上种都误了节气了。”
陈光庆没说话,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手指碾了碾,土块在掌心硌得慌。
他脑子里忽然闪过前几天练太极时的光景——练“云手”时候,脚步要像踩在棉花上,腰胯带动身子转,看似慢,实则把劲儿都揉进了招式里,一点不费蛮力。若是把这太极的劲儿用到犁地上,会不会不一样?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陈光庆就按捺不住了。
他把犁杖架在牛身上,自己握着犁把站定,没有像往常那样弯腰使劲拽,而是先沉了沉气,双脚慢慢分开,左脚往前虚点,右脚在后踏实,正是太极里的“开立步”。
牛儿似乎察觉到主人的不一样,轻轻甩了甩尾巴。
陈光庆深吸一口气,腰胯微微一转,左脚顺着田垄的方向慢慢滑动,犁尖跟着扎进土里,他没有用胳膊的劲儿硬推,而是借着转身的惯性,让犁杖顺着身子的转动往前挪。
一开始动作还生涩,牛走得有些犹豫,可走了两三步,陈光庆就找到感觉了——腰胯转得越圆,犁尖入土就越顺,脚下的步子像踩着太极图的阴阳鱼眼,一步跟着一步,没有半点卡顿。
他的身子随着犁的方向轻轻转动,时而“左揽雀尾”般引着犁杖往左偏,时而“右揽雀尾”般带向右边,犁出来的田垄竟不是笔直的,而是带着一道柔和的S形曲线,像极了太极图上的阴阳分界线。
“光庆哥,你这犁地的样子咋怪怪的?”王二柱看得直愣神,“哪有人这么扭着身子耕地的,不怕把犁弄歪了?”
陈光庆没回头,又往前耕了一段,才停下牛喘口气。他直起腰,竟没像往常那样满头大汗,只是额角沁了点薄汗。
“二柱,你过来试试,照着我刚才的步子,别用蛮力,让腰胯带着劲儿走。”
王二柱将信将疑地接过犁把,学着陈光庆的样子站定,双脚分开成开立步。
可他一使劲,还是习惯性地弯腰拽犁,刚走一步就差点栽个趔趄。“不行不行,这步子走得别扭,还不如我平时耕得快。”
“你别急,先把气沉下去。”
陈光庆站在他身边,伸手扶了扶他的腰,“你看,腰要松,别绷着,就像咱们平时练太极站桩那样,屁股往后坐一点,把重心放低。对,就是这样,然后慢慢转腰,脚步跟着腰动,不是脚先动,是腰先转。”
王二柱跟着陈光庆的指点,慢慢调整姿势。
这一次,他没再硬拽,而是试着让腰胯先转,左脚顺着转动的方向滑出去,犁杖果然比刚才顺了不少。虽然还是慢,但手里的犁把不再像先前那样硌得手心疼,耕出来的土块也比刚才碎了些。
“哎?好像真不那么费劲了!”王二柱眼睛一亮,又往前耕了几步,越走越顺,脸上的愁容也散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没半天就传遍了陈家沟。
村民们都跑到陈光庆的地里看热闹,有的蹲在田埂上看他耕出的S形田垄,有的凑上前问步子怎么迈,连村里年纪最大的张老爷子都拄着拐杖来了,眯着眼睛看了半晌,捋着胡子说:“光庆这步子,透着股阴阳调和的意思,土被这么揉过,肯定能养庄稼。”
陈光庆索性停下犁,给大家演示太极步法。他先教大家站“开立步”,让每个人都找到重心下沉的感觉,再教“云手步”,双脚如何交替滑动,腰胯如何带动身子转动。
一开始,村民们学得磕磕绊绊,有的步子迈大了,有的腰转得太僵,还有人觉得这是花架子,耕个地哪用这么麻烦。
可跟着练了一会儿,大家就发现了好处——往常耕半个时辰就累得直不起腰,今天练着步法耕了快一个时辰,胳膊和腿竟还透着劲儿,连呼吸都比平时匀实。
“我知道为啥省力了!”村里的李铁匠拍了拍大腿,“平时耕地是硬跟土较劲,现在这步子是顺着土的劲儿走,就像打铁的时候,得顺着铁的纹路敲,才能省劲儿还打得匀。”
这话一下子点醒了众人。接下来的几天,陈家沟的田地里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学着陈光庆的太极步法犁地。
有的人家夫妻俩一起上,一个扶犁,一个跟着练步子;有的人家孩子放学了也跑到地里,跟着大人学“云手”;连最抵触的老顽固刘大叔,练了两天后也忍不住说:“这玩意儿真管用,我家那亩硬地,昨天用这步子耕,比前天快了小半天,牛也没那么累了。”
陈光庆每天都在田埂上转,谁家步子走得不对,他就上前指点;谁家犁杖调得不合适,他就帮忙调整。
他还发现,S形的田垄不仅省力,还有别的好处——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S形的沟流,不会把土冲得太厉害;风刮过来的时候,S形的田垄能挡着点风,不容易把刚播下的种子吹跑。他把这些发现告诉村民,大家更是上心,耕起地来越发认真。
播种的时候,村民们又照着陈光庆说的,把种子撒在S形田垄的凹处,盖上土的时候,也用太极里“按”的招式,手掌轻轻按在土上,把土压实却不压硬。
地里的庄稼出苗后,陈光庆又教大家用太极里的“采”式除草,手指顺着草的根部轻轻一掐,既不伤到庄稼根,又能把草拔干净,比用锄头刨省力多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家沟的庄稼长得格外好。
别人家的玉米刚齐腰,陈家沟的玉米已经快到人胸口了;别人家的豆子还没开花,陈家沟的豆子已经挂满了豆荚。
路过的外村人看到了,都忍不住停下来问:“你们村的地咋这么养庄稼?是不是施了啥好肥?”
村民们就笑着说:“不是肥好,是我们用太极步法耕的地,土松活,庄稼长得欢!”
转眼就到了秋收。
金黄的玉米穗压弯了秸秆,饱满的豆子在豆荚里轻轻晃动,稻子低着头,风吹过的时候,田里翻起金色的波浪。村民们拿着镰刀下地,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王二柱家的一亩玉米,往年最多收三百斤,今年一称,竟有六百多斤;李铁匠家的豆子,往年收两袋,今年收了四袋;就连张老爷子家那片往年收成最差的洼地,今年都收了不少粮食。
傍晚的时候,村民们把收回来的粮食堆在晒谷场上,家家户户都忙着称重、装袋。陈光庆站在晒谷场边,看着眼前满场的粮食,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比自己家收了粮食还高兴。
王二柱提着一篮子刚煮好的玉米走过来,塞给陈光庆一个:“光庆哥,你尝尝,今年的玉米特别甜!要不是你教我们太极步法,哪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张老爷子也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饱满的稻穗,递给陈光庆:“光庆啊,你把太极从拳场带到了地里,这是给咱陈家沟办了件大好事啊!以前都说太极是用来防身的,现在才知道,太极还能养庄稼,能让咱老百姓吃饱饭!”
陈光庆接过稻穗,指尖轻轻拂过饱满的谷粒,心里忽然明白了太极的真意——太极不止是招式,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道理,是把劲儿用在实处的智慧。
他看着晒谷场上忙碌的村民,看着远处田地里残留的S形田垄,忽然觉得,这春耕秋收的日子,就像太极的阴阳流转,藏着最朴实也最珍贵的道理。
那天晚上,陈家沟的人都没早睡。
大家围着晒谷场的火堆,吃着新收的玉米,聊着今年的好收成,有人提议让陈光庆再多教些太极招式,不光用来耕地,平时练着也能强身健体。
陈光庆笑着答应了,火光映着他的脸,也映着村民们充满希望的眼睛。
夜风里,似乎还飘着泥土的清香,田埂边的草芽早已长成了茂盛的野草,而陈家沟的土地上,不仅种下了庄稼,还种下了太极的智慧,种下了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希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太极之宇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