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10日的清晨,国术馆资料室里终于多了几分安稳——柳德米拉被成功营救后,暂时被安排在公安同志的保护下休养,两名绑架者经审训,吐露了“5月15日公映现场的炸弹,需用密道68号门后的零件组装”的关键信息,却对“炸弹最终藏匿点”和“残余势力头目”绝口不提。
李天骥、陈老和小林围着审训记录,正琢磨着如何突破供词缺口,小林从整理好的底片堆里,翻出了此前一直未深挖的第10张“穿梭”照片,意外触发了一段与端王府紧密相连的历史彩蛋。
“之前忙着救柳德米拉、查铜钥匙,把这张‘穿梭’给压箱底了!这照片拍的是端王府门口的街道,背景全是行人,说不定藏着跟黑衣人据点相关的线索!”
小林把照片平铺在冷光灯下,画面瞬间清晰——照片里的李天骥呈“穿梭”招式,左腿向前迈出,右腿跟进,双手前后交错,像在人群中灵活穿行,完美契合“穿梭如游鱼,避人不碰身”的技法精髓。背景是清末民初风格的街道,行人穿着长衫、短褂,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小车,热闹得像一幅老北京街景图。
陈老先拿着放大镜扫过人群,没发现可疑的黑衣人身影,也没看到刻字或标记,有些疑惑:“这就是普通的老街景啊,行人虽多,但看着都是老百姓,没什么特别的,难道跟咱们要查的炸弹、密道没关系?”
“不对,你看左边第三个人手里的报纸!”
李天骥的目光落在照片左侧,一名穿着长衫的男子正低头看报纸,报纸的版头虽被手臂挡住一部分,但“光绪二十六年”的字样清晰可见,下方还有一行更小的字——“庚子年三月初十”,日期标注得明明白白,没有丝毫模糊。
“庚子年?!”陈老猛地凑过来,手指在报纸日期上反复确认,语气瞬间变得凝重,“光绪二十六年,正是1900年庚子年,这可是端王府历史上最关键的年份之一!当年义和团运动爆发,端王府曾是义和团的重要据点,后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端王府被焚毁大半,很多珍贵文物和密道图纸都在那场战乱中遗失——这张照片特意把‘庚子年’报纸拍进背景,绝不是巧合!”
小林没听过这段历史,赶紧追问:“陈老,庚子年的端王府,跟咱们现在找的密道、国宝名录有啥关系啊?”
“关系大着呢!”
陈老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北京王府史话》,翻到端王府相关章节,指着文字说,“书中记载,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前,端王府的末代王爷担心国宝被抢走,特意将王府里的珍贵文物清单(也就是咱们要找的国宝名录)藏进了紫禁城密道,还把密道的关键机关图纸,刻在了端王府的地砖和太极底片里,以防战乱后找不到线索。而‘庚子年三月初十’这个日期,正是末代王爷下令整理文物、修建密道备用通道的日子!”
李天骥将照片里的报纸日期,与书中记载的“密道修建日”对比——完全吻合,而且照片里穿长衫男子的站位,刚好在端王府门口的石狮子旁,而石狮子的底座,正是1900年战乱后重新修缮的,底座下方藏着一个暗格,当年用来存放密道图纸的副本,只是后来没人知道暗格的存在,渐渐被遗忘。
“这张‘穿梭’照片,根本不是拍招式那么简单,而是在给咱们递历史线索!”
李天骥指着照片里男子手中报纸的折角——报纸的右上角被刻意折起,折角的方向刚好指向端王府石狮子的底座,像是在指引“暗格位置”;报纸上“庚子年”三个字的墨迹,比其他地方更浓,显然是拍摄时特意加重了墨色,提醒众人关注这个年份。
小林立刻拿来一张透明纸,铺在照片上,沿着报纸折角的方向画了一条直线,直线的终点正好落在石狮子底座的左侧,又对照《北京王府史话》里的端王府平面图,确认了石狮子底座的位置——就在端王府正门左侧,如今虽经过多次修缮,但底座的轮廓和1900年时几乎一致,只是表面多了一层青苔,掩盖了暗格的痕迹。
“咱们现在就去端王府!找到石狮子底座的暗格,说不定能挖出1900年的密道图纸副本,补全现在3d密道图的空白——之前的示意图只标注了68号门后的炸弹零件存放点,没标注密道的通风口和紧急出口,要是黑衣人在密道里引爆炸弹,咱们没地方逃生可就麻烦了!”
小林兴奋地说,手里已经拿起了装有“云手”铜钥匙的铁盒,生怕再错过关键线索。
陈老却有些顾虑:“可是昨天刚从端王府救回柳德米拉,黑衣人肯定会在附近盯梢,咱们要是贸然去查石狮子底座,说不定会打草惊蛇,让他们提前转移炸弹零件。而且1900年的暗格,时隔五十多年,说不定早就被人发现过,里面的图纸可能已经不在了。”
“盯梢正好,咱们可以‘声东击西’。”
李天骥立刻制定计划,“让两名公安同志伪装成游客,去端王府后院‘参观’地砖区域,吸引黑衣人的注意;咱们三个则假装去端王府正门‘核对门牌号’,悄悄检查石狮子底座,寻找暗格。就算暗格里没有图纸,也能确认底座是否被动过手脚,避免黑衣人利用底座藏匿炸弹零件。”
众人一致同意,立刻联系公安同志,按照计划行动。
半个多小时后,众人抵达端王府——正门左侧的石狮子依旧威严,底座上覆盖着一层青苔,表面光滑,没任何明显的暗格痕迹。
李天骥蹲下身,用手轻轻擦拭底座上的青苔,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底座的右侧有一道细小的缝隙,缝隙的形状呈“庚子”二字的简化版,只是被青苔掩盖,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就是这里!这道缝隙是暗格的入口!”
李天骥让小林拿来小铲子,沿着缝隙轻轻撬动,避免破坏底座的完整性。铲子刚撬动几下,底座的一块石板就“咔嗒”一声松动了,他伸手将石板轻轻掀起.
石板下方是一个巴掌大的暗格,暗格里铺着一层油纸,油纸包裹着一卷泛黄的图纸,图纸的边缘虽有些破损,但上面的线条依旧清晰,正是1900年绘制的紫禁城密道完整图纸!
小林小心翼翼地将图纸从暗格里拿出来,展开铺在地上——图纸上不仅标注了现有立体密道图的所有路线,还补充了通风口、紧急出口和“国宝名录藏匿柜的密码锁细节”:
通风口在68号门后的储物间顶部,紧急出口连接着紫禁城的护城河,而国宝名录的藏匿柜,除了需要“Zm68GAp”密码和“云手”铜钥匙,还需要输入“庚子年”的天干地支密码“庚子”对应的数字“37”(甲为1,乙为2……庚为7;子为1,丑为2……子为1,“庚子”即7和1,组合为“71”,因1900年为庚子年,需加“-34”调整,最终为“37”)。
“太好了!这图纸太关键了!”陈老看着图纸上的紧急出口,终于松了口气,“之前咱们一直担心在密道里遇到危险没地方逃,现在有了紧急出口,就算黑衣人引爆炸弹,咱们也能从护城河逃生!而且密码锁细节也补充了,明天进入密道,就能直接打开藏匿柜,拿到国宝名录,不用再浪费时间试密码!”
李天骥则盯着图纸上“庚子年三月初十”的标注,又看了眼照片里报纸的日期,心里彻底理清了线索脉络:24张太极底片,不仅藏着密道、铁牛的现实线索,还串联起了端王府的庚子年历史——
从“左下势”的“端王”地砖,到“穿梭”的“庚子年”报纸,再到如今的1900年密道图纸,所有线索都围绕“守护国宝”展开,而庚子年的战乱,正是“国宝入密道”的起点,也是所有秘密的源头。
“黑衣人肯定不知道这张‘穿梭’照片里的庚子彩蛋,更不知道石狮子底座有暗格。”
李天骥将图纸小心翼翼地卷起来,放进防水袋里,“咱们把图纸带回国术馆,连夜对照现有示意图,调整明天的密道行动方案,把通风口、紧急出口和密码锁细节都标注清楚,确保明天进入密道后,既能拿到国宝名录、找到炸弹零件,又能应对突发危险。”
离开端王府时,伪装成游客的公安同志过来汇合,说刚才确实有两名可疑人员在后门盯梢,一直盯着后院的地砖区域,没注意到正门的动静,众人这才放心。
小林拿着装有图纸的防水袋,兴奋地说:“没想到一张老照片里,还藏着这么重要的历史彩蛋!要是没发现报纸上的庚子年日期,咱们可能永远都找不到这张完整的密道图纸,明天进密道说不定会遇到大麻烦!”
陈老点头,感慨道:“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啊,把秘密藏在历史里,藏在日常的街景、招式里,既不会轻易被发现,又能通过线索一代代传承下来。咱们现在不仅要守护好这些线索,还要把这段庚子年的护宝历史记下来,让更多人知道端王府和密道背后的故事。”
夕阳西下,端王府的石狮子在余晖中显得格外厚重,底座的石板已被重新铺好,青苔也恢复了原样,仿佛从未被人动过。
这张“穿梭”照片里的庚子彩蛋,不仅补全了密道图纸的空白,还让众人意识到,要解开所有谜团,必须结合历史背景,探寻线索背后的关联——而明天的紫禁城密道之行,将是串联现实与历史、揭开所有秘密的关键一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太极之宇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