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学堂开课的消息,跟着“热搜三连”的热度传遍了北京城。
7月1号一早,学堂院子里的槐树下就排起了长队,学员们手里要么攥着第六印迷你模型,要么捧着从清福池澡堂买来的迷你算盘,还有人特意带着之前打印的“单鞭”水印照片,脸上满是期待。
李天骥穿着一身素色短褂,站在学堂门口迎接学员,身后的木架上,摆着十几把崭新的红木算盘——都是按照他之前那把“战神同款”做的,算珠打磨得圆润光滑,木框上还刻着细小的太极纹路,一眼就惹得人喜欢。
“大家别着急,都先签到领算盘,每把算盘都能当练太极的教具,今天咱们第一节课,就教《算盘与太极》。”李天骥的声音刚落,队伍里就响起一阵欢呼,阿杰举着手里的第六印模型喊:“李师傅,我早就等着学怎么用算盘练太极了,之前看您在直播里转算珠,太帅了!”
进了学堂,学员们按顺序坐好,每人面前都摆着一把红木算盘。
张婶摸着算盘的木框,笑着跟身边人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跟算盘学太极,以前只知道算盘能算账,现在还能练功夫,新鲜!”
旁边的老拳师陈大爷则仔细拨了拨算珠,点头称赞:“这算盘的重量刚好,拨着不费力,又能练劲,李小子有心了。”
李天骥走到学堂中央,手里拿着自己那把旧算盘——虽说是旧的,却被擦得锃亮,算珠上的痕迹藏着过往的故事。
“今天咱们这节课,不先教‘单鞭’‘云手’的招式,先教大家怎么用算珠练太极的劲路。”他说着,指尖轻轻捏住一颗算珠,用太极“柔劲”慢慢转动,算珠在指尖稳稳打转,没有丝毫晃动,“太极讲究‘以柔克刚,以劲带势’,转算珠练的就是‘听劲’——大家要感受算珠的重量,用指尖的劲带动它转,而不是用蛮力捏着转,就像当年拆地雷时,用指腹‘听’引线的震动一样。”
学员们立刻跟着学,有的小心翼翼捏住算珠,却总让算珠掉在桌上,发出“叮咚”的声响;有的用力太猛,直接把算珠拨到了地上,引得周围人发笑。
阿杰急得抓耳挠腮,凑到李天骥身边问:“李师傅,我怎么总转不稳啊?是不是劲用错了?”
李天骥走过去,轻轻握住阿杰的手,引导他用指尖发力:“别着急,腰腹先稳,劲从腰腹传到手臂,再到指尖,慢慢带算珠转,就像用手拨云一样,要轻,要匀。”
在李天骥的指导下,阿杰的算珠渐渐转稳了,他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转稳了!李师傅,我转稳了!”
接下来,李天骥又教大家用算盘练“化劲”——双手分别捏住算盘两端的算珠,同时向中间拨,让算珠在算盘上碰撞后轻轻弹开,“大家看,算珠碰撞的劲,就像对手打过来的劲,咱们不是硬挡,是用算盘的弧度把劲‘化’开,这跟太极里‘卸劲’的道理一模一样。”
学员们跟着练习,算盘碰撞的“噼啪”声、算珠掉落的“叮咚”声,伴着大家的笑声,漫出学堂的院子。
路过的街坊邻居都忍不住停下脚步,趴在门口往里看,有的还问:“这是在干啥呀?怎么又打算盘又练太极的?”
有学员热情地招手:“快来看看!李师傅教我们用算盘练太极,可有意思了,下次开课你们也来报名!”
第一节课结束后,学员们都舍不得走,围着李天骥问东问西——有人问“下次能不能教用算盘练‘单鞭’”,有人问“第六印跟算盘有没有关系”,还有人提议“能不能把今天学的内容画成图,方便回家练习”。
李天骥一一耐心回应,还跟大家约定,下次课教“用算盘对应24式太极招式”,让大家回去后先好好练转算珠、拨算珠的劲路。
没想到,第一节课的内容很快就传了出去。
第二天,就有学员把课堂上拍的“转算珠练听劲”的照片发到了媒体上,配文“太极新玩法!用算盘练听劲,手残党也能学会”。视照片刚发出去,就被大量转发。读者们纷纷议论留言:“这也太新颖了!原来算盘还能这么用,我也要买把算盘学太极!”“之前看‘算盘珠暗器’就觉得有意思,现在还能当教具,必须安排!”“求推荐‘太极同款算盘’,想跟着练!”
需求一上来,北京城的木匠铺立刻忙了起来。
之前给学堂做算盘的王木匠,订单排到了一个月后,每天都有顾客上门问“太极同款算盘啥时候能做好”,有的甚至愿意多付工钱,让他先做。
不仅如此,北平、上海的木匠铺也跟着跟风,做起了“太极算盘”,有的还在算盘上刻上“单鞭”“云手”的招式图案,销量一路飙升,算盘一下子成了年度最潮单品——年轻人把它当摆件,放在家里彰显个性;中年人把它当教具,跟着网上的视频练太极;老年人则把它当“健身神器”,每天转算珠、拨算珠,活动手指和腰腹。
随着《算盘与太极》课程走红,来太极学堂报名的人越来越多,原本只能容纳五十人的课堂,场场爆满,李天骥不得不加开下午场、晚场,还请了几位老拳师来帮忙教学。
有从外地赶来的学员,特意带着自己买的“太极算盘”,说“就想跟着李师傅学正宗的”;还有学校的老师来报名,说“学会了要教学生,让孩子们既能学算盘,又能练太极,一举两得”。
除了报名上课,越来越多的太极爱好者在街头自发组织“算盘太极小课堂”——有人在广场上带着大家用算盘练劲路,还有人整理出“算盘太极口诀”,方便大家记忆。甚至有商家推出了“算盘太极套餐”,里面包含一把太极算盘、一本入门手册、一张水印照片,销量格外火爆。
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有不少太极爱好者在学堂的留言本上提议:“现在喜欢太极的人越来越多,能不能请国家倡导和普及太极拳啊?让更多地方都能有太极学堂,让更多老百姓都能学太极,提升身体素质。”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学员们纷纷在留言本上签字,还有人写了联名信,托老周交给北京市政府的文化部门。
北京市政府的文化部门收到联名信后,立刻组织人员来太极学堂调研,看到课堂上热闹的场景,又听了李天骥的教学理念,当即表示“会向上级部门汇报,推动太极拳的普及”。没过几天,北京市政府就发布了通知,计划在全市的社区、广场开设“太极角”,配备太极算盘、招式图等教具,邀请李天骥、陈大爷等老拳师定期去教学;还会在学校里开展“太极进校园”活动,把24式太极和算盘演算融入课后服务,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太极文化。
消息一发布,北京城的老百姓都高兴坏了。张婶特意跑到学堂,跟李天骥说:“以后在社区就能学太极,不用特意跑这么远了,太方便了!我一定带着街坊邻居都去学!”阿杰也说:“以后学校里能学太极,我要教同学们用算盘练听劲,让大家都爱上太极!”
傍晚时分,夕阳透过槐树叶的缝隙落在学堂里,李天骥看着学员们在院子里练习转算珠,听着大家的笑声,又看了看墙上挂着的“太极十印”示意图,心里满是欣慰。
原本只是为了推动电影热度、解答观众困惑而开设的《算盘与太极》课程,没想到不仅让算盘成了潮品,让更多人爱上了太极,还推动了太极拳的普及——这或许就是太极的魅力,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传递“强身健体、以和为贵”的力量。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太极拳的普及,随着“太极十印”线索的不断挖掘,会有更多人加入到太极传承的队伍里,会有更多人用太极算盘练劲路,会有更多人明白,传统文化不是“老古董”,只要找对了方式,就能以新的姿态流行起来,永远传承下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太极之宇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