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第一场大雪,来得猝不及防。
沈清姿加完班走出组织部大楼时,已近午夜。路灯的光晕里,雪花像撕碎的棉絮般纷飞,落在肩头瞬间化水,又很快被新的雪粒覆盖。
天地间一片素白,连平日里嘈杂的街道,都被雪裹上了一层静谧,只剩她的高跟鞋踩在积雪上,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在空荡的夜里格外清晰。
她把围巾又紧了紧,指尖按在冰凉的围巾面料上,呵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冷风中。
寒冷让大脑异常清醒,也把那些被工作暂时压住的情绪,一点点勾了上来 —— 茶话会上乔副总的意有所指、办公室里李大姐探究的眼神、深夜公寓里的空荡…… 还有周聿那通冷静到近乎冷漠的越洋电话。
这些细碎的压力,此刻像雪一样堆在心头,沉甸甸的,让她每一步都走得比平时更沉。
回到公寓,推开房门的瞬间,暖气裹挟着干燥的暖意扑面而来,与外面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她脱下被雪打湿的外套,搭在玄关的衣架上,水滴顺着衣摆落在地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
给自己倒了杯热水,指尖裹着杯壁的温热,她蜷缩进沙发里 —— 客厅只开了盏落地灯,暖黄的光映着茶几上摊开的工作笔记,却照不进角落里的空寂。
手机放在茶几上,屏幕漆黑。她甚至下意识地划亮屏幕,又迅速按灭 —— 没有新消息,没有未接来电,连推送通知都安静得很。这段时间,她早已习惯了这种沉默,却还是在某个瞬间,会期待屏幕突然亮起,跳出那个熟悉的名字。
就在这时,搁在腿上的笔记本电脑突然 “叮” 地响了一声,提示收到新邮件。
沈清姿愣了愣,伸手点开 —— 发件人是一串毫无规律的字母组合,没有备注,主题栏是空的,邮件图标旁还带着个小小的 “加密” 标识。
她的心莫名一跳。
指尖悬在鼠标上,犹豫了两秒,还是点了 “打开”。弹出的密码框里,光标一闪一闪,像是在等一个只有她知道的答案。她盯着键盘,脑海里闪过好几个可能 —— 他们的生日、结婚纪念日,最后鬼使神差地,敲下了两人领证那天的日期:。
那是个普通的周三下午,民政局人不多,他们拿着户口本走流程,连合照里的笑容都带着几分公式化。当时她以为这只是一场契约的开始,从没想过这个日期会成为解锁他消息的钥匙。
按下回车键的瞬间,邮件正文弹了出来。没有称呼,没有落款,只有几行简短的字,带着周聿一贯的利落风格:
「风波将息,勿虑。
非盟副主席会谈顺利,项目障碍已初步扫清。
内部隐患已清除。
你处压力,我已知晓。稳住即可。
另:注意保暖。」
沈清姿的指尖停在屏幕上,反复读了三遍。
第一遍读的是 “风波将息”,紧绷了半个多月的神经,像被松了劲的弦,骤然松弛下来;第二遍读的是 “你处压力,我已知晓”,眼眶莫名一热 —— 原来他不是不知道,他知道她在国内独自应对的那些暗流,知道她在茶话会上的周旋,知道她深夜里的疲惫;第三遍,目光落在最后那句 “注意保暖” 上,指尖轻轻摩挲着这四个字,连杯里的热水似乎都变得更暖了些。
这不是温情脉脉的安慰,也不是长篇大论的解释,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他用最简洁的方式,告诉她 “我在掌控局面”,也告诉她 “你的付出我看得见”。他们依旧是契约里的合作伙伴,却又多了点超越 “合作” 的东西 —— 是并肩面对风浪的信任,是隔着万里重洋的牵挂。
她捧着水杯,走到落地窗前。窗外的雪还在下,路灯下的雪粒闪着细碎的光,原本觉得漫长寒冷的夜,此刻竟有了几分柔和。
她关掉邮件页面,没有回复 —— 有些情绪,有些变化,不需要说出口,留在心底慢慢品味,反而更显珍贵。
回到沙发上,她把笔记本电脑合上,重新拿起那杯温热的水。指尖不再冰凉,心里的空寂也被那几行字填满了。
这个雪夜,似乎不再那么孤独了。
她知道,这场围绕着他们的风波,快要过去了;而她和周聿之间,好像也在这场风波里,悄悄生出了点不一样的东西 —— 像雪地里冒出的新芽,微弱,却带着向上的力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的仕途不靠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