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过后的阳光,比冬日里多了几分暖意。沈清姿早上推开公寓窗户,能看到楼下的迎春花枝条冒出了嫩黄的芽,风里不再有刺骨的冷,裹着点湿润的泥土气息。
周聿那通跨年电话像一粒种子,在她心里悄悄发了芽 —— 不是轰轰烈烈的改变,而是细微到不易察觉的变化:早上煮咖啡时,会下意识多煮一杯,反应过来后又自嘲地倒掉;整理文件时看到 “中非经贸合作” 的字眼,会停顿两秒,想知道这是否与周聿有关;甚至晚上加班回家,打开公寓门时,不再第一时间被空寂裹挟,反而会隐隐期待手机屏幕亮一下。
这种期待很淡,像薄雾,却真实存在。
工作上的顺遂,让这份期待有了更坚实的底色。党建案例评选的后续推广做得很扎实,她整理的《基层党建创新实践手册》被印成小册子,下发到各市州组织部,不少基层干部打电话来咨询细节,语气里满是认可。
处务会后,老王特意把她叫到办公室,泡了杯茶递过来,语气比平时更温和:“清姿,最近部里几位领导都夸你,说你不仅能扛事,还能把事做细。下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实践锻炼计划’快启动了,要选派同志去地方基层任实职,这是个摔打的好机会,你得好好把握,最近工作别出纰漏。”
“优秀年轻干部实践锻炼计划”—— 这几个字像火苗,瞬间点燃了沈清姿心底的期待。她当初考公务员,不是为了在机关里做个按部就班的科员,而是想深入基层,真正解决些实际问题。
去地方任实职,意味着她能摆脱 “周太太” 的光环阴影,用自己的能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立足。她接过茶杯,指尖有些发烫,轻声说:“谢谢处长提醒,我会全力以赴。”
从那天起,她的办公桌抽屉里多了一个笔记本,封面写着 “基层调研”。
下班后,她不再立刻回家,而是留在办公室查资料:先是筛选可能的目标地市 —— 优先选了三个经济中等、基层治理有挑战但潜力大的县;然后找这些地方的年度工作报告,重点标注 “乡村振兴难点”“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甚至托在地方工作的大学同学,帮忙打听当地的民情风俗、重点产业。
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有的地方画着问号,有的标着 “需实地考察”,这些都是她藏在心底的规划,没对任何人说 —— 包括周聿。
他们的关系虽因加密邮件和跨年电话缓和了些,却还没到能分享职业规划的地步。她不想让这份机遇,再被贴上 “靠周聿” 的标签;更怕自己这份尚在酝酿的期待,会成为他的负担。
与周家的联系,却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里,变得越来越自然。
陈静几乎每周都会打电话:“清姿,张阿姨炖了鸽子汤,晚上回老宅喝吧?” 有时是 “你叔叔朋友送了些新鲜的草莓,你带点回去吃”。饭桌上的话题也变了,不再只聊家常,陈静会问她:“最近看新闻说基层在推‘党建 + 养老’,你们做案例评选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模式?” 甚至偶尔会提:“你表叔的建材厂最近遇到环保整改的问题,你从政策角度看看,有没有合规的整改方向?”
这些问题大多不涉及核心利益,更像是一种 “试探性的信任”。
沈清姿会认真回答:“‘党建 + 养老’在苏南有个试点做得不错,我把材料发给您;环保整改的话,最新的《产业园区污染防治指南》里有具体标准,我找时间整理给表叔。” 她知道,自己正在慢慢穿过那道横亘在 “外来者” 与 “自己人” 之间的无形屏障,这种接纳带来了归属感,却也让她意识到责任的重量 —— 比如参加周家家族聚会时,要记得每位长辈的喜好;比如表叔的工厂遇到问题,即便只是咨询,也要尽力帮着梳理政策,不能敷衍。
周聿的消息依旧来得稀疏,大多是加密邮件。内容却悄悄变了:不再只说 “项目推进顺利”,会加一句 “当地雨季来临,部分路段泥泞,谈判需提前规划行程”;也会提 “今天与非盟官员会面,对方带来了当地手工艺品,木质雕刻很有特色”。
没有多余的情绪,依旧是客观冷静的陈述,可沈清姿读的时候,却能想象出他在雨季泥泞里赶路的样子,能猜到他接过手工艺品时礼貌的表情 —— 这些细节,像在她眼前勾勒出一个更真实的周聿,不再只是契约里的名字,而是那个在非洲高原上认真工作、偶尔也会接触到生活趣味的人。
她的回复依旧简短:“雨季注意安全”“手工艺品可留存,作文化交流纪念”,发送前却会对着屏幕斟酌半天,怕语气太淡显得疏离,又怕太热情越了界。
日子就这样在平稳的日常里滑过,像一条表面平静的河。工作有盼头,家族有接纳,与周聿的关系有缓和,一切都朝着 “好” 的方向发展。可沈清姿心底,总有一丝不安,像河底的暗流,在不经意间搅动她的心绪。
这天午休,她刷社交媒体,无意间看到乔薇更新的动态:定位在非洲某国的文化中心,照片里是她和当地儿童的合影,背景里却隐约能看到一个穿卡其色冲锋衣的背影,身形与周聿极为相似;配文写着 “记录中非文化交流的温暖瞬间,感谢周参赞为活动搭建桥梁,连日筹备辛苦啦”。
指尖瞬间收紧,手机壳的棱角硌得掌心生疼。
她知道乔薇是故意的 —— 不直接拍周聿,却用 “背景” 和 “感谢” 暗示两人的交集,延续着之前的暧昧暗示。她深吸一口气,关掉页面,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
还有新闻里的只言片语:“非洲某区域近期出现小规模武装冲突,周边地区需注意安全”—— 虽然不是周聿所在的城市,却也让她心里一紧,忍不住去查当地的安全预警。
最让她不安的,是自己那份日益复杂的情感。
她不再只把周聿当作契约伙伴,看到他邮件里提 “项目突破”,会真心为他高兴;看到可能的安全风险,会担心;甚至想到未来如果去基层,要不要跟他说一声 —— 这种情感像藤蔓,悄悄缠绕住心脏,她不知道这是依赖,是感激,还是别的什么,只知道自己越来越无法掌控这种情绪,而无法掌控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隐患。
傍晚下班,她走在夕阳里,看着街上车水马龙,心里忽然明白:眼前的平静,或许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间隙。
那些潜藏的暗流 —— 乔薇的步步紧逼,非洲的未知风险,自己对周聿越来越深的在意,迟早会浮出水面,打破这份看似安稳的日常。
她握紧手里的包,加快了脚步。无论未来有什么风浪,她都得先做好眼前的事,守住自己的节奏 —— 这是她从这场婚姻和风波里,学到的最重要的道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的仕途不靠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