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封山,本就崎岖的太行山道更加难行,补给车队十次出发,能有三四次抵达前线已是万幸。
粮仓日渐空虚,每日配给的口粮不断缩减,掺杂着难以消化的麸糠和草根。
饥饿和寒冷,比赵军的刀箭更有效地瓦解着秦军的士气和战力。
蒙毅的中军大帐内,炭火盆烧得通红,却驱不散那深入骨髓的寒意和沉重的压力。他披着厚重的裘氅,面容比帐外的冰雪更加冷峻,眼窝深陷,布满血丝。案几上堆满了触目惊心的竹简:伤亡名录(冻饿减员已远超战损)、粮秣告急文书、请求后撤修整的将领联名奏报……每一卷都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他尝试过强攻。
王贲、杨端和等将领亲自督战,悍不畏死的秦军锐士顶着漫天箭雨和滚烫的金汁,踏着同伴的尸体,一次次将云梯架上邯郸城头。然而,廉颇的防守滴水不漏,赵军爆发出惊人的韧性。
数次惨烈的蚁附攻城,除了在城墙下堆积起更高的尸山,在坚硬的城墙上留下斑驳的血迹和焦痕,一无所获。
巨大的攻城冲车在靠近城墙前就被密集的火箭点燃,成为巨大的火炬。
抛石机砸出的石块,大多被厚重的城垛和防御工事弹开。
他也尝试过围困。但李牧的幽灵部队如同跗骨之蛆,不断袭扰漫长的补给线,焚烧粮草,刺杀运粮官。邯郸城似乎早有准备,存粮充足,城内甚至有组织地在空地种植耐寒作物。秦军围得越久,自身反而越虚弱。
时间,在酷寒和绝望中一天天流逝。
岁末的钟声,早已在千里之外的咸阳敲响。
而蒙毅和他的大军,依旧被死死钉在邯郸城下这片冰封的坟场。
那道“岁末凯旋”的诏令,如同一道催命的符咒,悬挂在蒙毅的头顶,也成了咸阳震怒的导火索。
咸阳,章台宫。
炭火烧得极旺,殿内温暖如春,檀香袅袅。然而,气氛却比殿外的冰雪更加肃杀冰冷。
秦王政嬴政,身着玄色常服,背对着殿门,负手而立,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
他的背影如同一座压抑着万丈怒火的冰山,无形的威压让殿内侍立的宫人瑟瑟发抖,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案几上,几份来自邯郸前线的急报被粗暴地摊开,如同被撕碎的耻辱。
上面冰冷的数字和触目惊心的描述,勾勒出一幅惨淡的图景:大军滞留邯郸城下,损兵折将,粮秣告罄,士气低落,寸功未立!
而时间,早已过了他勒令凯旋的期限!
“废物!无能!辜负寡人!”
嬴政猛地转身,声音低沉如闷雷滚动,眼中燃烧着骇人的怒火,那怒火并非仅仅针对战事的失利,更针对一种被公然藐视的权威!
“蒙毅!他好大的胆子!寡人令他岁末凯旋,他竟敢在邯郸城下蹉跎至今!
数十万大军,靡费钱粮无数,就给他拿来赏雪不成?!
还有那粮道!李斯!你这丞相是怎么当的?
粮秣转运,屡遭袭扰,损失惨重,竟无应对之策?!”
被点名的李斯慌忙出列,深深躬身,额上渗出冷汗:
“陛下息怒!臣有罪!
臣已严令治粟内史府及沿途郡县全力保障,然太行山道险峻,冬日大雪封山,赵军游骑又极其狡诈……
臣……臣定当竭尽全力,再调拨粮草……”
他心中同样焦虑,但此刻更多的是庆幸,庆幸皇帝的主要怒火似乎并未烧到他身上,而是牢牢锁定了蒙毅。
“竭尽全力?”
嬴政冷笑一声,目光如刀锋般扫过李斯,“寡人要的不是尽力,是结果!
结果就是大军被困邯郸,进退维谷!
蒙毅无能!
李斯,你也难辞其咎!”
李斯心头一凛,不敢再言。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稚嫩却带着急切和“忧国忧民”的声音响起:
“父皇息怒!保重龙体要紧!” 公子胡亥从殿侧快步走出,脸上满是恰到好处的焦虑和“赤诚”。
他恭敬地行礼,声音清脆:“儿臣听闻邯郸战事胶着,心中亦是忧急如焚!
蒙帅久攻不下,恐非战之罪,实乃赵国负隅顽抗,兼之天时不利啊!”
嬴政看着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脸色稍缓,但怒气未消:“天时?哼!
寡人给他精兵强将,给他充足粮秣(至少在诏令发出时是充足的),他竟连邯郸城门都摸不到!要这天时何用?!”
胡亥眼珠一转,凑近一步,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天真”的疑惑和“灵光一现”的“建议”:“父王所言极是!
不过……儿臣前些日子听赵先生(指赵高)提起过,他在军中时,见蒙帅似乎……似乎对父皇‘岁末凯旋’的旨意,颇有……颇有些踌躇?
赵先生还劝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以战局为重呢!
可蒙帅好像……没听进去?”
“什么?!”
嬴政的瞳孔骤然收缩,一股比刚才更加冰冷、更加危险的怒火瞬间升腾!
“赵高劝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蒙毅没听,却依旧选择强行进军,结果打成这副烂摊子?!”
胡亥这看似无心、实则句句诛心的话,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精准地捅进了嬴政最敏感的神经!
“君命有所不受”——这五个字,在帝王听来,就是拥兵自重、抗旨不遵的铁证!
赵高劝过?那说明赵高是忠心的,知道体谅战局!
蒙毅不听?
那他强行进军,就不是为了执行皇命,而是为了证明什么?证明他蒙毅的“正确”?
还是证明他蒙毅不需要听从皇帝的指挥?!
尤其是现在打成这样,更显得他蒙毅刚愎自用,无能至极!甚至……其心可诛!
嬴政的眼神彻底冰冷下来,那里面不再仅仅是愤怒,而是凝聚了帝王的猜忌和杀意。
他看向李斯:“丞相,胡亥所言,赵高在军中可曾奏报?”
李斯心中狂喜,暗道胡亥公子这刀补得真是时候!他立刻躬身,一脸“凝重”:
“回陛下,赵府令确有密报提及此事。
言其见蒙帅因斥候未归、敌情不明而对诏令踌躇,曾以古训劝谏蒙帅当以实情为重,然蒙帅……坚持皇命不可违,遂强行开拔。”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秦,让我魂牵梦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