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桥关的寒风如刀,卷着黄沙掠过城头。赵匡胤身披玄铁铠甲,手按腰间佩剑,目光死死盯着关外的草原。自率军驻守此地已有半月,他每日督促士兵加固城防、操练阵型,丝毫不敢懈怠——柴荣临行前的叮嘱犹在耳畔,契丹人随时可能兵临城下。
“将军,关外发现契丹骑兵!约莫三千余人,正朝着关隘方向疾驰而来!”了望塔上的士兵高声禀报,声音里带着几分急促。
赵匡胤心中一凛,随即沉声道:“传令下去,全军进入战备状态!弓弩手登上城楼,步兵列阵关内,骑兵隐蔽待命!”军令如山,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原本平静的关隘瞬间弥漫起紧张的气息。
契丹骑兵来势汹汹,马蹄踏碎了草原的寂静,卷起漫天尘土。为首的契丹将领挥舞着弯刀,高声呐喊,企图凭借骑兵的冲击力一举攻破瓦桥关。
“放箭!”赵匡胤一声令下,城楼上的弓弩手齐齐放箭,密集的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契丹骑兵。冲在最前面的几名契丹士兵应声倒地,但后续的骑兵依旧悍不畏死地冲锋。
“将军,契丹人攻势太猛,我们的箭矢快不够用了!”一名校尉焦急地说道。
赵匡胤眉头紧锁,他知道,瓦桥关的兵力远逊于契丹骑兵,硬拼绝非上策。他想起柴荣临行前传授的战术:“契丹骑兵虽勇猛,但阵型散乱,可诱敌深入,再以伏兵夹击。”
“传令下去,弓弩手佯装箭矢耗尽,步兵后撤,故意露出防守破绽!”赵匡胤下令道。
士兵们依计行事,城楼上的箭矢渐渐稀疏,关内的步兵也开始有条不紊地后撤。契丹将领见状,以为后周军队已无力抵抗,心中大喜,高声喊道:“后周军队不行了!兄弟们,冲进去,烧杀抢掠,应有尽有!”
契丹骑兵士气大振,加速冲向关隘。当他们大半进入关内时,赵匡胤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高声喝道:“伏兵出击!”
早已隐蔽在关内两侧的骑兵瞬间杀出,如两把锋利的尖刀,直插契丹骑兵的侧翼。同时,后撤的步兵迅速转身,与骑兵形成夹击之势。契丹骑兵猝不及防,顿时陷入混乱。
“不好,中埋伏了!快撤!”契丹将领惊呼道,想要下令撤军,却已为时已晚。
赵匡胤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冲入契丹骑兵阵中。他武艺高强,长枪挥舞间,几名契丹士兵应声落马。后周士兵们见状,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战场上,刀光剑影,呐喊声、惨叫声此起彼伏。契丹骑兵在夹击之下,伤亡惨重,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契丹将领见大势已去,带着残余的士兵狼狈逃窜。
赵匡胤没有下令追击,他知道,穷寇莫追,况且瓦桥关的兵力有限,需保留实力以防契丹人再次来犯。他下令打扫战场,清点伤亡和战果。
“将军,此次战役,我军斩杀契丹士兵一千余人,俘获三百余人,缴获战马五百余匹,兵器无数!”校尉兴奋地禀报。
赵匡胤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这是他追随柴荣以来打的第一场大胜仗,不仅守住了瓦桥关,还沉重打击了契丹人的嚣张气焰。他立刻让人将捷报送往汴梁,禀报柴荣和郭威。
汴梁城内,柴荣正焦急地等待着瓦桥关的消息。当他接到赵匡胤的捷报时,心中大喜,立刻前往郭威的府邸禀报。
“父亲,大喜!赵匡胤在瓦桥关大败契丹骑兵,斩杀千余,俘获三百余人!”柴荣兴奋地说道。
郭威闻言,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好!好!赵匡胤果然没辜负我们的期望!三郎,你推荐赵匡胤驻守瓦桥关,真是选对人了!”
侯益等老臣得知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他们没想到,赵匡胤竟然真的能守住瓦桥关,还打了一场大胜仗。这无疑让柴荣在军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也让他们想要排挤柴荣的计划更加困难。
柴荣心中清楚,这场胜利只是一个开始。契丹人绝不会善罢甘休,必定会再次出兵报复。他立刻向郭威提议:“父亲,契丹人此次大败,必定会卷土重来。我们必须趁此机会,加强边境防御,增派兵力驻守瓦桥关和雁门关,同时整顿军备,做好应对契丹人大规模入侵的准备。”
郭威表示赞同:“你说得对。传我命令,增派两万禁军前往边境,协助赵匡胤防守瓦桥关,同时命令雁门关守将加强戒备,严防契丹人偷袭。另外,让李谷负责整顿军备,确保粮草和兵器供应充足。”
柴荣心中稍安,但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契丹人实力强大,此次失败只会让他们更加疯狂。他隐隐觉得,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爆发。
就在此时,一名亲兵匆匆来报:“公子,不好了!北汉皇帝刘崇派使者前往契丹,似乎想要与契丹人结盟,共同对付我朝!”
柴荣脸色一变,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北汉一直依附于契丹,若两国结盟,后周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他立刻说道:“父亲,北汉与契丹结盟,对我朝极为不利。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破坏他们的联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郭威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沉吟道:“此事事关重大,容我与众大臣商议一番。三郎,你也留下,参与商议。”
柴荣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忧虑。北汉与契丹结盟,无疑会让后周的处境更加艰难。他不知道,大臣们会提出怎样的应对之策,而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又会给后周带来怎样的灾难。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