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工地的炸药案尚未水落石出,汴梁御书房内,柴荣已将目光投向了新政的深化推进。案头摆放着一份厚厚的官员考核修订草案,其中“民生满意度”这一项指标,被用朱笔圈了又圈。
“陛下,公务员考核制度推行三月以来,虽罢免了一批庸官,但仍有部分官员只重政绩数据,忽视百姓实际需求。”李谷躬身进言,递上几份百姓上访的卷宗,“就像许州那位新上任的刺史,税收完成率倒是拔尖,可百姓反映的灌溉水渠堵塞问题,拖了一个月都没解决。”
柴荣翻阅着卷宗,脸色渐渐凝重:“考核的初衷是让官员为民办事,若是只盯着数字做表面文章,那这制度就失去了意义。”他猛地合上卷宗,“传朕旨意,即日起优化公务员考核制度,新增‘民生满意度’指标,权重占比三成,由百姓代表现场打分,直接与官员升降挂钩!”
旨意一出,朝野震动。各地官员纷纷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原本门可罗雀的州府大堂,如今每天都挤满了接待百姓的官员。汴梁城外的张家庄,往日里难得一见的知县,如今每周都来巡查,亲自督办水渠修缮工程。
“王知县,这水渠要是早修好,我家的麦田也不会被旱成这样。”老农张老汉拉着知县的手,语气中带着几分抱怨,却更多的是欣慰。
王知县满脸堆笑,连连道歉:“张老爹,是下官之前工作不到位,您放心,这水渠三日内必能通水,耽误您的收成,下官一定想办法补偿。”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官员们深知,如今百姓的口碑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官运,若是再像以前那样敷衍了事,别说升职,能不能保住乌纱帽都难。
为了确保考核公平公正,柴荣特意从民间挑选了一批德高望重的乡绅、老农和工匠,组成“民生考评团”,每季度深入各州各县,实地考察官员的民生工作成效。考评团手持“民生满意度评分表”,从“政务响应速度”“民生问题解决率”“百姓认可度”等多个维度进行打分,评分结果当场公示,接受百姓监督。
考核升级的效果立竿见影。陈州的农具管理署,之前因质量问题饱受诟病,如今不仅农具质量有了保障,还增设了“售后维修”服务,农户领到的农具出现损坏,可随时免费维修。许州的税收官员,不再一味催缴赋税,而是主动帮助农户联系粮食收购商,解决卖粮难的问题。
汴梁御书房内,柴荣看着各地上报的考核结果,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来这‘百姓打分’的办法,确实能倒逼官员为民办事。”他对李谷说道,“你看,这季度的优秀官员名单中,不少都是之前考核中游的官员,可见只要肯用心,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李谷点头附和:“陛下英明,如今官员们争相为民办事,百姓满意度大幅提升,新政的根基也越来越稳固了。”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仍有暗流涌动。不久后,“民生考评团”在邓州考核时,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考评团成员刚抵达邓州,就被当地官员以“水土不服”为由,安排在驿馆休养,禁止与百姓接触。更诡异的是,考评团准备的评分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
“陛下,邓州官员明显是在故意阻挠考核,背后肯定有问题!”李谷得知消息后,立刻向柴荣禀报。
柴荣脸色一沉:“岂有此理!敢在考核上动手脚,简直是无法无天!”他当即下令,让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邓州,彻查此事。
赵匡胤抵达邓州后,立刻展开调查。他发现,邓州刺史周文斌不仅阻挠考核,还存在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行为。而那丢失的评分表,正是被周文斌派人偷走,企图篡改考核结果。
赵匡胤当即下令将周文斌逮捕入狱,重新组织考评团对邓州官员进行考核。然而,就在周文斌被押解回汴梁的途中,押送的禁军突然遭遇袭击,周文斌被劫走。现场只留下了几具尸体和一把刻有“楚”字的弯刀。
又是楚国!柴荣看着那把弯刀,眼神冰冷。楚国屡次暗中破坏后周新政,这次更是公然劫走囚犯,显然是没把后周放在眼里。他立刻下令,加强边境防御,同时彻查周文斌的同党。
可柴荣不知道的是,这把弯刀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周文斌被劫走后,并未前往楚国,而是被带到了一处隐蔽的山谷中。山谷里,一位神秘人正站在暗处,看着被押来的周文斌,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
这位神秘人究竟是谁?他为何要劫走周文斌?一场针对后周新政的更大阴谋,似乎正在悄然展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