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城外,后周军的营寨连绵数十里,旌旗猎猎,鼓声震天。赵匡胤骑着战马,沿着护城河巡视防线,目光扫过城头稀疏的守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自淮河水师大捷后,楚州便成了真正的孤城,外援断绝,粮草日渐枯竭,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将军,城中探子传回消息,楚州守军已断粮三日,士兵们只能煮野菜、啃树皮勉强支撑,不少士兵偷偷缒城投降,军心涣散到了极点。”副将石守信催马跟上,低声禀报。
赵匡胤点头:“张彦卿虽是忠臣,却难挽败局。传令下去,继续加固包围圈,严禁任何人员出入;同时派士兵在城下喊话,告知守军若献城归降,可保全家平安,既往不咎。”
军令一下,后周士兵们纷纷涌上护城河沿岸,高声喊话:“城上的弟兄们,南唐气数已尽,金陵自顾不暇,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了!归降后周,有饭吃、有田种,何乐而不为?”
城头上的南唐士兵闻言,脸上露出犹豫之色。连日来的饥饿与恐惧早已磨平了他们的斗志,不少人偷偷看向身边的同伴,眼神中满是动摇。张彦卿见状,拔剑怒喝:“谁敢再听周军妖言惑众,立斩不赦!”
士兵们吓得纷纷低下头,可眼底的绝望却愈发浓重。一名年轻士兵实在忍受不了饥饿,趁着夜色,偷偷缒城而下,向後周军投降。赵匡胤亲自接见了他,命人端上饭菜。年轻士兵狼吞虎咽地吃着,一边吃一边哭诉:“将军,城中早已断粮,连张将军的亲兵都只能吃草根,再守下去,大家都会饿死的!”
赵匡胤问道:“城中粮草还能支撑多久?守军还有多少战力?”
“最多还能支撑两日!”年轻士兵道,“城中守军原本有两万余人,如今战死、投降的已有半数,剩下的大多是老弱残兵,根本无力抵抗。”
赵匡胤心中大喜,当即下令:“明日清晨,发起总攻!石守信,你率领步兵架云梯攻城;韩通,你率领水师从水路进攻,务必一举破城!”
“臣遵旨!”石守信与韩通齐声领命。
此时的楚州城内,张彦卿正召集剩余将领商议对策。“如今城中粮尽援绝,周军攻势猛烈,我们该如何是好?”一名将领忧心忡忡地问道。
张彦卿沉默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等深受李璟陛下厚恩,只能死守到底!今夜,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偷袭周军大营,另一路坚守城池,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众将领面面相觑,心中都明白,偷袭周军大营无异于以卵击石,可事到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深夜,楚州城门悄悄打开,张彦卿率领五千精锐,偷偷摸向后周军大营。可他们没想到,赵匡胤早已料到他们会狗急跳墙,提前设下埋伏。当张彦卿的军队进入埋伏圈后,后周军伏兵四起,箭雨如蝗般射来,南唐士兵纷纷中箭倒地。
“不好!中埋伏了!”张彦卿大惊失色,想要下令撤退,却早已来不及。后周军从四面八方涌来,将南唐军队团团围住,一场惨烈的厮杀就此展开。张彦卿率领士兵拼死抵抗,可终究寡不敌众,五千精锐死伤惨重,只剩下数百人突围回城。
张彦卿回到城中,看着残兵败将,心中彻底绝望。他知道,楚州再也无法坚守下去了。
次日清晨,赵匡胤率领后周军发起总攻。步兵架起云梯,水师从水路攻城,楚州守军腹背受敌,根本无力抵抗。后周士兵奋勇攀爬,很快便登上城头,与守军展开激烈的厮杀。城中百姓纷纷打开家门,欢迎后周军入城,不少青壮年还主动加入后周军,帮助攻城。
张彦卿见城已破,拔剑自刎,以身殉国。楚州守军见主将战死,纷纷放下兵器,跪地投降。
赵匡胤率领大军入城,安抚百姓,推行新政。他下令打开粮仓,向百姓发放粮食,张贴告示,宣布废除南唐苛捐杂税,楚州百姓纷纷焚香跪拜,称颂柴天子仁德。
就在此时,一名探子匆匆来报:“将军!金陵方向传来消息,李弘冀得知楚州失守,心中惶恐,想要派使者前往后周大营求和,割让江南部分土地,向后周称臣!”
赵匡胤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李弘冀倒是识时务。可如今,江南已是囊中之物,岂能容他讨价还价?传我将令,继续进军金陵,一举平定南唐!”
可就在后周军准备出发之时,一名探子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将军!契丹援军已渡过长江,与南唐守军汇合,在金陵城外布防,准备与后周军决一死战!”
赵匡胤脸色瞬间凝重起来。契丹骑兵战力强悍,与南唐守军汇合后,实力不容小觑。他看着金陵的方向,心中暗忖:契丹援军与南唐守军联手,金陵城防又坚固,想要一举破城,恐怕会有一场恶战。
“传我将令,暂缓进军,原地休整!”赵匡胤当机立断,“同时派人快马加鞭前往楚州,向陛下禀报战况,请求陛下增兵支援!”
士兵们领命而去。赵匡胤站在楚州城楼上,望着金陵的方向,心中充满了疑虑:契丹援军究竟有多少兵力?他们的作战风格如何?这场平定南唐的战争,又将面临怎样的变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