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皇宫的御书房内,柴荣铺开全国舆图,指尖划过中原、江南、燕云与河西的疆域。北方契丹蠢蠢欲动,西域高昌背盟,虽有刘继业、韩通分头应对,但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筑牢国力根基。他目光定格在贯通南北的河道上,心中已有了定计。
“传朕旨意,召开全国政务会议,推行‘全国基建计划’!”柴荣对范质下令,“核心三件事:修中原大运河,连通黄河、淮河、长江;修复全国官道,打通南北东西交通;加固黄河河堤,设预警系统,根除水患。”
三日后,文武百官齐聚朝堂。柴荣站在殿上,掷地有声:“自朕登基以来,疆土日扩,百姓渐富,但交通不畅、水患频发,仍是国之隐患。大运河修成,南北粮草物资可直达;官道贯通,军情政令可速达;河堤加固,百姓可免流离之苦。此三事,关乎万世基业,朕意已决,即刻动工!”
大臣们纷纷赞同,唯有冯道忧心道:“陛下,基建工程浩大,耗资甚巨,恐加重百姓负担。”
“冯太师多虑了。”柴荣早已筹谋,“朕已算过,互市关税、江南赋税足以支撑;再者,推行‘以工代赈’,招募流民、退伍士兵参与,管吃管住,每日发放工钱,既解决劳力,又安抚百姓,一举两得。”
计划敲定,全国迅速行动。柴荣任命李谷总领基建事务,沈括负责技术指导,从各地抽调工匠,统筹物资调度。汴梁城外,大运河工程率先破土动工,数十万劳工肩挑手扛,挖掘河道、修建堤坝,工地上旌旗招展,号子声震天动地。
沈括将现代水利知识融入工程,设计出“阶梯船闸”解决水位落差问题,用“夯土法”加固河堤,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与质量。“沈大人的法子就是妙,往年修河,半年才挖十里,如今一月就能挖十五里!”负责施工的将领对沈括赞不绝口。
大运河施工期间,官道修复也同步推进。柴荣下令按“统一标准”修建,路面拓宽至三丈,用石板铺砌,每隔十里设驿站,五里设烽火台,既方便商旅往来,又能快速传递军情。燕云至汴梁、汴梁至江南的官道率先贯通,商队、驿马日夜穿梭,极大促进了各地交流。
黄河河堤加固工程同样如火如荼。柴荣亲临河堤视察,与劳工一同劳作,百姓们见状,纷纷踊跃参与。“柴天子都与我们同甘共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一名老农感慨道。在柴荣的带动下,百姓们干劲十足,短短半年,黄河中下游河堤便加固完毕,预警哨所也设立完成,配备了望远镜(沈括仿制改良)与信号炮,可及时通报水情。
基建工程的推进,不仅改善了民生,更带动了经济发展。大运河沿岸,新兴城镇拔地而起,商铺、客栈鳞次栉比;官道沿线,驿站周边形成集市,交易活跃;黄河流域,百姓安心耕作,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范质在朝堂上禀报:“陛下,基建推行一年,全国粮食储备增加三成,商税增长五成,流民尽数安置,百姓安居乐业!”
柴荣欣慰不已,又下令将西域的高产作物、中原的新式农具通过大运河与官道运往各地,进一步推广。江南地区引入西域棉花,纺织业愈发繁荣;燕云地区推广江南水稻种植技术,粮食自给自足;河西走廊则通过官道,将丝绸、茶叶运往西域,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然而,就在基建工程顺利推进之际,意外发生了。大运河徐州段施工时,遭遇当地豪强阻挠。该豪强占据河道周边土地,索要高额补偿,拒不搬迁,甚至煽动部分村民闹事,导致工程停滞。
“岂有此理!”负责徐州段工程的将领禀报朝廷,“此豪强名为赵虎,是当地大族,豢养私兵,平日就横行乡里,如今更是公然对抗朝廷政令!”
柴荣脸色一沉:“基建乃国之大事,岂容豪强作祟!传朕旨意,命石守信从江南抽调五千兵力,前往徐州,捉拿赵虎,依法处置;同时安抚村民,承诺合理补偿,绝不损害百姓利益。”
石守信领命后,即刻率军赶赴徐州。赵虎见朝廷动真格,试图顽抗,却被石守信一举擒获。柴荣下令将赵虎斩首示众,抄没家产,用于工程补偿,村民们见状,纷纷配合搬迁,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探马传来急报:“陛下,契丹耶律贤旧部趁北疆守军协助官道修建,率军侵扰边境,烧毁两座驿站,掠夺物资!”
柴荣心中大怒。耶律贤旧部屡犯边境,如今更是破坏基建,妄图阻挠后周发展。他当即下令:“刘继业,率骑兵回击,务必重创来犯之敌;同时,抽调部分基建劳工,加固边境驿站,增设防御工事,确保官道安全。”
刘继业领命,率军疾驰边境,与契丹叛军展开激战。叛军不堪一击,很快被击溃,边境恢复平静。但柴荣深知,契丹叛军贼心不死,若不彻底清除,终将成为隐患。
此时,大运河工程已近尾声,黄河至淮河段率先通航。第一艘满载江南粮食的漕船抵达汴梁,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雀跃。柴荣登上漕船,望着滔滔河水,心中感慨万千:“大运河通航,只是第一步,待全国基建完成,后周必将更加强盛!”
然而,就在这喜悦之际,沈括匆匆来报:“陛下,不好了!黄河上游突降暴雨,水位暴涨,部分新修河堤出现险情,若不及时加固,恐引发决堤!”
柴荣脸色骤变。新修河堤尚未经受过洪水考验,若决堤,不仅前期心血白费,还会让百姓陷入灾难。他当即下令:“李谷,率禁军驰援河堤;沈括,即刻前往险情地段,指导抢险;传旨各地,做好防汛准备,转移低洼地区百姓!”
一场与洪水的较量即将展开。新修河堤能否抵御洪水?禁军与百姓能否及时抢险?契丹叛军是否会趁虚而入?柴荣站在御书房内,望着窗外的暴雨,心中清楚,这场考验,不仅关乎基建工程的成败,更关乎无数百姓的性命,容不得半点疏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