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大一听就慌了:“荞妹,爹不是那个意思……”
“爹。”慕知微沉声打断他的解释,再开口语气却缓和了些,“这银子是家里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十两银子该还,只是我希望您先听完我的想法再做决定,行吗?”
孟老大下意识点了点头,等着听她的想法。
说实话,慕知微到现在也没彻底摸透阿爷阿奶的心思。
从孟老大带她这个被退回家的童养媳发生的事情,看着绝情,实则又带着温情。
把长子一家分出去,却多分了十两银子。
那十两银子看着是 “多给”,细究起来却更像笔 “借支”,既堵了外人说老宅苛待长子的嘴,又让孟老大记着这份 “情分”。
他们一家没占到半分实实在在的便宜,反倒平白欠了老宅好大一份人情,往后若是老宅有事,孟老大都没有办法开口推辞。
分家后,老宅那边的行事也很模糊,看着不想挨着他们,也不想他们挨上去,却又保持着来往。
慕知微不愿把人心想得太坏,可“防人之心不可无” 。
从前没分家时,三兄弟赚的银钱、田里的产出全部归入公中一起花用
可孟老大自己的两个儿子没进学堂,他起早贪黑挣的辛苦钱,大部分都用在侄儿读书上。
如今他们分了出来,也分了田地,老宅的进项自然折损了一部分。
她想要看看,这亏空的部分,老宅会不会还像从前那样,变着法子让爹来填。
所以,她不想马上把这十两还上。
这么爽快地还了十两,反倒容易让人猜着他们手里还有余钱,指不定还会生出别的事端。
“爹,大狗子他们读书一年束修多少?”
“一人一年七两,笔墨纸砚添下来,一人得十五两出头。” 孟老大答得清楚。
没分家时,老宅的进项够三个孩子支应到明年开春。
如今分了家,这点钱自然是远远不够了。
理清楚其中关节,慕知微才放缓了脚步,轻声道:“爹,咱们家刚搬出来,屋里屋外空荡荡的,眼下也没个稳定进项。您这时候贸然把十两银子还了,人家反倒要琢磨您和娘之前是不是昧钱了。这银子该还,但我觉得,可以缓一缓,先看看再说。您觉得呢?”
她没提老宅可能藏着的心思,只从自家处境出发分析。
这十两银子迟早要还,但总得等看清楚老宅那边的真正心思,摸准了相处的分寸再说。
孟老大听了女儿的话,只觉得心里豁然开朗,同时又有些羞愧,声音带着几分懊恼:“你说得对,是爹想的太简单了,只想着赶紧还了银子,却没顾着家里的难处,也没琢磨透里头的弯弯绕绕。”
他不是想得少,而是打小就被教着 “一家人要齐心”,即便分了家,也还全心全意把老宅的父母、兄弟当至亲,可他这份 “全心全意”未必能换来同等的真心。
午后的日头还烈,村里老槐树下、墙根边却坐了不少乘凉唠嗑的人。
孟老大怕被人瞧见他们添置的东西惹来闲话,便领着慕知微绕开村里的主干道,走了条僻静的小路上山。
走了约莫一刻钟,远远望见半山坡小院,父女俩脸上不约而同露出期待的笑容,脚步也不自觉地加快了些,连带着身上的疲惫仿佛都消失了。
六狗子和小狗子睡前还计划要早早起来送爹和大姐姐进城,结果醒来发现爹和大姐姐已经出门了。
两人在家里就待不住了,隔一会儿就跑出去往山下眺望。
大中午的,惠娘看着两个儿子折腾都觉得热得慌。
偏偏小哥俩满头大汗了还是一会儿跑一趟,连午觉也不睡了。
终于,院子外头传来了六狗子和小狗子雀跃的欢呼声。
惠娘一直竖着耳朵留意着门外动静,听见声音的瞬间,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飞快往院外走。
“娘!娘!爹和大姐姐回来了!”
小哥俩指着山下的方向喊,兴奋得原地转了两圈,然后撒开腿就往山下冲。
“慢点儿跑!当心摔着!” 惠娘喊着,自己也快步跟了上去,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六狗子和小狗子最先跑到近前,亲亲热热地喊着“爹,大姐姐”同时争着抢着去接慕知微手里的东西。
慕知微一只手提着装三只鹅雏的竹笼,另一只手还拎着两只用来下蛋的母鸡,见两个弟弟这般积极,她索性松了手,让他们地接过去。
这时惠娘也赶了上来,快步走到孟老大身边,帮着一起抬那装着二十只小鸡仔的大竹筐。
“买了这么多东西,一路上肯定累坏了吧!”
孟老大对着惠娘憨憨一笑,抬手擦了擦额角的薄汗,语气轻松:“不累不累,就这么小段路,走惯了的。”
“你倒说不累,可荞妹哪经得住这么折腾?”
惠娘轻轻嗔了他一句,转头看着慕知微满头的汗水,心疼地道:“东西该先挑急用的买,一下子买这么多,还走这么远的路,会把人累坏的。”
听着惠娘絮絮的关切,慕知微心里暖融融的,连忙笑着摆手解释:“娘,我不累!我和爹坐车到村口才走进来的,没费多少劲。”
惠娘一听这话,脸上的担忧顿时散了大半,转头看向孟老大时,语气里带着点嗔怪:“搭车回来的方才怎么不早说!害得我担心半天。”
孟老大只是一个劲地憨笑,挠了挠后脑勺半天没接话 —— 他们坐的是镇上百香楼的马车,说起来三言两语也说不清,他也不擅长说谎。
有了家人分担下子轻了不少,慕知微悄悄舒出一口气,连脚步都轻快了些。
“大姐姐,县城好玩不?” 走在慕知微身边的小狗子扭头问,眼睛里满是好奇。
“赶集的时候是不是有好多好多人呀?” 六狗子也紧跟着问。
慕知微笑着逗弟弟:“人很多,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吆喝声,卖什么的都有,至于好不好玩下次带上你们去看看?”
“大姐姐最好了!”
小狗子的声音脆生生的,带着孩童特有的直白与热络,是毫无保留的欢喜与夸赞。
“大姐姐最好!”
六狗子紧随其后,只是语气里多了几分少年人的腼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替身农家长姐:带弟弟卷疯科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