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东海,浪涛拍打着船舷,发出沉闷的轰鸣。苏砚秋站在“镇海号”的甲板上,任凭带着咸味的海风拂动衣袍。这艘长十二丈、宽三丈的巨舰,是格致研究所与军武学堂耗时三年合力打造的“主力舰”,甲板上架设着八门改良后的“轰天炮”,船尾的罗盘指针在格致课研发的“防磁装置”保护下,稳稳指向正南。
“大人,试航开始了!”水师统领周岳大步走来,他曾是军武学堂的算学教官,因精通航海测算被苏砚秋破格提拔。此刻他手里握着测深锤,声音里难掩激动,“按计划,今日要测试火炮射程、船速,还有‘三船协同’阵法!”
三年前,苏砚秋在泉州港看到渔船常被倭寇袭扰,便奏请皇帝组建新式海军——不仅要护佑海商,更要守住万里海疆。这三年里,格致研究所的工匠们没日没夜地改良船型,从龙骨的弧度到风帆的角度,都经过上百次测算;军武学堂的学员则在海边搭建“模拟舰舱”,练习火炮瞄准、绳索操控,连吃饭睡觉都在研究洋流与季风。
“放第一炮!”周岳一声令下。
炮手们动作娴熟地装填火药、嵌入铁弹,随着“点火”的口令,引线“滋滋”燃烧,随即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铁弹带着呼啸掠过海面,在三里外的靶船桅杆上炸开,木屑飞溅。
“准头够了!”苏砚秋拿起望远镜,看着靶船摇晃的身影,“再试最大航速。”
风帆手们迅速调整帆布角度,借助东南风,“镇海号”如离弦之箭般向前冲去。周岳报出测算结果:“时速十二里,比传统福船快三成!这‘流线型’船身果然管用!”
这船身是林墨的主意。他借鉴了鱼的体型,将船底设计成弧形,减少海水阻力,再配上格致研究所发明的“多帆联动”装置,顺风时能借满力,逆风时也能“之”字形前进。
测试持续到午后,三艘主力舰开始演练“协同阵法”。“镇海号”居中主攻,“靖波号”“扬威号”分居两翼,用火炮形成交叉火力。当模拟的“倭寇船”闯入射程,三舰同时开火,铁弹在海面织成一张火网,瞬间将靶船击沉。
“好!”岸边观礼的泉州百姓爆发出欢呼。他们中不少人曾遭倭寇劫掠,见新式海军如此威猛,个个热泪盈眶,有人甚至焚香祷告:“往后出海打鱼,再也不怕那些强盗了!”
苏砚秋望着欢呼的人群,忽然想起三年前的艰难。那时工匠们对“弧形船底”嗤之以鼻,说“船底平才稳当”;水师老卒也嘲笑学员们“拿着算盘算炮位,不如凭经验准”。是他力排众议,让格致研究所用模型在水池里试验,用数据证明弧形船底更快捷;让军武学堂的学员带着老卒实弹演练,用命中率说服质疑者。
“大人,您看那边!”周岳指向远处的海平面。三艘补给船正沿着预设航线驶来,船身平稳,速度均匀——这是格致研究所研发的“漕运舰”,专门为海军运送粮食、淡水,舱内装有“淡水过滤装置”,能将海水转化为可饮用的淡水。
“淡水够喝了,咱们的船就能去更远的地方。”苏砚秋欣慰道。他知道,海军的强大不仅在于战船与火炮,更在于后勤保障——能在海上待得越久,控制力就越强。
傍晚时分,海军举行了成军仪式。十二艘主力舰、三十艘补给船在海面列成方阵,舰上的士兵们身着统一的藏青色军服,手持燧发枪,齐声宣誓:“护我海疆,保我商旅,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宣誓声在海面上回荡,惊起一群海鸟。皇帝派来的钦差站在“镇海号”上,宣读圣旨:“特封大明海军为‘靖海卫’,周岳为指挥使,赐旗‘海晏河清’,许尔等巡弋万里,扬我国威!”
仪式结束后,周岳递给苏砚秋一本《海军操典》,封面上印着烫金的“知行合一”四个字。“这是学员们编的,里面记着船舰保养、火炮使用、阵法演练,还有格致课的洋流知识。”他笑着说,“往后新兵入伍,先学这个。”
苏砚秋翻开操典,见里面不仅有文字,还有手绘的船帆结构图、火炮分解图,甚至有一页画着渔民们口耳相传的“识鱼群辨洋流”土法,旁边用红笔标注着科学解释。
“编得好。”他合上操典,“海军要守海疆,更要懂海洋——懂它的规律,才能利用它,征服它。”
返航时,“镇海号”的火炮再次鸣响,不是演练,而是为一艘遇险的商船护航。那艘载着“嘉棉”布的商船被三艘倭寇船围困,海军赶到后,仅一轮齐射就击沉一艘倭寇船,吓得另外两艘狼狈逃窜。
商船老板登上“镇海号”,对着苏砚秋连连作揖:“多谢苏相!多谢海军!有你们在,咱们海商的腰杆才算真的硬了!”
苏砚秋望着商船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海面上列阵的“靖海卫”,忽然明白,这支海军的意义不止于“打仗”。它更像一道屏障,护佑着海上的贸易航线,让“嘉稻”“嘉棉”能安全抵达异域,让海外的物产能顺利进入大明;它也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的海域与族群,用实力告诉世界——大明不仅有繁华的陆地,更有强大的海权。
夜色降临时,“镇海号”驶回泉州港。码头上的灯火与舰上的灯笼交相辉映,像一条连接陆地与海洋的光带。苏砚秋站在甲板上,望着满天繁星,忽然觉得,这三年的心血没有白费。
那些曾经被质疑的“奇技淫巧”,如今成了守护海疆的利器;那些被嘲笑的“书本知识”,如今化作了海军的战斗力。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愿望——让百姓能安心出海,让海疆再无烽火。
“起锚!”周岳的命令打破了宁静。“靖海卫”要开始第一次巡弋了,他们将沿着海岸线南下,途经吕宋、满剌加,向沿途诸国宣示大明的海权,也带去和平通商的善意。
苏砚秋站在码头,目送舰队远去。船帆在夜色中渐渐变成模糊的剪影,只有那面“海晏河清”的大旗,始终在风中飘扬,像一个坚定的承诺——这万里海疆,终将迎来长久的安宁与繁华。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槐下田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